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薄壁散热器零件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来源 :制造技术与机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an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散热器零件加工特征多、位置精度要求高及薄壁处易变形等因素,导致零件加工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进行研究。根据零件结构特征分析了加工难点,制定了合理的加工工艺,使用CAM技术进行数控编程;设计了定位精度高、能抑制变形和装夹方便的专用夹具,计算了零件薄壁处的铣削力,采用物理仿真技术分析比较了传统工装板固定与专用夹具固定在相同切削力下零件薄壁处的变形量;运用几何仿真技术对该零件进行了几何仿真加工与精度检测;最后进行了实际加工与精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零件取得了较高的加工精度。
其他文献
期刊
针对现有常用齿轮切削方法在加工不同规格齿轮时存在限制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齿轮切削方法。首先,使用锥形立铣刀作为刀具,在齿宽方向上往复运动,并沿着节圆切线方向上交替进给来实现切削。其次,通过调整齿轮槽深、刀轨方向和分度角来改变齿轮加工的模数、压力角和齿数,并给出了斜齿轮加工和圆弧齿线齿轮加工的方法。使用5轴加工中心和通用铣床分别进行了实际切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轴加工中心上的直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偏差均在10μm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常规滚齿机加工相比,通用铣床上(连接专用的进给同步装置)的齿廓最大误
铸造铝合金有利于铸造薄壁和结构复杂的铸件,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动力机械和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某武器分系统箱体采用铸造铝合金加工,针对该箱体机械加工工序多、加工过程报废率高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开展工艺分析研究,找出了该箱体报废率高的原因,优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箱体的机械加工合格率,同时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采用唐山松下开发的深透弧技术焊接了6 mm、12 mm、16 mm、24 mm、40 mm的碳钢厚板,焊接接头形式为3种T型接头。试验结果表明,深透弧技术比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焊缝熔深大,16 mm以下的碳钢厚板,在适当的焊接工艺下可以减小或不开坡口也能够达到T型接头全熔透的焊接效果,焊接K型45°坡口24-40 mm的碳钢试板,在适当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够达到全熔透的焊接效果,且焊后不需要清根处理。深透弧技术适合厚板碳钢打底焊接,熔深形态呈指状熔深,有利于实现根部全熔透焊接。
随着刀具制备技术与高端机床的不断发展,高速硬切削技术在模具制造行业的应用可行性逐渐提高。鉴于冷作模具在服役过程对耐磨性的要求高的特点,本文以淬硬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研究高速铣削时工件表面完整性及其耐磨性关于切削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的提高而降低;表面加工硬化显著,存在残余压应力,且二者均随主轴转速的提高而降低;表面耐磨性是表面硬度、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缺陷等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结果,随主轴转速的提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模具钢铣削加工时切削参数的选择,有助于实现模具钢高性
在汽车车身覆盖件加工过程中,因工件轮廓曲率大、表面形状复杂使得机器人激光切割运动控制难度高、生产效率低,且机器人激光切割不能满足小孔加工精度要求。为提高大曲率复杂表面工件小孔加工精度和速度,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型机器人小孔激光切割系统。利用高精度运动控制器和十字滑台组成数控切割微系统,与机器人系统构成宏系统,可切割最小直径为0.5 mm的小圆,运行速度可达18 m/min。应用结果表明,本机器人小孔激光切割系统的加工精度达到0.03 mm,运行速度和生产效率较高。与五轴数控机床相比,机器人激光切割系统成本低
根据高速压力机性能退化特点,建立了基于维纳过程的高速压力机性能退化可靠性评估模型;然后,将初始状态差异性与性能退化过程差异性以随机变量的形式引入该可靠性评估模型中,并给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速压力机性能退化试验,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下死点精度退化数据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基于下死点精度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个体差异性对可靠性评估的影响。
为提高果蝇算法(FOA)在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效果,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果蝇算法(IFOA)。相比于FOA,IFOA的改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FOA的固定步长变为了自适应步长,二是在FOA中引入了烟花爆炸操作,通过两个方面的改进增强了算法的寻优能力。在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实际应用中,IFOA获得了比FOA更短的焊接路径、更高的算法稳定性。
以往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过程中是通过二维齿面接触分析实现,为获得更直观齿面接触分析效果,采用数值法求得了螺旋锥齿轮三维齿面接触区。基于螺旋锥齿轮齿坯参数、刀具参数及安装调整参数建立螺旋锥齿轮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螺旋锥齿轮虚拟装配数学模型,得到虚拟啮合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法求解螺旋锥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接触迹线以及瞬时三维接触椭圆接触,最终得到螺旋锥齿轮齿面三维接触区。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相关算法的正确性。
底座作为移动钻铣装备的“基础”,其刚度特征经过传递直接映射到末端,影响执行单元的运动精度及其精度保持性。提出了偏心载荷作用下基础底座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测试进行了结果的优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