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手工制作,优化智力开发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工制作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活动,它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一种教育活动。创意手工制作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手工制作进行改造,让手工制作具有新颖、独创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手工创意手工创造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劳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孩子观察事物、认识社会、表现生活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创意手工制作,优化幼儿智力开发尤其重要。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意手工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3
  情景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创意手工的重要途径,在教室内布置合理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官意识,让幼儿对某一情节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幼儿进行创作,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室内装饰成一片大森林的模样,孩子们的脑海了就会出现了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在手工课上顺势引导:“孩子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真多呀!你猜,有哪些动物呢?”幼儿此刻的大脑是快速运转的,寻找自己知道的动物,这时,如果让孩子们说一说你见过的动物的模样,一定是热情洋溢。教师接着说:“了解了动物的样子,我们‘请’小动物们来我们的大森林吧!”幼儿的创意空间被打开了,手工不仅仅是物质了,而是幼儿心灵的创造,教师引导幼儿创作出自己的动物,再来个动物联合会,幼儿不仅仅动手动脑,而且幼儿的创意手工一定会精彩纷呈,幼儿智力优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当然,环境的影响还需要教师的创意空间,利用春夏秋冬的变化,寻找手工里的季节;利用节日寻找手工里的节日氛围;利用天空、海洋、高山等大自然的事物,寻找手工里的自然奇景。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泥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元宵”等形象。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启了手工创意的空间,那一个个泥塑、折纸、小制作等无不是幼儿智慧的结晶,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实现了幼儿手工创造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
  二、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引导幼儿想象进行创意手工创作,优化幼儿智力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有环境的激发和创造的欲望还不够,教师要充分让幼儿认识不同的手工材料,让幼儿学会使用这些材料加上自己的创意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为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创造时认识材料,使用材料尤其重要。
  手工制作的材料种类可划分为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不同材料因其不同的材质、特性和质感而具有不同的成型方法和造型种类。因此手工种类又有纸工、泥工、布艺、绳结和废品再利用等之分。
  在进行手工创作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作品让幼儿在观赏、触摸中了解材料的软硬程度、长短变化程度、制作流程等,当然幼儿年龄较小,为此在材料认识上设计的难度不宜过大,另外,幼儿模仿性强,幼儿动手试一试让幼儿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幼儿从触觉上认识材料的使用情况,当然有些材料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剪刀、棍棒等危险物品要妥善使用,确保幼儿安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工制作的准备过程是极其琐碎的。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材料多得举不胜举,但总体来说,还是要本着环保、节约、安全的原则,同时最好是废旧利用,让幼儿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接受一次艰苦朴素的教育,一举两得。同时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废弃物品,如家里的旧塑料袋、吸管、易拉罐、毛绒线、饮料瓶、小布头、丝袜、旧报纸等等,应有尽有。这些看似没用的废弃物品,其实是很丰富的手工材料,既易找又省钱,还能变废为宝。
  三、将幼儿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进行创意制作,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创意手工制作不仅仅可以让幼儿在不同材料的选择上有自己的想法,不同的表现主题上有自己的创意,在手工制作中还可以和绘画相结合,在手工制作的色彩上、装饰上,幼儿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在绘画中的创意加入手工的制作,二者相辅相成激发幼儿对创意手工的兴趣,更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例如,在幼儿进行陶艺创作中,我们用不同的水粉颜料让陶艺变得多姿多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再如,在幼儿进行折纸活动中,通过想象创造让幼儿加上不同的颜色、底纹等,不仅仅让折纸更加有新意,而且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創造性往往还体现在易变性上,幼儿在手工中与绘画相结合,整合了手工与绘画的能力,而且适应的幼儿在选择色彩、图案上的不确定性,可以在创造中进行二次创造,优化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创意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同时对幼儿的审美情趣也是很大的提升,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幼儿手工创作中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想象空间,训练幼儿动手動脑能力,激发幼儿的潜能,就能够真正实现幼儿创意手工的发展,优化幼儿智力发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幼儿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的创意自由发展,让幼儿的手工课不再枯燥无趣,就从创意手工开始吧!
  【作者单位: 常熟市尚湖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正>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科研人员把电磁波技术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防缩抗皱整理,其后整理助剂采用多羧酸(BTCA和柠檬酸)。当多羧酸与纤维素产生一个以上酯链时,多羧酸分
<正> 绸缎产品基本上都有绸边,从分析绸边质量的优劣,就能看出挡车工处理经面的操作技术水平,也能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品种设计能力。绸缎边道的平挺与否,对绸缎产品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小学科学实验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否合理是否准确,往往决定着一节实验课的成败。许多实验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数据时,总会出现几组合理的数据,也会出现几组有争议数据,往往给整节课带来意外。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争议数据呢?有的教师一带而过,遮遮掩掩;有的急得面红耳赤最终也没给出结果;更多的则是由教师把学生强行拉回到自己需要的轨道,放弃了对争议数据产生原因的探究。
打开刚刚问世的精美画册<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高雅醇厚的美感扑面而来:那移步换影的图像、彩页轻逐的絮语、
通过实验设计与分析,探讨了剑杆织造工艺参数对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在设立织物指标值的基础上,由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最化指标,建立了工艺参数与织物性能指标值的数学模型,从而
我们,每个人,都是读着课本长大的,很多人,长大了,便把课本还给了老师和学校.当今校园里流行的是在毕业考试之后摆上个地摊,将课本卖将出去.换一份钱固然诱人,但潜意识之中,恐怕还有一份脱离课本的升腾与飞翔之感.
中国丝绸是陪伴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最悠久的重要商品之一。上世纪里,我国几次重大考古发掘,就证明了这个观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荣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距今有55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已经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一、自主建构,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特别是在孩子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学习常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细心指导、耐心培养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这是学生学会学习
诺晗的散文是用情感的笔调写成,很能触动人的灵魂的作品.它的情感,它的意境,它的语言,相当美,相当有深度.读诺晗的散文,你看不到风花雪月般的故作,你看不到拖泥带水的描述,你看不到个性化的赤裸裸,你看不到空泛的无病呻吟的抒情,你看不到矫饰虚浮之词;你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看到的是岁月留在作家灵魂中的深刻印迹,看到的是真情实感的追求,看到的是哈尼人内在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