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对话意识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念等和文本作者的生活体验感悟、情感态度等的碰撞过程。培养学生的文本对话意识要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做足准备工作以免出现文本对话偏差;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对话,突破重难点;课后注意迁移文本,拓展对话。让文本对话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文本对话  预习课文  突破重难点  迁移文本
  引言
  本文主要是为了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障碍问题,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些具体做法来培养学生的文本对话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语文教师有很好的教学指导作用。
  作为语文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时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对于课后问题或在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以至于让我们产生困惑:怎么连提个问题都不会呢?你的脑子怎么不转圈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为什么答不到点子上;是方法不对,还是语文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阅读评价的四个学段各有侧重: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整体上感知大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关键句,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第二学段重点让学生提取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第三学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写作顺序的把握,对课文中表达技巧和方法稍作了解;第四学段重点让学生把握课文思路,训练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学会对课文进行探究,提升学生探究不同文本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注重的是语文的双基训练,而到了中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这无疑对学生阅读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会与课文对话,这当然需要方法,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本对话训练。
  那么什么是文本對话呢?语文新课标中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学生、老师、课本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所以阅读活动应该是学生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学生研读课文,积极主动地思维并进行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有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和思考,使情感得到熏陶,获得思想,得到启迪,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念等和文本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等的碰撞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让自己的心灵和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出涟漪,甚至是激发出火花,从而产生奇妙的审美体验或深刻体悟。当然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本对话意识呢?笔者结合《背影》一课的教学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前:搜资料,预习课文,初次对话
  在上这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①读通课文,梳理生字和新词,把握课文大意。(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学生如果单靠课堂45分钟去完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是非常不现实的。)②课外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写的此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搜集课文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完全不是问题。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学生搜集资料并把背景资料抄写在本子或课本上或打印下来以供课上交流。学生了解了背景就懂得了“赋闲”“交卸”和“祸不单行”的含义了,进而理解父亲当时处境的艰难,从而更加理解父亲买橘的背影对于作者而言意味着什么。)③找一篇让你感动的写父爱的文章。(课文是写深情的父爱,由于年代久远,背景特殊,学生要完全理解课文内涵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让学生课前先准备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为之后的对比阅读做好铺垫。)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打好“提前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做到上课时成竹在胸。如果学生准备不充分,教师也要做好背景材料的补充,在教学中适时呈现,以免出现误读情况,使文本对话出现偏差。
  二、课中:突破重难点,深入对话
  课堂学习要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从文本本身出发,注重文本语言和细节的解读,仔细充分地阅读文本,对文本做出丰富深刻的个性化的分析。叶圣陶的“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要告诉我们品读课文时,要字字落实,要读出每个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前先“预习”:
  “作家李广田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
  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一题第2问:
  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前后的“预习”和“思考与探究”,互相参照思考,很容易发现本文的学习重点就是对文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体会(即课文第6自然段)。
  笔者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
  ①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本段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形象?
  ②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看,品味“蹒跚、探、攀、缩、微倾”等词的内涵,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本段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比较感人,找出来品味一下。
  ……
  学生通过多角度与文本对话,更加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和对儿子的一腔深情。因此,为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有时候可以从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中进行突破。
  三、课后:迁移文本,拓展对话
  这里的“课后”不是课下,是指课堂的收尾阶段,是让学生走出文本,与课文之外的文本进行对话。新课标中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这样设计:拿出你准备的“父爱美文”(在课前准备好)读一读,说一说其和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父爱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升华:父爱如山,沉默坚实;父爱如海,深沉含蓄!之后,出示一首歌颂亲情的背景音乐(如《父亲》等),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写一段最想对自己父亲说的话。第一问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和课外文本对话,第二问让学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真正让学生在对话课文的基础上,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阅读境界。
  当然从文本中走出来,应该建立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假如一股脑儿将拓展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的做法是教学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去把握文本进行。另外拓展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如视频、图片展示、仿句练习、片段写作等手段都可以使用。还有拓展的路子要宽广,可以是文本拓展,如让学生拓展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等;也可以是比较拓展,如结合课后“朱自清父亲读《背影》”这个材料,探究一下朱自清与父亲的间隙是否化解等。
  文本对话训练是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培养学生的文本对话意识要贯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对话文本、解读文本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活动才能达到一个相对自由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金戈,李文忠.文本解读的智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当前品格教育中存在的以知代行、以说代教等现象,我校提出“德育微行动”的模式,以知行统一为目标,以体验教育为原则,使学生在行动中认知德行、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格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品格教育 德育微行动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电子书包快速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讨论的对象。本文着重就电子书包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子书包的作用加以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电子书包 基础教育
摘要:网络教研打破“区域”“空间”限制,其便利性、互动性、共享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灵活的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各种形式的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网络教研 专业发展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专业引领的辐射作用已经为教育界所承认,但在工作室建设中也有不足之处,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室成员跨区域分布在各个学校,不能经常聚集在一起
摘要:基于新时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立足教材,拓宽教育实践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助力道德品质的知情行有机渗透,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少年儿童发奋学习、乐于奉献、践行文明、传播和平,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學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德法并举,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
摘要: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绽放精彩。学生是思维开放的群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灵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成 教育机智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更多地考虑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的灵动性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预设之外的问题
少先队组织中每个成员既是其中一分子,也是少先队的主人。少先队小骨干是少先队组织的核心力量,选好人、定好责、带好头是发挥小骨干的作用的重要方法。
摘要:黑格尔曾在《美学》中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挥散的余温还能给我们一丝的温存。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其内涵已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瑰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学生只知历史事实,而不知历史事实中所弘扬的精神文化,行为思想上的不良风气日盛,国学精神被遗忘殆尽。重拾民族遗志,找回失落的国学,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已经逐渐地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而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计算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编程教学 计算思维  乔布斯曾经说过,编程可以帮助你拓展自身的思维宽度,养
摘要:《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下的第一部必修著作。如何向没有体验过乡土生活的学生们解释作品中所阐释的一个个学术概念以及概念背后蕴含的乡土风貌成为横亘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事实上,社会变迁并非就意味着我们真的已经失去“传统”,“过去的事物”以一种新的形式存于当下。笔者立足于当下生活,通过形式不同的当代文化参与去寻觅被我们已然忽视的存在,在“变”中寻找“不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乡
摘要:纸笺制作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但这需要众多的教育条件,其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于是,幼儿园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充分挖掘传统纸笺艺术的深层文化意义,建立多元、互动、融合性的良好环境,力求达到教育的高效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教育环境 可行性 多元化 融合度   一、环境预设需具可行性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