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来源 :生活与健康·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是临床医生熟知的事情。专家认为,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性高血压、糖尿病性血脂异常、糖尿病所致血黏稠度增高,都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特点是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缺血性病变多见,而脑出血较少。另外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中,中小动脉梗死及多发性梗死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比颅内动脉系统多见。
  糖尿病脑血管病80%为缺血性脑血管疾患。在无症状的脑梗死中10%~23%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血管病常为多发性,大面积梗死,易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性糖尿病昏迷。腔隙性脑梗死无肢体瘫痪,只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易漏诊。脑血管病时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糖尿病脑血管病病死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
  发生脑血管病常为多发性,大面积梗死,易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性糖尿病昏迷。腔隙性脑梗死无肢体瘫痪,只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易漏诊。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特点
  脑出血的患病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群相近,而脑梗死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群的4倍,多数为小灶梗死(腔隙性),因此发生偏瘫的患者较少;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尽管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后发生偏瘫较少,但是这些患者的脑梗死容易复发。患者以往大多有高血压,发生脑梗死后,部分患者血压可以降至正常,甚至可以停服降压药。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特点:①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要多。中小血栓和多发性病灶较为多见。②椎—基底动脉梗死比较多见。③脑血栓一般不会成为直接死亡的原因。④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轻度脑血管病,或无明显脑血管病发作而表现为偏瘫、共济失调、痴呆、假性球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等。⑤糖尿病性脑动脉硬化的病变与非糖尿病者相比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除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外,在糖尿病中还应特别强调微小血管病变的存在。上述这些特点可能与糖尿病性脑动脉硬化和微小血管病变均有关。⑥糖尿病脑血管病一般发病较缓慢,高峰在12~72小时。发展成完全性卒中,<30小时占30%。脑梗死的特点,多为中小梗死、多发性腔隙性梗死,部位多见于基底节、丘脑、桥脑和小脑穿透支。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多。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人中,糖尿病患者中6%~28%,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⑧发作的临床表现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所致的眩晕、恶心等症状。⑨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与脑血管病的预后也有明显的差异,血糖水平<16.65mmol/L(300mg/dl)者,卒中轻中型居多(占41.5%),重型者少(占19.7%);>16.65mmol/L(300mg/dl)者,脑血管病重型者占46.3%,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增加与血糖升高水平一致。⑩糖尿病患者很少脑出血。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易呈高黏、高滞、高凝倾向,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小板凝聚功能增强,从而引起全血黏度增高,血液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现象,易在微血管中发生血栓及栓塞;而凝血功能的亢进,则抑制了脑血管的破裂和出血。
  此外,患糖尿病时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使血小板凝聚黏附性增高;胰高血糖素增多,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黏度增加,局部血流相对缓慢。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但却不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和出血。因此,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很少发生脑出血。
  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为何出血性脑血管病少,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多·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脑内小动脉管壁结构的变化:糖尿患者韦立氏动脉环粥样硬化的程较同年龄组糖尿病者更为严重,脑部软化灶明显为多。由于小动脉壁结构的变化,抑制了因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类纤维素的坏死,而降低了高血压出的可能性。
  血液成分的改变:由于血液凝固性的增加,糖尿病者的黏度比正常者高。由于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着,或者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聚集于血管壁内而形成白色血栓。
  TC、脂蛋白和中性脂肪的增高或伴有肥胖症者均是发生梗死的重要原因。
  因此,了解糖尿病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从发作的蛛丝马迹中及时辨其特征,防患于未然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40例骨肉瘤及10例正常骨中的表达,分析P16蛋白表达和骨肉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p16在骨肉瘤中平均表达为60%,其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51%为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P16蛋白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Pearson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膀胱癌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后,分析肿瘤的数目、大小、侵犯范围准确性、病灶强化程度。结果:多层螺旋CT可较准确反映膀胱癌的数目、大小、大体形态、强化程度与生长方式。其侵犯范围准确性、特异性与敏感性水平均较高,诊断准确性为95.7%。结论:针对膀胱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可较好的发现病灶、定性诊断与分型分期,是临床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日,连用14天,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2小时1次,2次/日,14天为1个疗程。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42.8
期刊
[摘 要] 笔者对60例采用口服小苏打治疗新生儿呕吐的病人的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并与采用温水洗胃治疗30例病人对照观察、分析比较,使之理论化,用以指导治疗新生儿呕吐之病症。  [关键词] 新生儿;呕吐;小苏打  2010.3—2011.12,笔者采用口服小苏打治疗新生儿呕吐60例,并与温盐水洗胃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  参照《现代儿科诊疗手册》(1).①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辅助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76例妊高症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平均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后2h内出血量(182±77)ml,产后2~24h出血量(41.5±11.0)ml,对照组产后2h内出血量为(318±89.5)ml,产后2~24h出血量(59.0±19.5)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目前水泥厂在职工人心电图改变特点以及分布情况。方法:对385名水泥厂工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385名水泥厂工人正常心电图238例,占总人数的61.82%.,异常147例,占总人数的38.18%。结论:部分异常心电图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水泥厂工人的劳动强度关系密切。  [关键词] 水泥厂在职工人;心电图特点;强体力劳动  水泥厂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的生产工艺都会产生粉尘,在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全子宫全切除术后,各种麻醉镇痛药用于硬膜外镇痛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例全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双盲分成3组,A组布托菲诺+罗哌卡因:B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C组给予吗啡。观察6、12、24、48小时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A组与C组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少,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好。结论
期刊
[关键词]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寻常疣  寻常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俗称刺瘊,多发生于手足部、颈部和眼睑,发生于足跖部、甲周及甲下的寻常疣分别被称为跖疣、甲周疣和甲下疣。顽固难治的寻常疣及跖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1],如局部冷冻、电灼、激光或腐蚀性药物局部外用等,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瘢痕,症状易反复,迁延不愈。我科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入选2009—2010年度于我院住院心肌梗死行溶栓患者。将80例有溶栓适应证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9)。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抗凝、吸氧、降脂、急性发作期给予卧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