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分析
  
   (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拉动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4.3%、12.2%和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增长13.6%。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全年煤炭表观消费量接近33.9亿吨,同比增长10%;石油的表观消费量为4.49亿吨(其中原油4.4亿吨),同比增长12.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4%;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41923亿千瓦时(其中线损为24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6%,电力需求弹性为1.4,单位产值用电量同比上升3.9%。
   动态地看,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幅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除了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能源消费量增幅逐月走低。如图1所示,全社会用用电量增长率从1月份的40%逐月下调到12月的3%。导致能源消费增幅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基数前低后高。此外,2010年下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费增幅。
   尽管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费量则有所降低。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实现能耗强度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9%,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4.1%。“十一五”期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9.06%,年均下降4%,基本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过,我国的能耗强度仍是世界平水平的2.3倍,大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煤炭产业加快产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在产能总量上超过32亿吨,在结构上进一步得到优化。石油方面,原油产能有所增加,超过2亿吨;油气管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段开工建设,我国西南地区油气资源陆路通道开始打通。
   电力方面,2010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51亿元,比上年降低8.45%,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比上年降低4.26%;电网投资完成3410亿元,比上年降低12.53%。2010年,水电完成投资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并网风电 1399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962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70663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107万千瓦。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分别为37140千米和608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亿千伏安。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其中,50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13.20万千米、6.98亿千伏安;75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7493千米、3660万千伏安。
   (三)能源生产创新高,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
  在强劲的能源需求带动下,2010年国内能源生产快速发展,能源产量创下新高。原煤产量32.4亿吨,同比增长9%。原油产量2.03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增幅7.1%为今年来最高增速;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同比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同比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天然气产量达9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发电量4228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6863亿千瓦时,核电768亿千瓦时,风电500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为19%。
  
  能源生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根据BP200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经济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石油21亿吨,天然气24600亿立方米。据此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只有35、10和25,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9%、24%和42%。资源约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石油,即使保持现有开采规模,也只够再开采10年,能源瓶颈已近在眼前。
  
  (四)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
  2010年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煤炭进口量为16478万吨,同比增长30.98%,进口额169亿美元,同比增长60.1%;煤炭出口量为1903万吨,同比减少15%;煤炭净进口量1.46亿吨,同比增长41%。原油进口量为23931万吨,同比增长17.5%,进口额13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4%;成品油进口量为3688万吨,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进口额223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年进口LNG934万吨,同比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天然气44亿立方米。
   能源进口增幅都远大于能源消费量和国内能源生产量的增长率,除了石油进口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外,煤炭与天然气也步入大量进口的行列。大量的能源进口加大了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使能源供应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当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4%左右,加上成品油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5%;煤炭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和15%。
   (五)能源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品种出现供需缺口
   在强劲等能源需求的带动下,2010年我国能源价格普遍上涨。首先,进口能源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煤炭的平均进口价格为103美元/吨,同比上涨22.3%;原有的平均进口价格为565美元/吨(约76.8美元/桶),同比上涨28.9%;成品油的平均进口价格为605美元/吨,同比上涨31.6%。
   进口能源的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煤炭方面,秦皇岛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的价格在最高的时候突破了800元/吨;主要电厂煤炭的到厂价格与2009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平均每吨煤炭的到厂价格提高了100元以上,最高的时期每吨上涨超过200元。
   石油方面,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上扬以及国内油品需求变化趋势,2010年我国对成油品价格进行了4次调整:2010年4月14日,成品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2010年6月1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2010年10月26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2010年12月22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目前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730元和6980元。
   天然气价格方面,2010年6月,发改委对天然气出厂价格进行了上调。发展改革委将部分油气田一、二档气价进行并轨,取消了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允许供需双方以出厂基准价格为基础,在上浮1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要求各地原则上按照与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还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天然气销售价格。随后天然气出厂价格提高在各地区纷纷开展,但是11月 以来,发改委为稳定物价,并考虑国内通胀问题可能影响CPI等因素,决定暂缓天然气价格上调。但是天然气价格上涨的趋势今后将越来越明显,以后每年可能上调5%-8%。
   尽管能源价格普遍上涨,但并没有实现能源供需平衡,电力和柴油都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电力的供需缺口主要是由于各地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而采取“拉闸限电”的突击式行动导致的。不过,即使在多个省份进行拉闸限电、甚至限制居民生活消费用电的情况下,2010年全年的用电量增长率仍高达14.56%,这反映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当然,强劲的电力需求与现有的电价体系有直接的联系。另外,柴油供需缺口是2010能源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特征。“柴油荒”反映了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不能很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2010年能源经济发展的新问题
