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教学立体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是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基础,文本中的关键词,犹如文本的眼睛,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就能读出作品塑造的生动形象,读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怀。因此,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且有机整合,让词语教学更为立体化,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走进词语的世界,研读词语的意思,体味词语表达的情感,想象词语描绘的意境,揣摩词语的表达方式,从而品出义、读出味、悟出情、得出法,真正让平面的语言文字站立起来、丰满起来。
  一、调动积累,读出“义”
  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何真正读懂其义呢?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去感受语意,在情感体验中展开形象思维,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从而形成对词语的直觉判断和敏感性。
  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在乎”,积极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读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深化对文本的感悟。教师先问道:“同学们,在家里谁在乎你?在学校谁在乎你?”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体会到父母亲、老师对自己的在乎的同时,也明白了“在乎”就是“在意,重视”的意思。教师接着问:“那么,有谁在乎浅水洼里的小鱼呢?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说明小男孩在乎小鱼呢?”引导学生再回读课文,想象小鱼的无奈,体会文中小男孩对小鱼的在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到“在乎”一词其实指的是小男孩对小鱼的爱,对小动物的爱。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在乎”这个词语时,既读懂了它的意思,又能体验其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个儿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中,为指导学生理解“沉甸甸”一词,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看看妈妈们此时的动作和表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从画面上妈妈提水时的表情、动作,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体会水的重,他们纷纷说道:“妈妈此时正在擦着汗水。”“妈妈的手撑着腰,好像还在喘气的样子。”“妈妈累得腰已经直不起来了。”……教师顺势说道:“是呀!妈妈们手里的水桶真沉!这就是‘沉甸甸’的意思。”教师在指导朗读句子“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时采用引读的形式:“因为这桶水如此之重,所以妈妈们……(走走停停,手都痛了,累得直不起腰来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沉甸甸”的意思。
  在“沉甸甸”这个词语的教学中,教师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并通过对句子的品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体会下文描写妈妈的辛苦,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妈妈的人文教育目标埋下伏笔。
  二、想象画面,品出“味”
  一位教育家说过:“美感的过程是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在主体的头脑中对审美的对象进行再创造,不仅是获得美的享受过程,而且是美的熏陶过程。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文本中的很多重点词语、关键词语以及富有意蕴的词语、运用精妙的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具有美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这些美的形象直观、清晰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如用图画、板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文字绘声绘色地描述等形式再现美,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感知词语内涵,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词语和对文本进行补白,去感悟文中意犹未尽、不可言喻的美,帮助学生在感悟词语中深化理解,在想象中生发情感,从而走进文本描绘的意境,咀嚼词语所具有的独特韵味,领略词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在《太阳是大家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全文的基础上,借“洒”一词进行拓展,启发学生想想还可以把“洒”换成什么词而意思不变?学生说道:“可以换成泼、浇、喷、射……”教师又问:“在这么多的近义词中,为什么作者选了‘洒’?”学生在换词后积极调动情感体验展开想象,体会到“洒”字更能表达阳光普照的美丽情景:轻柔的阳光让每一朵花都沐浴在阳光里,是那么富有生命与活力。教师又在屏幕上投影了柔和的阳光下绽放的花蕊、绿油油的草坪……这些生动的画面使“洒”这个原本单调的词语,在学生的心里“活”了起来。在帮助学生理解“红彤彤”这个带着色彩美感的词语时,教师先是问学生:“一个‘彤’字是什么意思?三个红在一起会是怎么样?”接着,教师相机出示天边似火一样的晚霞画面:“看!这就是红彤彤的晚霞,美吗?看着这样的晚霞,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不禁说道:“晚霞太美了!”“晚霞真漂亮!”“晚霞实在太壮观了!”教师又说道:“一个红彤彤,让我们看到晚霞烧红了整个天空,让它烧得更红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语言的渲染,学生陶醉于这满眼的美,似乎与作者一同领略了晚霞壮丽的景观。这样,学生在感受这个词语色彩的美丽的同时,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感受其不可言状的景象,真正品出“红彤彤”这个词语所具有的色彩与画面的美。
  三、情感渲染,悟出“情”
  语文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本中有些词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犹如闪耀的珍珠,使文本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心品读、用心感受、用心思考,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度挖掘,把它们作为情感生发点,引领学生在感受、品悟、体验语言的过程中与文本同情共悟。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应该把这份情,这份爱放到课堂上去。有了‘水’(指‘情’),才能做到涵泳,才能浸润学生,才能滋养学生。”在词语教学中他也是这样不懈探索的。如在教学《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时,孙双金老师在学生初读诗歌之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首诗歌的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吗?”然后抓住“梦寐不忘”这个词,先让学生理解“梦寐不忘”的含义,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说说即使是在梦中或是睡觉时都忘不了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而三百年,每天做梦、睡觉都不忘,又是一种什么情感?”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想象,畅谈自己对“梦寐不忘”的理解。孙老师在学生交流后深情地说:“闻一多先生始终梦寐不忘,那是对祖国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呀!那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呀!”随后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学生边聆听这动人的乐章边轻声和唱。由于教师进行多角度启发和情感熏陶,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对文本进行品析、咀嚼、感悟,不仅读懂了“梦寐不忘”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理解了诗人在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中呼唤母亲的情感,更深切地体会到祖国儿女离开祖国、思念母亲的浓浓爱国情。
