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导入片段及反思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e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始,教师出示小红写的一则数学日记: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长24分米,宽8厘米,高2毫米的文具盒。背着5千克重的书包,骑着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回到家,我骑车一共行了3米的路程,真是累死我了。
  读完这则“数学日记”,孩子们都笑了。
  师:你们为什么笑?
  生:哪有24分米长的文具盒,3米路程还骑自行车吗?小红把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同学们很善于发现问题!过去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师: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长,我们一起来比画一下好吗?
  (学生用肢体分别比画其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帮小红修改一下这则数学日记,好吗?
  生1:小红说她买的文具盒有24分米长,也就是有2米多长,太离谱了!文具盒高2毫米,也就是说只有2枚硬币这么厚,也不可能。我认为文具盒的长应该是24厘米,高2厘米。(学生边说边比画。)
  生2:文具盒的长还可以改为2分米4厘米。
  生3:骑自行车一共才行了3米的路程,不可能,一辆自行车都有1米多长。应该把3米改成3000米。
  生4:我认为小红骑车行的路程应该是3千米。如果用3000米表示,数太大了,容易写错,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掌声响起,老师和同学们都向这位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
  师:同学们修改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米”长的长度单位——千米。当我们要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出于上述目标,我以一名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辨别、修改,既复习了学过的长度单位,又很自然地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引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教学中,通过比画1米、1分米、1厘米与1毫米所表示的大约长度。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肢体也可用来丈量物体的长度。在使用长度单位时,我们先用手势比一比,可以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提高计量的正确率。修改数学日记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把一共行的路程“3米”改为“3000米”,“3000米”用“3千米”表示的独到讲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放飞学生思维,激励个性表现,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使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要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时。应当用“千米”作单位,让新知的教学植根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之中,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融入新知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特色造就卓越,人才成就未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回族小学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为主导,以创建德育特色校为动力,十几年坚持立足行为养成,强化文明礼仪,弘扬传
在我们现行的语文课外作业评价中,大多由教师自己批改,匆忙批阅,简单评价。有的甚至没有批阅和评价。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也变得麻木,因为评价的结果千篇一律,他们从不或者很少参与对自己或他人的作业进行评价。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一个钩叉、一个分数或等级,显得冰冷而无情味。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无法体验成就感。师生对课外作业的评价缺少反思,改变这种语文课外作业评价的现状,势在必行。  一.多鼓励——让课外作业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