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四步曲

来源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一、看清楚
  看清楚就是要求学生先用心把整个题目看一遍,再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何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甲圆的半径是6厘米,乙圆的直径是8厘米, 甲圆的面积与乙圆的面积的比是多少?
  算式为:3.14×62 : [(8÷2)2×3.14]。
  先看这个题目的运算符号,它们都含有平方运算,可把比号前面看成被除数, 比号后面看成除数,数据特点是两个因式都含有3.14,所以可以先约分,这样可很快算出结果。
  二、想清楚
  何谓想清楚,就是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想一想是否可以通过拆、合、转、略等使计算简便。
  (1)拆:就是把其中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相乘除或相加减。
  如:92/93×94,可以把94拆成(93+1),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92/93×92,可把92拆成(93-1),仍运用乘法分配简便计算;148+198,可把198拆成(200-2),然后把(148+200)-2,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合:合就把能合在一起算比较简便的就合在一起算。
  如:4.8-1 +5.2-1 ,可把4.8与5.2合起来算,1 与1 合起来算。
  (3)转:即把比较复杂繁琐的算式转化为简单的算式。
  如:3.14×8×2÷3.14÷10÷2,
  可转化为3.14×8×2÷(3.14×10×2)=
  3.14×8×2
  3.14×10×2 ,
  先约分,再计算,就能既快速又正确地算出结果。
  (4)略:既简略,把简略能不算的就不要去算。
  如:[2840×4720×(3 -3.8)÷487]×732,观察到3 -3.8=0,所以其它步骤就不要去算了。
  三、做清楚
  做清楚,即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清洁、规范、美观,学生的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w zai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是长期、艰巨、细致的综合教育的过程,作业做清楚可提高正确率,反之,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会降低。
  如:有个学生把102×5算成等于510,我问他为什么会算到这样的结果,他说,我把102写成102了,书写不规范造成的错误还很多,可见,做清楚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查清楚
  查就是要求学生反思一下自己是如何根据算理来指导思维过程,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相符。它既能提高算理的清晰度,又能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
  怎样查,查什么呢?
  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若有错,先想想为什么错,并及时订正。
  再从中吸取教训。如计算2.4×12.5÷2.4×12.5,有的学生常常认为结果是1,这实际上是运算顺序错了,吸取教训后他们就不会认为2.4+4.5-2.4+4.5等于0了。
  查计算过程是否优化,能简算、巧算是否简算、巧算了。
  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对于乘、除一步计算,可先估算,再计算。这样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比验算速度快。估算又分为对计算结果的估算和对实际问题的估算。
  对计算结果的估算。教学计算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对结果进行估计,然后再计算,逐渐形成先估后算的习惯。
  如:58.2×5/6,因为5/6<1,所以58.2×5/6<58.5。又因为58.2÷6<10,所以58.2×5/6约为50,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计算,会自觉地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出现58.5×5/6=75,学生便会发现计算错误。
  再如29.6×3.8,学生常常会因为乘错或积的小数位数错而导致计算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巧妙地引导学生估算。
  29.6≈30,3.8≈4,所以,29.6×3.8≈120,且小于120,积的末位(6×8=48)应是8,这样学生计算时若发现最后结果大于120或比120小得多,或末位不是8则说明计算结果错误。
  对实际问题的估算。应用题,几何题,这些实际问题也蕴含着丰富的估算素材,若能充分挖掘,也能成为很好的训练素材。
  如:制糖厂制12/25吨糖要3吨甜菜,用这样的甜菜3 吨,可制糖多少吨?
  学生可先进行估算,3 吨甜菜制出的糖一定小于3 吨,又因为3 吨稍大于3吨,所以制出的糖只能略大于12/25吨。
  再如教学圆的面积,可出示下图,引导学生根据圆的 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圆的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小,而比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大,即3r2  有些选择题答案,就不必要去算出具体的结果,可很快估算出正确结果,这样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如:用一根长31.4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 31.4 ② 78.5 ③ 3140
  可先求出圆的半径,31.4÷3.14÷2=5米, 求圆的面积列式为3.14×52。因为3.14≈3,52=25,25×3=75,所以3.14×52应略大于75,所以应选择78.5。
  如果学生能持之以恒,自觉地按照这些程序来思维,来计算,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大大提高计算正确率,且使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解题中的审题就是通过审阅题文和题图,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活动。能否做到认真、仔细、准确地审题是正确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实质,探寻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审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  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难,许多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感觉很容易,然而作业正确率低,考试成绩不高,这是因为
期刊
【摘 要】 “人文”,通俗的说,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生态”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与课堂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主要由课堂中的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他们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绿色”,环保,充满生命和活力之意。本文从生态的角度研讨人文化数学课堂的绿色构建问题,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绿色课堂;生态发展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数学课堂的教
期刊
提到语言表达能力,大家可能立即想到的是语文学科或者是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文科老师的责任,事实并非如此,《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交流意识,而合作、参与、交流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大胆质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的阐述等等,全部离不开数
期刊
体验是对学习个体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重视;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体验中,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能独立获取知识,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通过不断地猜测、论证,改进结论。创设一定情境,带来的是空间的开放,思维的开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他人合
期刊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 培养;初中数学;
期刊
化归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思维导向功能。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往往不是直接求解,而是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等手段,把问题进行变换、转化,将较高层次的转化为较低层次的、已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化归思想方法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能促使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下措施来渗透化归思想,培养思维品质。  一、渗透正逆运算演法,培养思维的逆转性  如“
期刊
计算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可是学生会最容易出错,经常听到同事批改作业时,抱怨这儿的计算又错了。的确,低年级学生的计算经常会犯错,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养成“两个看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在计算中,学生难免会出现粗心。“两看清”是我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我都会提醒他们,一要看清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二
期刊
【摘 要】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不同的人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坚持“为了一切学生”,利用分层性教学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全面性等特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实现全体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
期刊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目前教育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就笔者所涉及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的教学中,确实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本文就教学现状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求更大的突破。  第一,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能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有价值就必须实用,就小学生来讲,学生们学习的内容能否去解决实际
期刊
【摘 要】 案例式教学是数学学科问题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准确把握目标要义,紧密结合学生主体基础上,设置典型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解答的活动。本文作者根据问题教学目标要求,结合问题案例内在特性,对开展案例性教学活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案例性教学;学习能力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内涵要义的集中展现,是教师教学理念实施的重要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