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百年吕梁山南端油松生长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来源 :地球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nuq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未来森林管理和双碳政策的落实。本文基于采自吕梁山南端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树轮样本建立了标准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年表对研究区3—7月土壤湿度(r=0.60,P<0.01,n=37)、5—6月平均最低温度(r=-0.37,P<0.01,n=63)和5月降水量(r=0.31,P<0.05,n=64)响应敏感,说明水分条件(降水和土壤湿度)是影响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则是通过调控土壤湿度进而影响树木径向生长过程。近百年来(1926—2011年),研究区油松发生了三次生长释放事件(1932年,1977—1980年,2001—2011年)和一次生长抑制事件(1991—1994年)。生长释放事件在次数、持续时间和发生强度上都高于生长抑制事件。适宜(不适宜)的水热组合能够促进生长释放(抑制),人类活动干扰也能够诱发生长事件。空间相关分析揭示树轮年表与研究区及周边较大范围的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深入了解该地区油松树种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肾虚血瘀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2 h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照组分别为(4.6±0.9)分
期刊
哈特穆特·罗萨作为霍耐特的弟子,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关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以速度作为研究的理论核心,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在现代社会,不论是生活还是休息,人们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忙碌的生活围绕着一些联结在一起的时间点展开,时间作为衡量事务进程的一个标准使人们的生活片段化。对于人们而言,日常生活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就目的而言,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人们实现美好理想生活的历
学位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体行动的困境自古希腊以来就备受关注,奥尔森正式研究这一困境并提出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奥尔森从理性人出发,论证集体行动的逻辑,并试图从行动者个人层面找到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路径。奥斯特罗姆则以制度规制为逻辑起点,提出多中心的制度建构路径,并发展出多中心治理理论。受奥斯特罗姆启发,学界开始转变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并聚焦于多中心治理理论。首先,本文通过对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阐释,梳理解决集
学位
“义”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孟子之前,“义”包含德性与规范两个层面的含义,孟子沿用了“义”的德性之意与规范之意,并对两者进行了融会贯通,指出德性之“义”是规范之“义”的内在基础,规范之“义”是德性之“义”的外在表现。德性之“义”与规范之“义”可以贯通的关键是,将“义”纳入内在的羞恶之心中,孟子通过与告子辩论指出,“义”若落于心外,则无法彰显人的价值。孟子从舍生取义之抉择中昭示人本有“义”之
学位
章太炎藉“齐物”以观察名相而会之一心,名相依藏识中种子而起,然人我、法我是名相所依止的大地,众生因有我法二执,并产生万障,从而流转生死。破人法二执是“齐物”思想能否建立的根本前提,章太炎先说丧我,空其名相,破除以人法、彼此、是非、见相为对待的分别;而后破法执,明万法由心所现,识有境无,在究竟义上识亦非实有。章太炎以“内圣外王之道”和“自悟悟他之本”为齐物哲学两大俗谛要义,复以“文野异尚”和“天倪为
学位
王道(1487-1547),字纯甫,号顺渠,明中期儒者,有“文圣人”的美誉,对儒学、佛老、易学均有独到的研究。顺渠论学,综摄儒、释、道三教,然其根本立场仍持儒家“体用一原、显微无间”的“止至善”之学。顺渠曾先后师事王阳明与湛若水,并与朱子学者魏校等人过从甚密。受时代思潮的影响,顺渠在理气论方面主张理气为一;于心性论则强调心性之别;工夫论上,顺渠既力倡“格物”以止至善,亦重视于日用伦常间笃志力行。迄
学位
效果历史意识关于理解的历史性的看法是其被诟病具有相对主义倾向的根源,施特劳斯站在批判现代性的立场上揭露了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在逻辑上和普遍性上的疑难,贝蒂、赫施站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上认为伽达默尔陷入了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效果历史意识作为“第二等级的历史主义”对历史客观主义和方法论解释学的超越,奠基于海德格尔生存论本体论,却看似缺乏一种落到实处的方法论,和无从觅迹的逻辑普遍性。本文立足于政治
学位
《性自命出》的“心”论不同于孟子的心性论,对于儒家心性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性自命出》年代相前后的文献,也曾出现过“心术”概念,可以推测,“心术”应当是时人理解“心”的角度之一。简文“心”论,更应称为“心术”,是儒家心性论的早期形态。本文从“心术”的角度对简文思想进行梳理。具体而言,在简文性-情-道-教的逻辑序列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暗含着“心”的来源,“心”与“
学位
胡瑗是北宋复兴儒学、开创理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朱子所评价的“言易之极纯者也”。胡氏易学思想主要记载于《周易口义》,此书作为现存宋代最早的义理派易学著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对胡瑗易学阐述纷杂。本文试图从胡瑗易学特征、对“易”的界定、政治思想三个部分,深入《周易口义》文本,辅以胡瑗对现实政治的关照,对胡氏易学进行深入探析。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其一,胡瑗易学的特征,是“以义理为宗”。经由点勘经
学位
列奥·施特劳斯在政治哲学领域颇有建树,同时,他的隐微解释学思想也值得研究。隐微作为与显白相对立的概念,从表面上看来,指的是一种自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被广泛使用的特殊写作技巧。出于免遭迫害,教育俗众和维持城邦共同体的目的,文本作者们利用这种技巧在同一个文本中向不同的读者传达不同的教诲。在笔者看来,隐微写作与人的生存本性相关联,人在本质上是理论与实践、思与行、精神和物质、灵魂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体,这就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