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为目的,以经济为手段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量研究方法和博弈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标准化。因此,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因“文化”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很难找到为经济学接受的语言和概念进行逻辑演绎,致使对此问题的研究很难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经济计量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牛顿力学的思维阶段,其方法仍然非常机械,而经济现象要复杂的多,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更宽广的视野。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文脉延续已数千年,关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资料是十分丰富的。
  既然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要抛弃经济学个体理性的假定和视角。因中国文化长期具备政教合一的大一统的思想特点,研究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就需要以国家整体为出发点。孔子于《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实际上,中国古代在政治理念上一直主张以德治国。因此,搞清楚了道德和经济的关系,也就理解了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伦理道德的内涵
  
  据《老子》所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
  后义,失义而后礼”。德,《说文解字》释为“升也”,为正心、诚意、思无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要通过“德”,达到“道”的境界。当然,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是“德充于中而符应于外”,当然也符合“德”的要求。
  
  二、实现道德目的的途径
  
  在个人的身心修养上,既然“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儒家自然通过礼达到义,进于仁,至于德,归于道的境界。但是,站在国家整体的角度,中国社会政治治理的精神追求主要通过“孝”道来实现。
   《孝经》开宗明义章,孔子认为孝是“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当然,先王“至德要道”的历史资料十分有限,目前最早且最完备的论述是《尚书》,而《尚书》自《尧典》开始,在历史上,尧帝以前的资料更加少见。按古代说法,三皇时代,民风淳朴,故三皇只讲大道,如《易经》之类;五帝讲常道,即伦理道德,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如此则《尚书》所述基本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政治精神。当然,关于《尚书》的研究有许多争论,但其与本文的论述基本无关,本文仅吸取《尚书》的精神思想。
  《尚书》文章中能称为“典”的只有《尧典》和《舜典》。而《尧典》所述,以“孝”道始,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进而,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达“天、地、人合一”。最后,帝尧以“孝”道考察舜,并授以帝位。《舜典》亦以孝为基础。而《孝经》所述自“孝”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意也、民之行也”,最后“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尚书》所述与《孝经》基本一致。所以,《孝经》与《尚书》互为表里,《孝经》述“行”,《尚书》述国家治理。
  既然“孝”是实现德治的途径,笔者以为从经济的角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利他主义的思想。五帝所述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广义的孝。以父母为代表,从对父、母、兄、弟、子的爱、敬、亲等方面建立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二是平等主义的思想。既然我爱、敬、亲我之父、母、兄、弟、子,则推而广之,天下人人皆有父、母、兄、弟、子,其爱、敬、亲之心与我一样,则通过对亲人的利他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平等主义思想境界。
  三是天下为公的民本主义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的根本目的则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非为一人之私或少数群体之私欲着想。《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命有德”,“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皋陶认为,为政在知人,安民,而有德者上天自会让其在位,而上天实际以民意为判断标准,民所叛者天讨之,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惧。
  以上思想基本贯穿《尚书》所有文章的始终。
  
  三、传统文化精神对经济建设的启发:以道德为目的,以经济为手段
  
  既然以“孝道”为本的利他主义、平等主义、民本主义等思想贯穿古代政治精神的始终,那么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看,经济建设也必然服务于道德目的。实际上的确如此。《禹贡》从民本主义和平等主义出发,分天下为九州,并对九州土地做了土壤分类,按土壤质量制定税收,以实现税负公平。近人视《禹贡》为地理著作,偏离了《禹贡》的精神主旨。《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水、火、金、木、土,为五行,包括了所有物质财富,因为作为食物的“穀”的重要性,所以“穀”单独列出。经济建设即是以水、火、金、木、土、穀六府来养民。但是,为政的目的,首先是“正德”,其次才是经济建设“利用”,正德、利用、厚生三者和谐才能称为善政。
  另外,诸子学问的基本主旨也包括在《尚书》中。如《管子》所收文章基本以《白心》篇为核心,白心即是正心,《管子》也以道德为目的。墨子的兼爱思想即是平等主义,而平等主义可通过“孝道”来实现。因此,诸子思想并无多大差异,研究者多有争论,实是未深刻理解所致。
  因此传统文化精神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启发是,经济建设当以道德为目的,以经济为手段。在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思想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平等主义、民本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也很有指导意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如果没有“孝道”,一个人对父母尚且无信,遑论对他人?因此,伦理道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彻底变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选择权,教师是权威。教师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
期刊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和既定目标。我国“人多地少水更少,经济社会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和总体产出能力,保障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们对现代农业进行了形态、概念、路径、产业、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研究,但针对国情和时代特点开展的发展动力考量却明显不足。笔者抛砖引玉,以求讨论。  观察发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动力来源于B(效益be
期刊
从2009年开始,我国科技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加强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衔接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规划的战略研究和文本编制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中央规划建议中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科技研究,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检查评估,部署了发
期刊
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怎样抑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过通货膨胀,但那时的通货膨胀都是需求拉动性的,主要是由于投资过高,信贷膨胀造成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带动价格全面上涨,于是就采取宏观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然而,这次通货膨胀就不一样了。这次通货膨胀是综合性的,从需求拉动部分讲,这次通货膨胀之前我们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
期刊
很高兴与在座诸位共同探讨“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趋向问题。我的题目是《“十二五”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特殊性》,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讨论一下我国货币市场上供求关系失衡的特殊性。第二讨论一下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工具选择上的特殊性。第三个问题讲一下中国货币政策效应。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关于中国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失衡的特殊性。我们知道中国的宏观经济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大
期刊
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三个考量因素    中央的十二五建议中提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重要的路径是贯彻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适当的区域政策。要谈十二五区域发展的思路,就必然涉及到十一五我们的区域发展,谈到十一五区域发展,人民日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说,区域发展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区域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
期刊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引人注目的,但已不是全部,因为在今天,吸引人们眼球的还包括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渐浮出水面的各种社会矛盾,如狂飙不止的住房价格、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等等。面对这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副产品”,越来越多焦虑而愤怒的人大声疾呼:用税收去遏制房价,用税收去“劫富济贫”,用税收去保护环境;用税收……。霎那间,税收似乎演变成了上帝的使者、正义的化身,肩负着维护道德的神圣使
期刊
【摘要】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标的确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惊喜地发现,北京大学保险学科的发展很有传统和渊源,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一百年前。  早在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就已经出现了“保险”的课程设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开设十一项课程门目:算学、博物、物理、外国文、舆地、史学、掌故、理财学、交涉学、法律学、政治学。其中,“理财学”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其课程安排涉及三个学年:第一年开设理财学通论,每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其中食物消费方面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过去三十年里肉类消费的持续增长。肉类消费是国家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