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性”做好经济新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经济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一道成为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重点。本文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为例,从贴近性、服务性和本地性入手分析了经济新闻报道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经济报道 贴近性 服务性 本地性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经济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一道成为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重点。但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相比,鲜有清晰的“故事”脉络和矛盾汇聚点,加上经济新闻大多需要用枯燥的数据说明问题,相对严肃、严谨,如何讲好经济“故事”、做好经济新闻,成为地方都市类报纸共同面对的问题。对此,《铜陵日报·铜都晨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俗业绩,连续3年在省经济好新闻评选中摘得大奖,经济类版面“经济生活”已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版面之一。
  和所有地方媒体一样,与“国字号”媒体、财经专业媒体相比,报道经济新闻我们缺乏诸多优势,无法登高望远,做到全面客观分析经济形势、深入准确解读重大政策措施,但经济影响生活,生活离不开经济,老百姓读经济新闻,更多的是想从中判断会给自己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尽量趋利避害;同时,各地经济水平、产业发展思路不同,政策影响效果各异,经济新闻也有地域性,这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铜都晨刊》坚持在贴近性、服务性、本地性上做文章,努力拓展经济新闻报道新空间。
  一、宏观政策“接地气”,“贴近性”上做文章
  及时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各级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但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照抄照登,不加消化吸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普通读者就会看不懂,甚至排斥,很难达到宣传效果。对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宏观经济政策,《铜都晨刊》选择从民生的角度进行解读,让百姓了解政策与自身生存的关系,使宏观政策接“地气”。本地市场怎么样?本地各方怎么看?对本地未来影响怎么样?几个问题下来,潜移默化中读者对政策内容已熟知,政策对自己生活影响几何了然于胸。今年3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对二手房买卖做出新的规定,铜陵不少房主也按捺不住,四处打听该项政策在本地实施情况。《铜都晨刊》及时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楼市新政细则待定》一稿,由税务部门解读二手房交易征税相关情况,二手房交易征收个税已不是新生事物,并进一步得出政策细则待定,本地实施尚需时日的结论,记者同时到中介及房产登记部门现场采访,报道相关各方的看法,让读者对这一政策有了理性认识。
  让宏观经济政策“接地气”,不仅体现在将政策“嫁接”本地进行解读上,还体现在基于对微观经济实体的了解,进而对宏观政策作出建议或预判。2011年2月底,棉花春播前夕,不少棉农和棉花收购企业向记者反映,近几年棉花的价格经历大起大落,随着农资价格和人力成本上涨,棉农种棉花常常亏本,棉企也无所适从,他们盼望棉花也能像粮食一样拥有最低保护价。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屡次锁定三农问题,棉农和棉企反映的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于是,《铜都晨刊》以棉农和棉企的切身感受为新闻素材,刊发了《价格起伏过大,种多种少心中没底(眉题)棉农期待棉花收购最低保护价(主题)》一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报道。稿件见报后,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和新闻网站转载。一个月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八部门在分析和汇总各地的情况后,联合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在新疆、安徽等13个省份实行临时收储制度。这是我国首次确立棉花临储制度,意味着棉花也开始跟粮食一样,享受到政府的保护价收购,给棉农和棉企吃了“定心丸”。这篇稿件就是通过微观反映宏观的具体例证,记者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中的微观动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膽性,较好地反映了基层棉农和棉企的心声,同时也给党和政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直至出台宏观经济政策。此稿在2011年度省经济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
  二、衣食住行样样有,“服务性”上做文章
  地方媒体不仅要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经济工作部署决策,使经济新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还要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旅游等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民生视角报道经济新闻,提升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可读性。
  去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十八大成为各大媒体经济报道的重大题材。对于如此宏观、重要的题材,都市报自然也要从民生角度切入,发出读者关注的声音。2012年9月起,《铜都晨刊》刊出“10年幸福路”系列经济报道,从10年前报纸报道的新闻人、新闻事入手,通过一个个市民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展示10年来铜陵与祖国共同成长,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从所刊发的报道来看,选材上都是立足民生视角,以普通百姓的观察角度,来考量发生在铜都大地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经济新闻要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更多地要在“服务性”上做文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报道民众关心的事。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上学就业、投资理财,這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铜都晨刊》经济新闻关注的重点。阶梯电价政策实施后,居民对阶梯电价如何计算一无所知,用起电来心中也无底,炎热夏季,不少居民都收到了“天价”电费单,一些家庭电费单上还出现了递增电费,有些居民电费单上出现了二档甚至三档递增,《铜都晨刊》及时刊发《阶梯电价怎么算 记者为您详解析》一稿,告诉市民如何用电最划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纷纷选择外出旅行,同一条线路,何时出发性价比最高?旅行途中吃喝拉撒睡如何安排最妥帖?我们采访旅行社、常年带队导游及资深旅行者,给读者带来备选方案和实用信息。老百姓购物货比三家,图的是物美价廉,但市场经济下商家繁多,消费者掌握的信息难以全面,《铜都晨刊》和物价部门合作,开辟“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栏目,每日在报纸上发布全市各农贸市场蔬菜副食品、大型商场家电、超市食品、药店常用药品价格。主流媒体与权威部门强强联手发布的便民实用信息,深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也为企业认同。栏目开通两年来,受监测商家逐渐覆盖全市,公布的商品种类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不少市民已习惯拿着报纸“按图索骥”,买心仪的商品。报道有了服务性,老百姓在报纸上能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媒体的影响力、受关注度自然提高了。   三、服务地方经济,“本地性”上做文章
  作为喉舌,宣传报道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媒体的第一要务,地方媒体也不例外。如何既保证完成“政治任务”又让报道出新出彩具有可读性,是所有地方媒体特别是都市报需要面对的课题。为做好这个课题,近年来《铜都晨刊》进行了积极探索,按照“立足本土,深挖特色”的思路,找准经济建设的地方特色,抓住形成特色的原因、经验、做法展开报道。
  铜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因矿而兴,也因矿而困,长期形成的“一铜独大”资源型产业结构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9年3月,铜陵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近年来一直都是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此过程中形成诸多特色和亮点。《铜都晨刊》紧紧围绕这些亮点展开系列报道,取得很好的效果。《淘汰落后产能“淘”出转型新空间》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篇。这篇稿件报道了铜陵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虽然短期内损失了GDP,却为城市经济的后续发展转出了空间。该篇报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2010年度省好新闻评选中一举夺得一等奖。