  在《触摸春天》(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中,“灵性”这个词是文章的灵魂。理解这个词,对帮助学生领会盲女孩热爱生活的情感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可以把它换成什么词?学生纷纷说道:“可以换成灵感、灵活、感觉……”教师进一步启发:“说说为什么安静是具有灵性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呢?安静的灵性又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围绕“灵性”想象盲童——安静在花园里穿梭却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的情景和蝴蝶在她的小手中扑腾,她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跃动的情景。课的结尾,教师让学生填空:“安静的灵性来自_____来自_____来自______。”学生写道:“安静的灵性来自她的心灵,来自她对生活的热爱,来自她对生命的热爱……”此时,课堂成了一片开满情感之花的美丽园圃,学生无不被安静这种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情感所深深打动。
  可见,学生随着对“灵性”这个词语的深入理解,渐渐走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他们在与作者一起感叹这个生命奇迹的同时,情感得以激发,感悟到安静虽然看不见周围的一切,但是她始终怀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学生也真正读懂了“灵性”这个词语的丰富内涵与情感。
  四、拓展延伸,得出“法”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创设“语用”情境,适时进行文本的拓展与延伸,使词语成为学生头脑仓库中的内存,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最大的“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中,教师抓住“雨痕”一词,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雨痕,学生懂得雨痕就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教师再由“雨痕”进行拓展延伸,启发学生想想:流泪时有……受伤时有……车子走过时有……刀子划过时有……就这样,由“雨痕”引出的一系列带有“痕”的词语——泪痕、伤痕、车痕、刀痕……教师最后梳理:“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并告诉学生由这个“痕”字再想到跟它有关的词,也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自己的花是给大家看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中,教师抓住“脊”字,先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的脊柱,理解“脊”字的基本意思,再顺势问道:“人有脊背,那么还有什么东西也有脊背?”学生受到启发,由“脊”字再带出许许多多相关的词语,如山脊、屋脊、书脊……由于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从“痕”“脊”等字引发出对其字义的理解和拓展,让学生的词汇仓库丰富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习得积累、运用词语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的能力。如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惯手”一词时,教师采用换词法:“我们还可以把‘惯手’称作什么?”学生想到了“老手、高手、好手、能手”等。当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摔跤情景时,教师现场采访表演小嘎子的学生:“面对你的对手,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回答中恰当运用了“惯手”、“高手”等词。可见,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对学生真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有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在其过程中课堂评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是一
(六)羅馬 【羅馬共和国的階級矛盾與對外侵略】過去一切統治階級,是慣於以對外侵略來轉移人民的视線,麻庳人民的思想,緩和階級的矛盾的。羅馬共和國時代的对外侵略,到布匿戰
代顿公立学区(Dayton Public School,简称DPS)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占地约为53平方英里。该学区拥有30幢教学楼和专业中心,学前班到高中的学生总数大约有15,000人。DPS位
在音符的大家族中,不仅有七位音符小仙女、附点音符小姐妹、变化音符追星族,还生活着一群神秘而沉默的小精灵呢。它们平时不怎么出现,样子也显得有点儿神秘,即使是出现在五线
【摘要】高中数学已经脱离了小学和初中数学“对公式死记硬背”的范畴,转而成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阅读自学能力等。这些学习方式一旦养成,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努力探索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再创造”。  【关键词】高中数学 互动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
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让装修客户想要在家里装一套地暖,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使用燃气的水地暖和使用电力的电地暖两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优势和不足总是让人难以取舍。其实,
大屏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不便。比如大屏幕更费电,如何使用才更节约成本,等等。现在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大屏的优化自然要玩自动的操作。能省则省自动关闭大
近年来,一些单位青年工人不愿参加技术培训的状况日趋加剧,原因何在?笔者作了点探访,以求“对症下药。”原因之一:“倒爷”实惠思想的冲击。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少数人钻了价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计划的必要途径。随着物理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日益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物
迪拜的哈和法塔和美国的自由塔都靠边站吧——下一代摩天大楼即将亮相,它们绝对精彩绝伦,“摩天大楼中心”列出如下10座拟建中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虽然这些建筑物目前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