   面临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等多种宏观经济目标,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节能减排”供给管理力度加大,需求管理有待完善
  在经济形势复苏的带动下,能源需求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并再创新高。与此同时,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也空前加大。特别是面临着实现“能耗强度下降20%”既定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受此影响,能源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特别是9月份以来,能源需求逐步走低,煤炭产量增幅降到10%以下,用电量增幅降至9%以下。当然,今年以来能源增幅前高后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不同时期基数前低后高。为了剔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的2008、2009年能源需求波动的影响,把2007年作为基数分析电力消费走势可以发现,单月用电量的增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表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突击式的拉闸限电对于一直能源消费总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当前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做法主要采取控制能源总量的做法,属于供给管理。比如,通过拉闸限电来控制电力消费量的过快增长。供给管理政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改变能源需求,虽然在短期内控制了能源消费总量,但却没有控制能源需求总量,而只是通过行政手段制造了供需缺口。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强大的需求总是会通过各种市场途径来寻求供给,使得政府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管理政策一旦松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必然反弹。
   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光靠控制能源供给总量难以实现目标,需要供给和需求管理双管齐下,有其是加强需求管理,调节能源需求总量。其中,最为根本的在于理顺能源价格,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的能源价格体系,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来调节能源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励企业改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才能切实调整产业结构。
   (二)“柴油荒”蔓延,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待理顺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多座城市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柴油荒”,这是2010年能源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特征。此次柴油的供需缺口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包括:(1)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价格倒挂,地方炼油厂炼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出现减产甚至停产。(2)9、10两个月国内秋收、捕鱼,农用使得柴油消耗量大增;(3)社会上出现囤油投机,成品油隐性消费显性化;(4)国内部分炼厂七、八、九这3个月曾出现大规模检修,以致供应减少;(5)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开始实施大面积拉闸限电,企业不惜重金购买柴油发电机保障机器运转,发电用柴油需求激增,等等。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柴油市场的供不应求,不过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成品油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价格杠杆失去其调节供需的作用,无法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际上,继2009年成品油供过于求之后,2010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963万吨,而成品油产量已达1.22亿吨。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万吨,同比增长23.4%,其中9月份成品油出口209万吨,柴油出口36.81万吨,同比增长25.3%。去年前9个月成品油产量增幅明显,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了消化库存,完成季度销售任务,拼命加大出口,不断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甚至不惜低价出口。那么,为什么柴油就从前9个月的加大出口消化库存,转向到处油荒呢?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行业的价格管理体制。第一,根据当前试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种滞后的价格自动调整机制催生了囤积居奇的行为,几乎每一次临近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打开前,都会有人囤积柴油以获利。第二,滞后的价格调整使得炼油企业缺乏在需求高峰期加大供给力度的激励。第三,零售价格管制使得价格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不能通过价格杠杆来有效调节需求。第四,价格倒挂,进口商进口积极性下降,不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调剂国内紧缺。
   由此可见,解决柴油荒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成品油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供需、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另外,应该改革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度,放宽进口限制,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来调节国内的供需。
  三、2011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一)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但增速可能回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会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2010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较快,也预示明年投资增长后劲较足。另外,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将会促进消费增长率保持甚至略快于2010年的水平。总体上看,2010年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不过,随着4万亿投资的退出,以及管理通货膨胀,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从紧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将抑制投资需求,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将抑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率将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另外,受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长将会明显回落。由此判断2011年的GDP增长率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预计为9.5%。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能耗强度下降20%的目标而关停的生产能力将重新开工生产,相对于2010年第4季度,预计上半年能耗强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不过,基于“十一五”能耗强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具有长期效应的节能减排措施。根据“十二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17%左右的目标,如果分解到每一年,年均能耗强度需要下降3.6%,但是,考虑到开局之年,预计2011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将下降3.3%,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4.4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考虑到2010年四季度的能源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011年四季度的能源需求增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翘尾”现象。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电力需求弹性回落到1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原油消费量为4.6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1300亿立方米。
   (二)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中部地区可能偏紧
   “十一五”期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煤炭、电力、成品油扥更主要能源产品新增产能持续较快增加。2010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6亿千瓦,为国民经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提供了足够的装机容量保障,制约电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电煤的有效供给问题。随着煤炭价格逐步与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接轨,澳大利亚、印尼和南美一些主要煤炭出口国和企业逐步加大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量,成为国内煤炭生产的有效补充。油气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油气战略通道建设、炼油能力建设和油气储备建设,为满足油气需求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1年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不过,从区域方面看,在能源供需总体平衡的同时,局部地区的能源供需形势仍然偏紧。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经济结构加快调整,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而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已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服务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用能需求。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中部地区的能源需求走势。
