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小苗头”,陪学更轻松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读大一时,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虽然我对孩子仓促报名参加考试有些担心,可考试结果还是令我比较欣慰,657分,比及格线高出200多分。回想孩子的英语学习经历,我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只要处处留心,不仅能种豆得豆,还能得瓜,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1
  在孩子小时候,因为我对古典音乐的喜爱,也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我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或者演奏视频。每年元旦,央视都会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其中还会介绍指挥家与曲目的遴选情况。这是我和儿子每年必看的电视节目。
  也许是受该音乐会的影响,儿子渐渐迷上了指挥家洛林·马泽尔(法裔美籍指挥家,被誉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除了让我经常播放洛林·马泽尔客串打击乐手的精彩视频外,还提出要像洛林·马泽尔那样,不仅在音乐艺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要精通多门外语。我肯定并赞赏了孩子的美好愿望,对孩子说:“那我们就从学好一门英语开始,再慢慢学习其他外语,如何?”孩子闪烁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点点头。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抓住了孩子想学英语的契机,陪伴孩子走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并见证着儿子一点一滴的进步。
  2
  我首先买来一套国际音标英语教程的磁带,让孩子跟着磁带学会念26个英文字母,同时学会区分48个国际音标。整个学习的过程,孩子很认真、很主动。慢慢地,孩子不仅会念,会书写,还能通过音标拼读一些陌生词汇。
  很快,孩子三年级了,学校要开始上英语课了。在三年级开学前的那个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英语培训班,孩子也很乐意。孩子先学了最基础的《新世纪英语》第一单元,考试时得了满分;接着又学习了《看听学英语》,孩子学得很认真也很快乐。三年级下学期开学后不久,孩子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低年级组一等奖。
  四年級时,孩子开始学习《新概念英语》。为了培养孩子记英语单词的兴趣,我在电脑上制作英语单词卡片正反面打印。卡片的一面是英语单词及其音标,另一面是中文及其词性与释义。父子俩每天晚上睡觉前必做一个小游戏:我将一张张卡片的中文面拿给孩子看,让他念出对应单词的读音和组成的字母,念错的卡片放在一边再学。
  在英语培训机构学习《新概念英语》还有一段趣事。因为课程安排的冲突,只能给孩子报成人班。我以为,让他与成人一起学英语,孩子会十分排斥。没想到,有一次课间休息,我给孩子送点心时,竟然看到孩子正快乐地跟成人朋友做游戏。看得出,孩子的英语学习是轻松的,并且很快乐。
  此后,孩子在英语学习上一直比较顺利,特别是高中二年级时提前参加高考,仅用两个月时间备考,高考的英语成绩比考前的第二次模拟考试提高了30多分。
  3
  回顾孩子学习英语的经历,我的体会是:安排孩子学英语,并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花钱越多越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才是关键。
  每位教育者都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了解孩子,抓住孩子美好愿望的小苗头。小苗头也许刚开始并不显眼,但是经过教育者的呵护与因势利导,往往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比如儿子受到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的影响,想学外语的小苗头被我抓住了,由此我帮孩子实现了他的美好愿望。
  眼下,孩子即将读研究生,他准备选修日语,将开始实现他学习多门外语的梦想。
  (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为庆祝第35个教师节,本刊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感谢师恩”的故事,收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温情片段和动人瞬间。现将部分优秀来稿与读者分享。  李奕辰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中等身材,头发黑棕相间,戴着黑红框的眼镜。平时的她和蔼可亲,但如果同学做错了事,她的脸立马“变天”,做错事的同学立刻会变得乖乖的。  我们都很喜欢徐老师。明年我小学毕业,就要离开徐老师了,想想就很不开心。我想对徐
期刊
