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比如他使用活动的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的方法教授算术,有时一边与学生散步,一边讨论学习。伊拉斯谟非常注重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词法和句法规则时尽量少些,简明些,因为语言能力不是靠学习规则,而是靠同习惯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那些人的日常交往,靠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获得。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批判强调儿童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在他认为,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在他的《巨人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观察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谈话、游戏、游学等都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蒙田基于知识与判断力的区别,主张学习的彻底性,强调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②而这种教学思想正是我们现在教学所缺少的。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的启示
  虽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在教育性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本文想结合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做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在教学方面总结一些值得借鉴的思想,并阐述这些思想对当今教学的意义。
  1、蒙田的判断力教育和学习彻底性
  蒙田反对过度沉溺于书本,他认为除了书本之外,大千世界里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他说:“我愿意把这个世界结构作为我学生精选的教科书:那么多奇怪的性格、各色各样的宗派、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法律,以及奇异的风俗习惯,它们教我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启迪我们的判断力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天生的虚弱。”
  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多启迪,它说明了两个涵义,第一,我们教学生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教书本以外的知识。第二,这些知识要经过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并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不断反思。
  当今学校课堂的教学只是教学生学会知识,除了课本,其他的课外书基本不读,造成了封闭狭隘的教学思路。不仅教师的教学思想狭隘,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有着标准答案的,导致学生整齐划一的学习思想,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坚信不疑,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是靠记忆了文字符号去参加考试。这种教学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学生自己对任何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对大千世界毫无好奇之心,对身边事物也不会关心,渐渐形成了学习上的行尸走肉。现在的学生少有怀疑、批判精神,对事物已经麻木,应该把判断与批判怀疑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思路宽广,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当前的教育当中需要判断力教育。这种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回归生活,告诉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每天都要努力进步一点点,告诉他们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这种判断力教育慢慢演变成思想教育和人格教育。它其实是渗透在每一节课当中的,每个老师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判断力的教育。
  2、伊拉斯谟的句法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伊拉斯谟主张在语言学习当中少些语法教学,多练习表达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对于我们学习外国语是有很大启发的。通常在教学开始我们就会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但这种方法学生并不理解,也学不好外语。在教学当中,初级的语言教学要让学生多读多看,了解了语言的特点之后,可以教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在一整节课中一直在讲授语法,这样教学生规则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语言,而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接收的机器,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促进学生口语的进步,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哑巴英语”等等。就连外语专业也没有形成练习多读多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难于开口。要摆脱这种现象,就要形成多读多写外语的观点。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一门语言,才能在外国人的面前自信地交流沟通。
  3、拉伯雷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知识的教育
  拉伯雷主张使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
  这同样也是当今的教学所缺乏的。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就靠记住那些文字符号;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往往直接教给学生学习结果,没有让学生从接触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更不想理解那些文字符號,更不会主动思考。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一方面,他让学生与当地的学者接触,引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在一些生物课上,利用观察植物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学习结果。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探求知识的思考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生变得乐学,爱学。如果不是观察型的课堂,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事例解释、举例说明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也是一种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断地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彼此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并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三、总结
