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纸笺制作实践教育为例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纸笺制作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但这需要众多的教育条件,其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于是,幼儿园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充分挖掘传统纸笺艺术的深层文化意义,建立多元、互动、融合性的良好环境,力求达到教育的高效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教育环境  可行性  多元化  融合度
   一、环境预设需具可行性
  当前,幼儿园和班级教育的环境大多是由园方规定主题,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的,主要以完成任务、美化环境为目的,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设计的主题环境和幼儿的学习不兼容,起不到支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创造有益于他们快乐学习的教育环境。
  (一)材料的科学选择
  纸笺艺术是我国的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幼儿对纸笺不了解、不熟悉。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大班老师发现班级有个幼儿带来了一张非常好看的书签,大家都非常喜欢,纷纷围过来想看个究竟。原来,那是一张用花草笺制作的书签。看到幼儿那么感兴趣,老师决定和他们一起来研究纸笺。
  (二)操作的可行性
  纸笺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教师首先进行反复的制作实验,例如:碎纸的程度、颜料的配比、花草的选择、晾晒的时间等。在不断地实验、操作、改进后,提炼出制作方法,对幼儿的操作有指导作用。其实,每一个幼儿自身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潜力的挖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慢慢去激发,尤其在环境创设中更应注重幼儿后期的可操作性。
   (三)环境的自主布局
  我們的教师对环境的布局安排一般是根据场地的大小、教室的布局来确定的,但我们的纸笺主题环境却是幼儿自己确定的空间。例如:他们把“纸笺作品展览馆”安排在美工区内的一个角落,布局合理,具有可行性且不拘一格。我们的教师就是要为幼儿创建一个立体、多面的空间,让环境教育发挥最大的功能。
  二、环境主题需具多元化
  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环境主题的选择更应是多元性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结合园内的主题进行环境创设,给幼儿一个温馨、多样、自由的教育环境。
  (一)形式上的多元性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分析遇到的事物和现象。幼儿园围绕纸笺艺术的主题,在环境创设上也具有多元化。例如:有“看得见”的纸笺作品展览厅,有“摸得着”的纸笺制作坊等,有在教室内的“纸笺帽子小商店”,有在教室外走廊上的“纸笺扇子小舞台”,有在美工室的纸笺材料采集仓库,有在大厅的纸笺艺术宣传栏等。
   (二)内容上的丰富性
  幼儿园围绕假日主题,创设了很多的主题环境,如:“小小纸笺粽子香喷喷”“美丽书签送妈妈”“送你一顶劳动帽”“纸笺灯笼展”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幼儿的厚爱。丰富而有趣的教育环境能让幼儿充满情趣,激发他们去认知、体验、分享、想象、思考;教师的适当引导,更是能体现出环境的实际教育意义。
  三、环境熏陶需具融合度
  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的,需要多方合力,需要有深度的融合度,其包括幼儿之间的友好互动,包括幼儿与环境的融合,包括教师的有效介入。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教育的整合。
  (一)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创设环境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充分体验、交往、探究,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例如:幼儿在布置“我想上小学”的主题环境时,老师准备了事先做好的花草笺,告诉他们可以在一张纸笺上画下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和观看相关视频,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他们创作积极性很高。有的幼儿在纸笺上画了一座学校教学楼,有的幼儿在纸笺上画了老师上课的情形,有的幼儿在纸笺上画了小学生上课的情形,有的在纸笺上画一张课桌,有的画了一个戴眼镜的老师,等等。随后,教师和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了解和熟悉小学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二)环境与领域的融合
  从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环境教育首先要渗透五大领域的内容,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来开展主题活动。主题环境的创设需要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在丰富有趣的环境中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其全面发展。如:在花草笺的制作材料上,老师决定让孩子们收集各种花草,在班级花草笺材料区进行展示,这个活动恰是结合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来进行的,最后形成了“春天的树叶”“我爱春天的花”主题板块。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园及老师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融入环境的创设中,让环境伴随幼儿有效学习。
  四、环境创设需具创新性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才能让幼儿在有新意的环境中充分体验和感知。
  (一)创设思路需创新
  教师创设的环境是能够让幼儿互动的,一定要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传统的教育环境总是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有思路,这个思路应有创新性,应有大的突破。如:我们在大班的花草笺制作过程中,教师除教会幼儿制作各种花色的纸笺之外,还广开思路,将花草笺大胆用于自制教具的制作中。幼儿用花草笺制作了小小风车、制作了小帽子、制作了纸飞机等,这些作品投放在区角内,丰富了区角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能融合互动的教育环境。
  (二)创设效果需呈现
  教师在环境创设好之后,有的竟没有好好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摆设,甚至为了不被损坏就不让幼儿触碰。良好的环境教育一定是发挥了环境的促进作用,让幼儿的大脑、身体融入周围的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由享受教育,不断地更新知识和经验。创设的效果要充分呈现出来,为幼儿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我的小小创作社”,其中有幼儿的奇思妙想,他们在制作花草笺的过程中添加了之前废弃的材料,不同的植物花茎、叶子等。在作品呈现之后,幼儿还邀请了中班的幼儿来制作花草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更多的幼儿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是一门精湛的专业,更是一门追求创新的艺术,是老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和环境互动的阳光平台,环境的创设需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活动内容的多元化、与领域的融入,需要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营造温馨的环境氛围,发挥教育环境的综合性教育作用,让幼儿在适宜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期间,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平台,开展在线空中课堂教学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主阵地。向在线空中课堂教学要效率,课前教师导学案的制定,课中在线指导,互动生成,课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把握网络学习的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资源的优势,逐步形成更为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在线空中课堂 信息化教育资源 深度融合 学习效率  2020
摘要:针对当前品格教育中存在的以知代行、以说代教等现象,我校提出“德育微行动”的模式,以知行统一为目标,以体验教育为原则,使学生在行动中认知德行、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格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品格教育 德育微行动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电子书包快速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讨论的对象。本文着重就电子书包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子书包的作用加以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电子书包 基础教育
摘要:网络教研打破“区域”“空间”限制,其便利性、互动性、共享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灵活的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各种形式的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网络教研 专业发展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专业引领的辐射作用已经为教育界所承认,但在工作室建设中也有不足之处,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室成员跨区域分布在各个学校,不能经常聚集在一起
摘要:基于新时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立足教材,拓宽教育实践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助力道德品质的知情行有机渗透,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少年儿童发奋学习、乐于奉献、践行文明、传播和平,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學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德法并举,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
摘要: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绽放精彩。学生是思维开放的群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灵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成 教育机智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更多地考虑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的灵动性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预设之外的问题
少先队组织中每个成员既是其中一分子,也是少先队的主人。少先队小骨干是少先队组织的核心力量,选好人、定好责、带好头是发挥小骨干的作用的重要方法。
摘要:黑格尔曾在《美学》中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挥散的余温还能给我们一丝的温存。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其内涵已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瑰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学生只知历史事实,而不知历史事实中所弘扬的精神文化,行为思想上的不良风气日盛,国学精神被遗忘殆尽。重拾民族遗志,找回失落的国学,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已经逐渐地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而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计算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编程教学 计算思维  乔布斯曾经说过,编程可以帮助你拓展自身的思维宽度,养
摘要:《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下的第一部必修著作。如何向没有体验过乡土生活的学生们解释作品中所阐释的一个个学术概念以及概念背后蕴含的乡土风貌成为横亘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事实上,社会变迁并非就意味着我们真的已经失去“传统”,“过去的事物”以一种新的形式存于当下。笔者立足于当下生活,通过形式不同的当代文化参与去寻觅被我们已然忽视的存在,在“变”中寻找“不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