Q 孩子原来挺乖巧的,现在却越来越不听话。当他不听话时,我也会努力控制情绪,可声音和语气控制不了。我不知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A 每一个失控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会沟通的父母。  当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出现障碍,父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之后的沟通中,不要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直接说出令你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具体说出你希望对方怎样改变。另外,沟通时要注意言辞,学会用正面语言传达你对孩子的期
期刊
(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爽气的风开始凛冽起来,兴许是一夜之间,又兴许是一场秋雨的缘故。起初我并不经意,这不经意便使我既为感冒神伤,又多愁善感起来。  这多愁善感配上从树上飘落的梧桐叶,更让人容易陷入回忆。每一次走出地铁站,路过南师附中,便会想起我的中学生活,想起高考成绩单,更想起对我影响很大的两位语文老师。  初高中六年,教我语文的主要是朱佩琴、王红两位语文老师。于我而言,她们和我早已
期刊
2019年11月26日,深秋细雨。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未来教室,两堂生动的作文课正在这里举行。  通安中学教师吴振华和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蔡明分别给七年级学生,带来“写作思路要清晰”和“如何突出中心”的作文课。两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精彩,呈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讲课结束后,特级教师陈芳进行了点评,并就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会的老师
期刊
美国《生理学前沿》杂志曾刊载一项研究:孩子不仅具有抗疲劳的肌肉,而且高强度运动后体力能快速恢复,甚至超过训练有素的成年运动员。从这个角度说,孩子个个精力十足,需要在自然中奔跑撒欢获得成长。  但父母为了获得安宁,常常将孩子交付给手机、电视。迷恋电子产品的孩子与大自然渐渐疏远。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父母要帮助孩子放下手机,走入大自然去跑去跳去撒欢……  户外撒野  乘地铁,晃晃悠悠行至高架桥,已
期刊
每年一到9月开学季,我们就能收到很多读者的咨询,问及幼小衔接事宜。有位妈妈问:“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我总担心他调皮好动、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这位妈妈的提问很具代表性,我们从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怎样将这种焦虑化为平静从容,帮孩子安然度过幼小衔接呢?本刊特别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文艳来为父母支招。  一年级新生的父母,大都是焦虑的。父母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期刊
2019年7月22日,江苏省妇联在南京揭牌成立“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  工作室携手教育界专家、资深学者,围绕“名师名家领读写,智慧家教伴成长”的主题,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以“领读写”为抓手,循序渐进构建起新的家庭教育生态体系传播链,通过调研、讲座、培训、辅导等形式打造出一批原创性强、文化内涵深、影响力广的精品文章、活动、项目,践行媒体责任,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广大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期刊
一天傍晚,我为儿子买了一份奶油蛋糕。儿子要求自己拿,我们一起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蛋糕“啪”的一声落到了地面上,孩子衣服上沾了不少奶油。  我先开口道:“蛋糕掉地上了,好可惜,不能吃了。”  儿子回应道:“幸运的是,蛋糕纸保护它,没弄脏,还能吃。”说着把蛋糕从地面上捡起。  我接着说道:“是啊,今天我们很幸运,吃了一次‘沾着泥土气息’的蛋糕,一般人吃不上呢。”孩子一边舔衣服上的蛋糕,一边笑得
期刊
1  做父母的不怕孩子不懂事,就怕孩子讲道理,因为你根本讲不过他。  那天晚饭时间,小儿子洋洋说:“我不吃鱼。”我以为他在开玩笑,继续给他夹鱼。  “我就是不吃鱼!”他把自己碗里的鱼扔在我的碗里。  我对这个举动很生气,甩出大道理:“吃鱼你才会长大、长高。”洋洋说:“这鱼又不大,还没我高。”我竟无言以对。  这时大儿子阿谷慢条斯理地一边剔着鱼骨头,一边对弟弟说:“大鱼吃小鱼,你在海洋馆见过大鱼有多
期刊
我的孫子贝贝,今年刚满3岁。  老伴儿因事回老家,孩子没有人带,只能由我带着上班。  贝贝人小鬼大,想着法子跟我套近乎。在跟我去上班的路上,他说:“我跟爷爷是老朋友啦!”我呵呵一笑问:“你才多大,怎么可能是爷爷的老朋友呀?”贝贝说:“我从小就跟着爷爷玩,现在我长大了,我们当然是老朋友啦。”乖乖,不想当这个老朋友还不行。我告诫自己:既然是老朋友,就得讲仁讲义,就得像个老朋友的样子。所以在跟贝贝相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