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被爱包围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到教育学者钱如俊老师的一本家教专著《与孩子同行》,收获良多,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谓家庭教育的好指南。
  全书分为“身心健康”“智慧启迪”“情感丰盈”“品德修炼”“亲子艺术”“镜子里的自己”六个部分,从一个个问题入手,通过一则则真实的家教小故事,给父母以点醒。
  家庭教育如今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无论是家教观念,还是相处艺术,抑或教育策略,答案都是如此鲜明。比如书中那些以“问”为题的篇目——《什么样的不懂就问才好》《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大宝让着二宝对吗》……每个问题已经天然包容了答案。关键是,仅仅知道这些答案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动来达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家庭教育又是一门行动的学问,根子在于父母主动去做、更合理地去做。作者以身示范,对孩子的教育从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于身体力行的点滴细节中。这是值得众多父母学习的。
  作者具体是如何做一位好父亲的呢?
  多关注。比如那一篇《捂出来的健康》就足令我思量。这篇文章因一条微信而起,是有位家长拜托老师看看孩子冷不冷。作者听闻此事,不由浮想联翩,关注到“春捂”。为什么“捂”?“捂”的注意点有哪些?作者娓娓道来,“捂”出一篇好文章。如果没有对孩子的关注,哪会有这样的联想?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了,眼睛里有孩子了,家教才是有力量的。
  多思考。阅读中可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极小的场景、突發的事件、意外的状况,都成为作者思考的入口。《爸爸去哪儿》一篇里,他由陪娃写作业“气到脑梗”为由头,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抓出一个关键——这些新闻里的家庭,总“缺”个爸爸。由此,他直面当下颇为严重的“影子式育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最后,列出一份通用可行的亲子活动清单,有故事、有分析、有判断、有对策,这是作者在家教问题上思考力的体现,更是他对孩子、对家庭的密切关注和真切爱心。
  多总结。可以说书中每一篇都是总结,又不止于总结,作者又给出了方向,提出了路径,这就指向了更切实的多实践:幼升小的准备、做一次游学旅行、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没有谁因为做了父母,就天然会做父母,成天玩手机,眼里无孩子,遇事无方法,打骂随己意,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为“父母”?这世上没有“父母资格证”,但父母的资格,确实是靠着行为与实践,自己给自己授予的。
  在生活里多关注、思考、总结、实践,实践之后,再关注、思考、总结……如此这般,多多用心,好的家教必是如此。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舒适自在,被爱包围。这一点,应该也就是书名“与孩子同行”的真义所在吧。
  (作者系知名阅读推广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26日,深秋细雨。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未来教室,两堂生动的作文课正在这里举行。  通安中学教师吴振华和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蔡明分别给七年级学生,带来“写作思路要清晰”和“如何突出中心”的作文课。两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精彩,呈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讲课结束后,特级教师陈芳进行了点评,并就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会的老师
期刊
美国《生理学前沿》杂志曾刊载一项研究:孩子不仅具有抗疲劳的肌肉,而且高强度运动后体力能快速恢复,甚至超过训练有素的成年运动员。从这个角度说,孩子个个精力十足,需要在自然中奔跑撒欢获得成长。  但父母为了获得安宁,常常将孩子交付给手机、电视。迷恋电子产品的孩子与大自然渐渐疏远。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父母要帮助孩子放下手机,走入大自然去跑去跳去撒欢……  户外撒野  乘地铁,晃晃悠悠行至高架桥,已
期刊
每年一到9月开学季,我们就能收到很多读者的咨询,问及幼小衔接事宜。有位妈妈问:“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我总担心他调皮好动、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这位妈妈的提问很具代表性,我们从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怎样将这种焦虑化为平静从容,帮孩子安然度过幼小衔接呢?本刊特别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文艳来为父母支招。  一年级新生的父母,大都是焦虑的。父母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期刊
2019年7月22日,江苏省妇联在南京揭牌成立“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  工作室携手教育界专家、资深学者,围绕“名师名家领读写,智慧家教伴成长”的主题,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以“领读写”为抓手,循序渐进构建起新的家庭教育生态体系传播链,通过调研、讲座、培训、辅导等形式打造出一批原创性强、文化内涵深、影响力广的精品文章、活动、项目,践行媒体责任,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广大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期刊
一天傍晚,我为儿子买了一份奶油蛋糕。儿子要求自己拿,我们一起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蛋糕“啪”的一声落到了地面上,孩子衣服上沾了不少奶油。  我先开口道:“蛋糕掉地上了,好可惜,不能吃了。”  儿子回应道:“幸运的是,蛋糕纸保护它,没弄脏,还能吃。”说着把蛋糕从地面上捡起。  我接着说道:“是啊,今天我们很幸运,吃了一次‘沾着泥土气息’的蛋糕,一般人吃不上呢。”孩子一边舔衣服上的蛋糕,一边笑得
期刊
1  做父母的不怕孩子不懂事,就怕孩子讲道理,因为你根本讲不过他。  那天晚饭时间,小儿子洋洋说:“我不吃鱼。”我以为他在开玩笑,继续给他夹鱼。  “我就是不吃鱼!”他把自己碗里的鱼扔在我的碗里。  我对这个举动很生气,甩出大道理:“吃鱼你才会长大、长高。”洋洋说:“这鱼又不大,还没我高。”我竟无言以对。  这时大儿子阿谷慢条斯理地一边剔着鱼骨头,一边对弟弟说:“大鱼吃小鱼,你在海洋馆见过大鱼有多
期刊
我的孫子贝贝,今年刚满3岁。  老伴儿因事回老家,孩子没有人带,只能由我带着上班。  贝贝人小鬼大,想着法子跟我套近乎。在跟我去上班的路上,他说:“我跟爷爷是老朋友啦!”我呵呵一笑问:“你才多大,怎么可能是爷爷的老朋友呀?”贝贝说:“我从小就跟着爷爷玩,现在我长大了,我们当然是老朋友啦。”乖乖,不想当这个老朋友还不行。我告诫自己:既然是老朋友,就得讲仁讲义,就得像个老朋友的样子。所以在跟贝贝相处的
期刊
儿子读大一时,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虽然我对孩子仓促报名参加考试有些担心,可考试结果还是令我比较欣慰,657分,比及格线高出200多分。回想孩子的英语学习经历,我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只要处处留心,不仅能种豆得豆,还能得瓜,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1  在孩子小时候,因为我对古典音乐的喜爱,也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我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或者演奏视频。每年元旦,央视都会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我们深感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设问题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作为以引领、服务和联系妇女群众为职责的《莫愁》杂志,在省妇联党组的领导下,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服务发展、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家庭,积极运用融媒体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初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了每
期刊
程基老师是我读高中的老师,他教我物理、化学和英语,占了高中课程的很大比例。我是程老师的化学课代表,也做过他的英语课代表,所以我与程老师接触很多,对程老师的印象很深。  45年前的程老师身体健壮,活力四射,意气风发。这位北师大的高材生,知识面很宽,在我们学生眼里,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双睿智的眼睛,似乎总能看清物体运动的规律,看透分子、原子的变化实质……  程老师渊博的知识,认真教学的态度以及对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