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权力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权力对国家体育现状的影响和在体育教学中的运行现状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权力对现代体育带来的影响,为体育与权力、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创新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权力
  1.权力的定义
  自古至今,中外学者对权力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什么是权力?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而对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说,权力是“预期效果的产生”。丹尼斯·朗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以上几种对权力的解释虽然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特性,即:权力是一种力量,借助这种力量可以或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的预期局面和结果[1]
  2.权力对当今中国体育的影响
  竞技性体育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性的活动,其运作应当由专业人士负责,而且应当保持高度的独立,尤其是要独立于权力。否则,其职业性特征和职业伦理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可能被完全牺牲。其实,职业性的活动是最不适合由政府控制的,其固有的特性要求其远离权力,远离官僚制,远离行政化。譬如,司法、教育、医疗等都是高度职业性的活动,都不应受权力的操控,不应行政化、官僚化。体育也一样,其职业性特点,要求它不应成为权力的奴婢,不应受制于当权者的喜好。尽管没有权力的干预体育界也可能出现丑闻,但权力的介入则可能摧毁体育职业。
  权力操控体育伤害的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和裁判,而且是广大观众,以及体育伦理和体育精神。在权力主导的体制下,参赛者不是真正的职业运动员,而是国家的“螺丝钉”,是为国争光甚至是为掌权者争光的“机器”。一旦进入了这个体制,他们便丧失了自己的选择和目标,甚至他们自身也不过是获得奖牌的手段。他们不仅要经历超越极限的身体痛苦,而且要忍受摧残人性的精神折磨,诸如被隐瞒亲人去世的消息等[2]
  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即使是那些号称俱乐部化的运动赛事中,权力的作用和影子也无处不在。近些年不断曝光的足坛黑幕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个大佬们的倒台即是权力膨胀的最好注脚。权力掌控体育的后果是,腐败的基因侵入体育的肌体,各种不公正、背离职业伦理的现象盛行,尤其是在一个权力几乎不受限制的社会里。
  人们知道,这次羽毛球“假打”并非第一次,总教练李永波曾亲口承认,2000年悉尼奥运会叶钊颖输给队友龚智超就是“让球”结果。他还说:“我不太赞成让球,每场让球都有人受到伤害,心里都不太忍心,可在中国我们最终目标是国家利益。”真是一语道破天机[3]!为了恢复职业运动的本来面目,让体育远离权力、回归民间,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多国家,职业体育都与政府无关,完全是民间的事,各种运动和比赛都是由私人、俱乐部或者NGO组织的。
  从根本上讲,体育运动是私人的事,不需要国家插手,民间完全有能力办好,甚至办得更加纯洁,更加高雅。同时,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应改变现在以国家为比赛单位的做法,让个人或者俱乐部独立参赛这或许是弱化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有效途径。
  3.在体育教学中权力的运作
  当代著名哲学家福柯认为,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都处在一个由现实规则所构成的权力系统之中。人总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规范和惩罚的运作手段而已。根据福柯的观点,笔者认为在体育课这一场域中,体育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运动知识建构的关键在于隐蔽在体育课中“权力”的设置和运用。
  3.1 身体: 体育课权力运作的前提与可靠支点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固然身体是运动的前提,也是权力运作的基础。在现代制度化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再次以新的形式成为权力所获取的可靠支点。在这里,权力加诸身体的是一种新的方程式:动作示范(权威)——动作模仿(顺从)——动作练习(强化)——动作定型(应用)。一方面,它比意识形态的控制来得更直接、更具物质性;它又比武力来得更温和、更精神化。另一方面,它颠倒了体能的生产过程,把后者变成一种严格的征服关系。这样一来,权力就强制性地在学生的身体中建立了能力增强与支配加剧之间的聚敛联系。在支配的范围方面,权力不是把学生身体当作似乎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对待,而是“零敲碎打”地分别处理,从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不同方面对身体施加微妙的强制[4]。在支配的模式方面,权力不再是对学生身体活动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监督,而是在体育课的结构上(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通过严密的场地分配、时间划分、练习分组和动作编排等技术对身体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行不间断、持续的控制,从而强加给学生身体以一种驯顺的功利关系。
  3.2 运动技术知识:体育课权力运作中的基础
  在体育课堂上,权力的运作必须建立在相关的运动技术知识体系或运动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离不开对运动技术知识的汲取、占有、分配和保留。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以运动技术知识为核心的旨在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知识增长和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其中的各种权力主体、权力形式、权力行为、权力关系乃至整个权力系统的实际运作都是以运动技术知识为基础得以形成或实现的[5]。否则,体育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不仅会失去其存在的运动认识论基础和合法性地位,同时还将失去其存在的教育学意义。
  3.3 话语:体育课权力运作的媒介与关键
  在体育课堂场域中,权力运作还要依靠话语作用于学生的身体。首先,话语(技术讲解)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方式和方法,控制了体育课的话语,就等于控制住了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部分。其次,体育教师一旦控制了话语,权力就会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话语实践中大行其道。第三,话语是体育课堂场域中权力运作的公开载体和主要媒介。体育课堂话语一旦由权力产生出来并获得某种合法地位,它就会与权力相互依赖、相互强化、相互增殖,从而结成一种稳固的同谋关系。这样,说者(主要是体育教师)和听者(主要是学生)才得以被话语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才由此形成。
  4.结论
  我国公民的体育权力已载入法律文件之中,其作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力之一,理所当然应成为人的一种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力。但是纵观我国体育法制总体状况,体育权力保障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问题,其实施执行上远未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证。总之,为确保公民体育权利的切实享有,首先应加强我国有关体育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维护自身体育权利的意识;其次应出台与《体育法》配套的以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为宗旨的单行体育法规。籍于此,国家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来实际履行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职责,国家体育行政管理人员才能具备合理、合法的职能地位,才可防止权力滥用造成对合法体育权益的剥夺和侵害,才能维护公民实际享有体育权利,才能确立体育权利的本位理念,才能确保公民主动参与和国家主体行为的合力践行,给公民带来更多的体育利益,最终实现体育与权力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似韵、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述评[J].社会,2001(6).
