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蛋糕还能吃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傍晚,我为儿子买了一份奶油蛋糕。儿子要求自己拿,我们一起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蛋糕“啪”的一声落到了地面上,孩子衣服上沾了不少奶油。
  我先开口道:“蛋糕掉地上了,好可惜,不能吃了。”
  儿子回应道:“幸运的是,蛋糕纸保护它,没弄脏,还能吃。”说着把蛋糕从地面上捡起。
  我接着说道:“是啊,今天我们很幸运,吃了一次‘沾着泥土气息’的蛋糕,一般人吃不上呢。”孩子一边舔衣服上的蛋糕,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幸运的是”这个词是孩子外婆的口头禅,如今也成了我和儿子共同的默契。外婆是个很有生活智慧的女性,面对不好的事情,总能看到积极的一面,说话总以“幸运的是”打头;外婆对待孩子严而不溺,孩子做错事,不批評不打骂,而是掷地有声地接纳和鼓励。我对外婆“幸运的是”的教育智慧很是认同。
  回到家后,儿子准备将剩余的蛋糕放入冰箱里时,蛋糕不小心又掉落到地上。
  孩子有些气恼,继而庆幸道:“没事儿,蛋糕没粘到衣服上。”我回应:“是的,这很幸运,但你知道为什么蛋糕会再次掉下来吗?”
  儿子思考了一会儿,说是拿歪了,我让他歪着拿再走一遍,结果没掉。孩子再思考,认为是拿松了。于是,他又拿牢了走一遍,结果蛋糕没掉。儿子很开心。
  我启发道:“现在你觉得蛋糕落地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我说没错,这就叫“失败是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我俩相视一笑。
  孩子前后两次不慎将蛋糕掉落到地上,弄脏了衣服也造成了浪费,这在很多父母眼里无异于犯错行为。在我的处置下,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致。
  孩子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说出“幸运的是”这样的话,从不利事件中敏锐地发现有利因素,这种思维模式值得称赞。
  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往往决定了孩子后半生的命运。这话有一定道理。一个充满抱怨的家庭,必然会有一个消极的孩子;一个乐观有爱的家庭,自然会教育出凡事积极努力的孩子。父母的言谈举止,展现出的对孩子的态度和期待,流露出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暗示,都在一点一滴中,塑造着孩子的性格。我想用我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我的孩子,希望他能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将来漫长的岁月中能够拥有更多幸福的可能。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秋风习习,丹桂飘香,我们迎来第35个教师节。  “云山蒼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意思是先生的德行比山高,比水长。用之形容老师,甚是恰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习近平看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
期刊
这是一个妈妈与女儿之间的真实故事,更是许多家庭的故事。妈妈的责任是爱,是陪伴,但妈妈的责任更在于尊重,在于放手。一代代人的尊重与放手相延续,一个“多尊重,善放手”的好家风就会慢慢形成。  1  当女儿对我说出“我要考清美,我要去北京培训”时,我一下蒙了。清华美院,国内顶尖的美术院校,录取率极低,再加上女儿是“半路出家”,考上清美对她来说无异于痴心妄想。  之所以说女儿是“半路出家”,是因为女儿从高
期刊
我以为,家庭教育是一件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繁荣昌盛的事业!我和我的团队,几十年来一直在倡导和实践着生态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实践和研究。很多人认为,教育是由教育部门、特别是學校主要负责的事业,但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教育部门能够完全落实的事。教育是国家民族的大计,教育是党的事业,教育是社会的事业,教育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成败,人人有责。  教育的对象是人
期刊
为庆祝第35个教师节,本刊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感谢师恩”的故事,收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温情片段和动人瞬间。现将部分优秀来稿与读者分享。  李奕辰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中等身材,头发黑棕相间,戴着黑红框的眼镜。平时的她和蔼可亲,但如果同学做错了事,她的脸立马“变天”,做错事的同学立刻会变得乖乖的。  我们都很喜欢徐老师。明年我小学毕业,就要离开徐老师了,想想就很不开心。我想对徐
期刊
Q 孩子原来挺乖巧的,现在却越来越不听话。当他不听话时,我也会努力控制情绪,可声音和语气控制不了。我不知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A 每一个失控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会沟通的父母。  当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出现障碍,父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之后的沟通中,不要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直接说出令你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具体说出你希望对方怎样改变。另外,沟通时要注意言辞,学会用正面语言传达你对孩子的期
期刊
(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爽气的风开始凛冽起来,兴许是一夜之间,又兴许是一场秋雨的缘故。起初我并不经意,这不经意便使我既为感冒神伤,又多愁善感起来。  这多愁善感配上从树上飘落的梧桐叶,更让人容易陷入回忆。每一次走出地铁站,路过南师附中,便会想起我的中学生活,想起高考成绩单,更想起对我影响很大的两位语文老师。  初高中六年,教我语文的主要是朱佩琴、王红两位语文老师。于我而言,她们和我早已
期刊
2019年11月26日,深秋细雨。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未来教室,两堂生动的作文课正在这里举行。  通安中学教师吴振华和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蔡明分别给七年级学生,带来“写作思路要清晰”和“如何突出中心”的作文课。两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精彩,呈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讲课结束后,特级教师陈芳进行了点评,并就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会的老师
期刊
美国《生理学前沿》杂志曾刊载一项研究:孩子不仅具有抗疲劳的肌肉,而且高强度运动后体力能快速恢复,甚至超过训练有素的成年运动员。从这个角度说,孩子个个精力十足,需要在自然中奔跑撒欢获得成长。  但父母为了获得安宁,常常将孩子交付给手机、电视。迷恋电子产品的孩子与大自然渐渐疏远。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童年,父母要帮助孩子放下手机,走入大自然去跑去跳去撒欢……  户外撒野  乘地铁,晃晃悠悠行至高架桥,已
期刊
每年一到9月开学季,我们就能收到很多读者的咨询,问及幼小衔接事宜。有位妈妈问:“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我总担心他调皮好动、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这位妈妈的提问很具代表性,我们从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怎样将这种焦虑化为平静从容,帮孩子安然度过幼小衔接呢?本刊特别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文艳来为父母支招。  一年级新生的父母,大都是焦虑的。父母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期刊
2019年7月22日,江苏省妇联在南京揭牌成立“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  工作室携手教育界专家、资深学者,围绕“名师名家领读写,智慧家教伴成长”的主题,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以“领读写”为抓手,循序渐进构建起新的家庭教育生态体系传播链,通过调研、讲座、培训、辅导等形式打造出一批原创性强、文化内涵深、影响力广的精品文章、活动、项目,践行媒体责任,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广大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