  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源头,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同时它对现代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人文主义教育中得到学习的知识和借鉴的思想。
  [注释]
  ①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7-161
  ②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2-174
  [参考文献]
  [1]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高亮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3]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2)
  [4]杨帆.人文主义教育视阈下的创新教育-对素质教育创新本质的再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6)
其他文献
2007年,吕山川举办了名为“事件”的个展,展览作品无一例外的涉及到了当年倍受世界媒体关注的一些热点新闻。2008年,艺术家将关注的焦点从国际转入国内,创作了《事件2008》,描绘了这一年发生在国内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等。从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内在发展轨迹来看,如果说《事件》系列主要涉及对新闻图片的“挪用”与形式上的“转译”,那么,以2009年创作的《广场》系列为标志,吕山川的作
期刊
对于当代玉器创作如何关注社会的问题,著名玉学家殷志强先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一、当代玉器要承载政治家的意图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若艺术家长期生活在基层,仅反映大众生活,只能算是民间艺术、民间美术,艺术家也只能算是民间艺术家。  中国玉器的起源来源于先民的劳动实践,但厚积薄发,很快被政治人物赏识,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成为承载政治人物意图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玉器很快成了贵族艺术、宫
期刊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问卷、访谈的形式。对60名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英语学习策略和专四成绩进行调查。本项研究发现:第一,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但均仅仅达到学习策略频率的中等水平(据Oxford对频率水平的定义),其次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记忆策略。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且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
期刊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即雍正皇帝,在政治上向以铁腕形象著称,颇受后人微词。而他在艺术方面的品味和成就,却得到后人一致的赞赏。尤其随着《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一系列档案资料的公布,人们发现,这位勇于革新、勤于政事的“明君”,喜怒无常、寡情薄义的“暴君”,还有着恬淡脱俗的文艺心境,他对艺术品精益求精,以求完美无瑕至入骨程度的不懈追求,使其在位短短的13年内,制造出大量令世人目眩神迷、心向往之的
期刊
徐州汉代陶俑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陶俑是古代丧葬的冥器之一,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今京师贵戚,郡县紊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说文通训定声》俑宇注说:“偶,相人也,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后汉书·朱穆传》注也说:“偶人,明器之属也”,可见,“偶人”就是古时用作陪葬的象征人形的“俑”。故《孟子》记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期刊
万物易取,一磬难得,先有磬,后有编钟。“磬”自古就与“德”相贯通。中国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磬”,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磬”自商周以来,始终是至高无尚的礼乐之器,是国家、帝王、贵族、土大夫、文人骚客们最为崇尚的德馨之器。  一、“磐”:乐之首器  为了更加深层地认识“磬”,我特意赶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展出的西周古磬,当时恰逢上博成立六十周年,陕西省博物院提供了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玉器、磬等
期刊
追溯我与绘画的元记忆,时常会唤起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带有原始性的偶发冲动。我最开始学习绘画是在初中三年级时,先是学习传统素描。其实当时并不喜欢,也不愿意去理解所谓的“宁方勿圆”,而是更愿意去“瞎画”,甚至是摧毁掉已经画完的“刻板的素描”,得到一种杂糅着乱七八糟的画面。这种杂糅和脑海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让我很过瘾,从而体会到原来绘画是件很有趣的事,有趣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写生,而是一种写生之外的“编
期刊
坐看江上月,身影水中花。在扬子江下游,宽阔的金陵古城区内,有一座江水冲击而成的自然滩涂平原,名曰:江心洲。洲上树木葱郁,风景秀丽,农田瓦舍散落其间,入其景则有流连忘返之感。金陵画家沈维才的“品月轩”就安落在这江心洲竹林掩映之中。  沈维才,金陵画家,少时习画,兼攻书文。曾读工艺,而后转攻中国画,在江苏美术学院深造后,画艺大进,已成形貌。去年清明前后同游江南,约我去洲中画舍小坐,夫妻皆事丹青,楼上楼
期刊
些许年前的一天,留有一撮白胡的画家沈维才走进我的视野。因性情相近、钟爱相邻,由初时的偶有把酒言欢,到不时的长谈古今,渐次发展为常常一边观其挥毫泼墨,一边与其奉茶说天,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维才早年得金陵四大画家之一胡国仁真传,后喝了几年中央美院的高级墨水,在江河山川的游历中又添了许多灵性与悟道,画作在画界评价颇高。留有一撮黑胡的书法家祁斌曾有一文,不妨摘录一段:沈维才善画喜书,常有左书右画之美誉
期刊
第一开 长干一枝  释文: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一贫从到骨,太寂敢招魂。句冷辞烟火,肠枯断菜根。何人知此意,欲笑且声吞。清湘大涤子一枝闭門语。  第二开 丛霄游赏  释文:鸡鸣月未落,钟散寒潮清。结伴丛雷游,问舟秋水行。江空塔孤见,树开峰远晴。幽意一林静,起我长松情。与友人游丛雷作画,大涤子。  第三开 峭壁窥月  释文:四壁窥山月,墙崩老树支。酒人催翰去,骚客恶书迟。烧竹馀新笋,餐松忆旧枝。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