  [2]方鸿.从中外体育法制比较看我国体育法制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22-24.
  [3]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4]王永明.山西省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78-80.
  [5]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23(4):75276.
其他文献
对于当代玉器创作如何关注社会的问题,著名玉学家殷志强先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一、当代玉器要承载政治家的意图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若艺术家长期生活在基层,仅反映大众生活,只能算是民间艺术、民间美术,艺术家也只能算是民间艺术家。  中国玉器的起源来源于先民的劳动实践,但厚积薄发,很快被政治人物赏识,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成为承载政治人物意图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玉器很快成了贵族艺术、宫
期刊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问卷、访谈的形式。对60名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英语学习策略和专四成绩进行调查。本项研究发现:第一,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但均仅仅达到学习策略频率的中等水平(据Oxford对频率水平的定义),其次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记忆策略。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且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
期刊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即雍正皇帝,在政治上向以铁腕形象著称,颇受后人微词。而他在艺术方面的品味和成就,却得到后人一致的赞赏。尤其随着《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一系列档案资料的公布,人们发现,这位勇于革新、勤于政事的“明君”,喜怒无常、寡情薄义的“暴君”,还有着恬淡脱俗的文艺心境,他对艺术品精益求精,以求完美无瑕至入骨程度的不懈追求,使其在位短短的13年内,制造出大量令世人目眩神迷、心向往之的
期刊
徐州汉代陶俑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陶俑是古代丧葬的冥器之一,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今京师贵戚,郡县紊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说文通训定声》俑宇注说:“偶,相人也,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后汉书·朱穆传》注也说:“偶人,明器之属也”,可见,“偶人”就是古时用作陪葬的象征人形的“俑”。故《孟子》记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期刊
万物易取,一磬难得,先有磬,后有编钟。“磬”自古就与“德”相贯通。中国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磬”,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磬”自商周以来,始终是至高无尚的礼乐之器,是国家、帝王、贵族、土大夫、文人骚客们最为崇尚的德馨之器。  一、“磐”:乐之首器  为了更加深层地认识“磬”,我特意赶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展出的西周古磬,当时恰逢上博成立六十周年,陕西省博物院提供了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玉器、磬等
期刊
追溯我与绘画的元记忆,时常会唤起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带有原始性的偶发冲动。我最开始学习绘画是在初中三年级时,先是学习传统素描。其实当时并不喜欢,也不愿意去理解所谓的“宁方勿圆”,而是更愿意去“瞎画”,甚至是摧毁掉已经画完的“刻板的素描”,得到一种杂糅着乱七八糟的画面。这种杂糅和脑海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让我很过瘾,从而体会到原来绘画是件很有趣的事,有趣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写生,而是一种写生之外的“编
期刊
坐看江上月,身影水中花。在扬子江下游,宽阔的金陵古城区内,有一座江水冲击而成的自然滩涂平原,名曰:江心洲。洲上树木葱郁,风景秀丽,农田瓦舍散落其间,入其景则有流连忘返之感。金陵画家沈维才的“品月轩”就安落在这江心洲竹林掩映之中。  沈维才,金陵画家,少时习画,兼攻书文。曾读工艺,而后转攻中国画,在江苏美术学院深造后,画艺大进,已成形貌。去年清明前后同游江南,约我去洲中画舍小坐,夫妻皆事丹青,楼上楼
期刊
些许年前的一天,留有一撮白胡的画家沈维才走进我的视野。因性情相近、钟爱相邻,由初时的偶有把酒言欢,到不时的长谈古今,渐次发展为常常一边观其挥毫泼墨,一边与其奉茶说天,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维才早年得金陵四大画家之一胡国仁真传,后喝了几年中央美院的高级墨水,在江河山川的游历中又添了许多灵性与悟道,画作在画界评价颇高。留有一撮黑胡的书法家祁斌曾有一文,不妨摘录一段:沈维才善画喜书,常有左书右画之美誉
期刊
第一开 长干一枝  释文: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一贫从到骨,太寂敢招魂。句冷辞烟火,肠枯断菜根。何人知此意,欲笑且声吞。清湘大涤子一枝闭門语。  第二开 丛霄游赏  释文:鸡鸣月未落,钟散寒潮清。结伴丛雷游,问舟秋水行。江空塔孤见,树开峰远晴。幽意一林静,起我长松情。与友人游丛雷作画,大涤子。  第三开 峭壁窥月  释文:四壁窥山月,墙崩老树支。酒人催翰去,骚客恶书迟。烧竹馀新笋,餐松忆旧枝。斯
期刊
摘 要: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