试寻诗意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的生命被套上枷锁,我们再也无法贴近诗意。
  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的目光是那么坚定啊,坚定得如此迷茫、空洞。人们的眼中只剩下了起点和终点,只剩下了出发地和目的地。这样的生活是如此简单,只有家和公司(学校)这两点一线让我们操心;但这样的生活是如此单调,单调得没有一点诗意。
  手机是许多人最大的精神食粮了吧!起身、吃早饭快速翻阅手机;挤公交、坐地铁默默盯着手机;下公交、挤电梯时时瞥着手机;吃午饭时又把玩手机,下午回家继续和手机、电脑缠绵。第二天,又重复昨天的故事。第三天,第四天……其实,有人说,不是一年过了三百六十五天,而是一天过了三百六十五遍,此话不无道理。我们正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被诸神惩罚,重复地将巨石由山脚推向山巅,由起点推向终点第二天再回到起点。
  这样的生活单调得让人害怕,空虚正蚕食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处枷锁之中而不知其重。
  生活在枷锁中的人们为自己辩解:生活单调吗?一点也不!在和手机亲密接触的时间里,我看了上千条段子,刷了上千条视频,听了几十遍的“单曲循环”,不是很充实吗?是啊,被你消磨掉的时间,无聊和空虚真的“充实”得很!
  还是让身体从手机电脑前解脱出来吧!或仰望星空,或笑看红尘,诗意其实无处不在。
  如加缪所言,我无保留地爱着生命,愿自由地谈论它,因为它使我作为人的处境感到骄傲。然而,人们常常对我说,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不,的确有可以骄傲的东西。这阳光,这大海,我的洋溢着青春的心。为什么不尝试“散点式”的生活呢,下班了,放学了,去公园散散步,与自然齐和一首诗;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让数十万亿的细胞共谱一支协奏曲……让自己的足迹留在每一个悠闲诗意的地方,让自己的身影不再拘束在家、公司、学校的小天地里。走进城区,感受人间烟火气;走近茂林,体味自然生命气息。
  如果真的忙,那为什么不抓住两点一线之间的过程呢?如觉醒后的西西弗斯,蔑视诸神,在通向山顶的路上,在苦难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把努力搬运石头的过程看成是自己创造快乐的过程。在夜晚,用心灵仰望星空;在路边,细嗅蔷薇,细嗅花草蓬勃的生命气息。赏月圆如画,月缺如诗。
  撕裂生活的沉重枷锁,试寻诗意,拥抱当下,拥抱美和幸福。真的,生活不僅有眼前的单调,还有等待与你共鸣的诗意。
  (编辑:王莹)
  评点:
  文章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先分析人们沉迷于手机、网络以至于精神世界空虚,随后引出“散点式”的生活来谈论解决之道,做到了叙议结合,且使用对称句,做到了零散结合,升华了主题。文章不足之处在于对人们精神世界匮乏的原因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至于接下来的论述不够深刻。
其他文献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安德烈·纪德  年轻时,我们什么都听不进去,只顾满怀希望地朝未来前进。“未来”是骗人的,它让人以为那是永恒的旅行。可是生命一眨眼就结束了,毫无意义。生命没有未来,只充满着过去。  ——提埃里·科恩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雨果  生活是條沉船,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救生艇上的高歌。  —
“南湖集会党旗扬,从此黎民始见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木船上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中国人民由此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铁锤镰刀的旗帜下,炎黄子孙手牵手风雨同行,冲破雾霾奔向曙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作为时代热点,也必将是作文试题命题的热点。从近几年试题来看,高考作文命题选材关注时代大环境,青睐时事热点,已是鲜明的趋势。  鉴于上述的命题导向,
11月1日是西方“万圣节”,近年来,萬圣节有不少人选择直接带妆乘坐地铁,引起其他乘客反感甚至恐慌。国内多地地铁公司或警方发布提醒称,请勿化“恐怖”妆面或装扮“鬼怪”乘坐地铁,或在地铁场所搞“行为艺术”,以免对其他乘客造成不适和恐慌。  【文本解读】广东揭阳普宁城东中学 陈婷  角度一:奇装异服应注意场合。在公共场合里,理应尊重大众的需求,不要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影响他人。   角度二:安全应为每
神奇的海岛
很多人化妆,是为了美的体验;而有的人化妆,反其道而行之,令人大跌眼镜。近日,一位网红博主红唇、红腮、红粉铺面脸颊,将自己打扮成劳荣枝的模样,还大言不惭配文问网友:像不像?立即引来网友们怒斥,“杀人犯也能模仿?”“秀逗了!还是故意找黑。”尽管她解释这一行为是“开玩笑,没有蹭热度的意思”,但网民并不买账。是非曲直,民心民意最清楚。  劳荣枝,何许人也?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身背七条人命的劳荣枝潜逃长达二十
美丽的花篮
谁在争吵
我十分喜欢车,特别是汽车、救(jiù)护车、火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会“说话”。  汽车像个短跑健(jiàn)将,在路上快速地奔跑,“嗖(sōu)、嗖”,好像在说:“快走,快走。”救护车像个医生。有人生病了,它就急匆(cōnɡ)匆地背着病人去治病,还一边跑一边喊:“嘀嘟,嘀嘟!”好像在说:“快点儿,快点儿,救人要紧!”火车像个大力士。瞧(qiáo),火车“咣(guāng)当,咣当”,好像在说:“
1886年,梵高和同样默默无闻的高更在法国巴黎第一次相见???????????????????。梵高曾在同学家里见过高更的画,心中潜滋暗长着对这位年长5岁的画家满满的敬意,但见面之后却少了些许激动;而在高更眼里,梵高不过是个对绘画充满狂热而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的乡巴佬。  在不冷不热的交谈中,高更告诉梵高自己喜欢安格尔,他的画接近自然。梵高在震骇和失望之余,依然把心里话告訴高更,自己喜欢莫奈。高更立刻
说这是个故事也好,段子也罢,且不论它的真实性,里面的“搞钱”二字确是实实在在地戳中了网友的神经。许多网友直呼深圳女孩活得通透,也有很多人在分享努力的生活片段时,会加上一句“今天也是深圳女孩”。  “搞钱”,其实就是把“创造价值”说得直白接地气了些。与“拜金”不同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深圳女孩”们不甘于现状,在工作之外买基金学理财;她们中很多人都是“斜杠青年”,在主业之余,还有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