   (三)能源价格呈上涨趋势,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能源价格的“历史欠账”和强劲的能源需求将推动能源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随着进口能源所占比重的提高,受极端天气、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和美元贬值的影响,进口能源价格的上涨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煤炭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发展经济将是各级政府的主旋律,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也将会有所松动,由此将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而在供给方面,煤炭企业重组的进一步推进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一步实施将会减缓煤炭产能的增加速度。由此判断今年煤炭价格看涨。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将推高国内煤价。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能源需求也逐步复苏,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将推动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另外,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煤炭进口价格上涨,这会进一步减少煤炭的进口需求而推高国内价格。将于2012年7月开始增收的澳大利亚资源税一旦正式形成最终方案,这种以成本转移为目标的煤价上涨可能会提前来临,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就有可能开始产生效应。国际煤价在2011-2012年存在超预期上涨的可能,而在中国进口量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国际煤价上涨很容易传导至国内。
   在煤炭市场价格看涨的背景下,电煤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要求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不过在煤炭产业已经逐步趋于市场化的条件下,煤炭行业国家限价令的效果并不明显。比如,2008年6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曾连续两次限制煤炭销售价格,直至2009年1月解除煤炭限价令,从效果来看,这两次限价均未能抑制煤价上涨。由于现在的市场价比较高,卖给市场比卖给合同电企更赚钱,所以煤炭企业经常以生产、安全原因来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使得发电企业只能采购高价市场煤。另外,在价格限制下,煤炭企业供应给电力企业的电煤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过高的市场煤价使得煤电双方的分歧不断加深,从而导致电煤供应难以保障。基于此,我们判断2011年的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上调30/吨左右。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的亏损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电力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石油方面,美、日、欧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使国际石油需求保持小幅增长,而中东、北非产油国局势动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油供给,加上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致的美元贬值将使国际油价进一步走高。由于中国当前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4%,国际油价走高将进一步加大国内油价上调压力。
   天然气方面,随着价格较高的境外天然气供给量的增加,国内天然气也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一方面,天然气出厂价格会逐步提高以逐步趋向进口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去年在天然气出厂价格已经上调后终端价格暂缓调整,这给今年的天然气终端使用价格上涨造成较大压力。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引人注目的,但已不是全部,因为在今天,吸引人们眼球的还包括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渐浮出水面的各种社会矛盾,如狂飙不止的住房价格、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等等。面对这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副产品”,越来越多焦虑而愤怒的人大声疾呼:用税收去遏制房价,用税收去“劫富济贫”,用税收去保护环境;用税收……。霎那间,税收似乎演变成了上帝的使者、正义的化身,肩负着维护道德的神圣使
期刊
【摘要】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标的确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惊喜地发现,北京大学保险学科的发展很有传统和渊源,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一百年前。  早在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就已经出现了“保险”的课程设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开设十一项课程门目:算学、博物、物理、外国文、舆地、史学、掌故、理财学、交涉学、法律学、政治学。其中,“理财学”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其课程安排涉及三个学年:第一年开设理财学通论,每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其中食物消费方面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过去三十年里肉类消费的持续增长。肉类消费是国家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
期刊
随着计量研究方法和博弈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标准化。因此,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因“文化”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很难找到为经济学接受的语言和概念进行逻辑演绎,致使对此问题的研究很难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经济计量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牛顿力学的思维阶段,其方法仍然非常机械,而经济现象要复杂的多,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更宽广的视野。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文脉延续已数千年,关于文
期刊
生命传播,是一门全新的课题。  生命传播课题研究,是传播学的一朵新花蕾,其“新”就新在第一次将我们的生命与传播学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人们习惯理解认识的生命学和传播学的概念。我们沉下心会发现,哪个人的生命不在传播,哪个人的生命不被传播?生命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传播的载体。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甚至有人提出今天已经进入信息化生存的时代。将信息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期刊
【摘要】水泵是水厂的耗能大户,其电耗就占了制水成本一半左右,且水泵的运行效率较低,能源浪费严重,电机时常超负荷运行。因此,对水厂水泵机组进行节能改造迫在眉睫。合理选用水泵、提高水泵运行效率、加强运行过程中的合理调节及减少电动机的电能损耗都是水厂合理降低水泵机组的节能对策措施。  【关键词】节能;水泵效率;运行调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剧增,尤其是在供
期刊
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诸多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么,如何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的特点,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呢?下面我把参加工作以来,如何以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来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从尊重、爱护学生的角度入手,全面掌握情况,从严要求学生。  “没有感情,就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学生既然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我们
期刊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1976年1月8日,I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定,称为《牙买加协定》。该协定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是储备货币。第二,汇率制度多元化。根据IMF的分类,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汇
期刊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刘伟(北京大学副校长):2011年将是最有变化的一年,也是最有生机的一年。中国经济保增长历来问题不大,调结构问题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结构矛盾沉淀得太深。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内需和外需结构严重失衡。再看投资领域,投资里面中国产业结构矛盾存在一系列的失衡。再看消费,消费结构里面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再进一步看,我们的收入分配,其实收入分配里面不仅是水平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