  媒体做好经济新闻不仅是为了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增加卖点,更多地是为了发挥作为喉舌的社会动能。地方媒体的社会功能最主要的就是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一项政策实施在报道成效的同时,还应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供党委政府参考。铜陵城市化率较高,城市居民达70%,省内独具特色,这为铜陵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便利条件,铜陵也因此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区。2011年10月,铜陵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城乡低保统一标准。在低保户的核定过程中,一些乡镇方法过于简单,导致一些困难群体因无法继续享受低保而闹情绪。《铜都晨刊》经过调查采访,刊发报道《城乡居民同等“待遇”》,不仅详细介绍铜陵“城乡一元化”政策内容和实施效果,还陈述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报道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报道因新闻性较强,同时不回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2012年度省经济好新闻评选中获二等奖。为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铜都晨刊》还开设了“经济观察”专栏,邀请资深记者、铜陵经济界人士,就当前的经济现象及问题进行评点和分析,供政府部门参考,栏目自开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都市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是个永恒的话题,《铜都晨刊》结合铜陵实际,创新报道思路,在探索的道路迈出坚实的一步,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不少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比如经济新闻写法还不够活,经济版面栏目分类还不够细,经济新闻报道的深度还欠缺等等。新闻“三贴近”给报纸新闻宣传指明了方向,也给都市报如何进一步改进经济报道提出了新思路,只要能较好地将“三贴近”与经济报道结合起来,想群众所想,使经济报道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经济报道就一定能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
  (作者:铜陵日报社采访部主任)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
【摘要】校园媒体承担着解读政策方针、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介的交融,当今校园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格局,已成为现今诸多高校理应思考的问题。笔者选取了吉林大学三家最有代表性的校园媒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首先,从总体角度,选取了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同时分别针对三家媒介进行定向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经营策略、媒介定位
【摘要】《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消息可靠性和政论的严肃性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权威。本文对2000年—2010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发展轨迹做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使党报社论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能“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闻话语 《人民日报》 国庆社论 变迁
【摘 要】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这一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出现了反沉默螺旋理论。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和分析,阐述了现代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并存的现象。  【关键词】网络传播 沉默的螺旋 反沉默螺旋 内容分析  近年来,网络传播高速发展,形成了
【摘要】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质量提升,对地方电视台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浙江象山电视台综艺节目《海鲜总动员》为例,从节目内容的确定、艺术符号的塑造、现场嘉宾的选择和传播手段的拓展等四个方面,从传播学的视角探析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策划与创作。  【关键词】综艺节目传播视角海鲜总动员  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挤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电视开机率不断下降,受众注意力资源日渐稀
【摘 要】随着社交网络媒体的兴起,在QQ空间说说、微信、微博和贴吧等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点赞行为,网友们借助点击大拇指或者红心按钮这一便捷动作来表达对于信息内容的复杂态度。如今,“点赞族”已经遍布各大社交平台,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任何现象的流行化都有其原因,“点赞”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一种风潮,为大家所接收和使用,与现今网络的快餐文化环境以及人类复杂的社交心理不无关联,正是碎片化的交流环境和人际互
【摘要】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类节目近年来火爆荧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不在于探讨父职参与对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而在于通过对几档亲子节目的解读,对“儿童”、“成长”、“教育”等既有观念进行教育社会学的反思,分析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亲子教育,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  【关键词】父职参与 教育 儿童 媒体建构,  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多档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通过
【摘 要】当下,各类音乐综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建构品牌的支点。但是,在人们艺术审美和收视趣味不断升级、变化的情况下,音乐秀节目要获得受众的看好和认同越来越难。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却是一个例外,在短期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本文围绕《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机制对节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该节目“真音乐,真声音”的基本定位,给大众提供了最真实和平民化平台的运作理念,精心策划和建构双向沟通的运作机制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个出色的记者要用眼睛认真观察,搜集材料,充分吸收信息,在采访过程中恰当处理信息,准确把握主线,挖掘出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现场采访 新闻敏感 新闻价值  我们许多同仁都在抱怨,如今观众的口味是越来越刁,越来越难满足了。当然,现在是信息高速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新闻信息,所以观众看中的已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而主要是新闻中的亮点。那么,如何满足观
【摘 要】本文以笔者在南方某省两个镇的调查资料为依托,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农民意见表达中的四种困境。沉默的螺旋效应、媒介表达渠道的堵塞、意见领袖的位移、政府“守门人”的干扰是造成农民意见表达中四种困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民 意见表达 传播困境  一、已有研究回顾  2012年冬,笔者曾在南方某省两个镇进行过两次村民换届选举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各村村民对政府管理、当地教育状况等拥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