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ang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这句话强调的是环境对物种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其实,它也完全可以用在人身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生活在各种由形形色色的人所组成的“圈子”里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文化,这对于圈子中的成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刚刚加入这个圈子的、可塑性强的新成员。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在二十七年前走出大学校门,从北京四中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纯粹”的环境。
  个性使然,我非常不喜欢花很大的精力、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地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也就是我始终不愿从事行政工作而一直埋头于教学的主要原因。因此,那种“简单而纯粹”的环境是最适合我的。其实,“简单”也好,“纯粹”也罢,通俗的表达,就是这个环境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干正事”。惟其如此,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家长里短、飞短流长,因为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并在想办法做好,在这种环境中即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竞争,也是良性的、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在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在竞争中的胜出者自然是各方面均较为优秀的成员,是大家所服气的。这样的环境,便是“简单”(人际关系)而“纯粹”(努力工作)的。
  简单而纯粹的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北京四中有太多简单而纯粹的人,与他(她)们相处,如沐春风。
  如果说,四中优秀的大环境的形成是靠历史的积淀,那么,我所在的历史教研组的小环境的缔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明赞先生。他是名满京华的特级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十多年。其间,历史教研组曾连续八年在北京四中每年度的评教中排名高居各教研组之首。毫不夸张地说,是李先生缔造了这个教研组。他的两条思路对于教研组来说影响甚巨。
  一是“严把进人关”。在李老师任内进入四中历史教研组工作的教师,有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因工作调动而来的中年教师。无论教龄长短、水平高低,这些同仁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善良而上进。在李先生看来,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可以改进和提高的,但前提是:第一,人要好。惟其如此,教研组的人际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大家在其中才会呆得舒服。第二,要有事业心。没有这条,其它的都谈不上。而具备了这个条件,则“无须扬鞭自奋蹄”,教师的业务发展具备了持久的内在动力,还需要以外界施加压力的形式来鞭策吗?
  二是“和而不同”的组风建设。教研组的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阅历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呈现在教学领域中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与风格。有的老师善于讲述,有的老师擅长分析,有的老师亲和力强,有的老师喜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阐发个人观点。身为教研组长的李先生,具有深厚的学养,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温和细腻的教学风格,但他从来不用同样的尺子去要求组内的老师。对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他从来都是大力支持与鼓励,即使是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与失误,李先生也从来不疾言厉色,而是在尽量补台的同时,和风细雨地与教师商榷。十多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而又严谨的风气中,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受益良多。十多年来,历史组涌现出两位特级教师、一位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位市级骨干教师,在西城区乃至北京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李先生居功至伟。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于教育对象来说至关重要。一个身心扭曲的“怨妇”式的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毋庸赘言。而这个职业本身又確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尊师重道的传统和现实社会的期许把教师架到了一个高而尴尬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不高的待遇又会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捉襟见肘。而教师职业本身的局限也确实存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人容易变得单调、枯燥、无趣,社会上某些对教师的歧视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歧视本身是应该被谴责的。
  意识到了局限才有改变甚至突破的可能。教师应该而且可以改变,应该尽量让自己丰富、饱满起来,先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意思”的人,随之自然也会成为一个“有意思”的老师。因此,勤奋工作之余,教师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也都是塑造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
  言语及此,我必须要提到四中的另外一位惠我良多的老教师——物理组的陶澄先生。
  陶先生的年龄可以算得上是我的父辈,但我却有幸成为他的忘年交。陶先生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记得来到四中不久,因为机缘巧合,我了解到陶先生的这一爱好,便试探性地向他请教。陶先生非常热情地和我攀谈,他在古典音乐方面极深的造诣让我深深折服。为了帮我“扫盲”,他把自己珍藏的两张古典音乐原版CD借给我欣赏。当我打开这两张CD的盘盒时,发现里边还夹着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地手工抄写着CD中每一首曲目的相关信息:曲名、演唱者姓名、乐队等。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张原版CD没有中文说明,陶先生为了让我更全面、详尽地了解相关知识,竟然不厌其烦地为我用中文誊写了曲目说明。这让我异常感动。从此,我便追随陶先生,在古典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每当工作压力巨大、身心俱疲之时,一首悦耳动听的古典乐曲往往能带给我心灵的愉悦,使我的疲劳得到缓解,让我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而饱满。
  如今陶先生已退休多年,但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分享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享受。2005年,歌王帕瓦罗蒂来京进行告别演出,在演出幕间休息的时候,我竟然在休息区遇到了陶先生。彼此相视而笑的一刹那,让我同时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与音乐的美妙。
  在迄今为止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有幸与李明赞先生、陶澄先生们共事,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我和其他教师的关心、帮助与提携,使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其他文献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二十世纪初,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提倡用文化艺术滋养学生善良、丰富、高贵的精神。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学校建立专业音乐厅、配备专业音响、营造心语广场,要让孩子们从小听到最美的声音,获得最纯真的情感、最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贵的品质。  进行艺术教育,除了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有一支优秀的艺术教师队伍,王淑洁老师就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艺术教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  近几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形成“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教育集群化空间格局,打造以优质高中引领的纵向基础教育培养链条。在此基础上,石景山区一方面全面开展与首都基础教育名校的战略合作,引进北大附中、附小、北师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积极寻求“大学-区域-学校”合作,依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方工
“假如你懂得在失败之后取胜,同样对待这两种假象,我的儿子,你就会成为一个人。”  这是韩露老师每届高三毕业最后一课时都会对学生说的话。“高中这三年,成绩难免起起落落。不管大气和小气的孩子,看到成绩都是孩子。我想让他们明白,高考,什么都算不上。首先你要懂得在失败之后取胜,成为一个坚强而智慧的人,然后明白,成败都是假象。人生的价值不体现在成与败上。”韩老师说。  韩老师写到黑板上的第二句话引自《墨子》
2017年9月,北京市教委正式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首次明确了中小学生不同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这是北京市继发布《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后,采取的又一个注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该文件有如下几个特点:  着眼于整体构建,系统优化。育人的割裂和碎片化问题制约了育人的效果。《行动计划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仍需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1955年,郭沫若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北京一零一中”,并解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遂以此为校训。校训与一零一中学校名含意完美结合:一百分不满足,仍须继续努力。校训精神鲜明地体现在由郭沫若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北京市教育委員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同时附有“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本期,我们特邀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对《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行动计划》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宋庄镇中心小学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孝亲、谦逊、爱国等传统美德,让班级成为培育学生传统美德的重要场所,引领他们知自省、学榜样、修美德,不断进步。  布设美德专栏。全镇98个班级都设立了传统美德教育专栏,每个教室都悬挂着内容为“孝顺的孩子成绩好,自省的孩子出息大”的书法作品,在低、中、高年级分别用楷书、隶书、行书书写,在专用教室用篆书书写。学生不光学习书法知识,还时刻受到鞭策。  培养自省意识。各班积极
这些年来,各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和培训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确实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性灌输和技能性训练,轻视甚至无视教师的情感性激发和价值性引导的倾向。教师确实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也需要掌握教学的必备方法和技能、技巧,但如果教师感受不到自己作为教学主体的力量,体验不到自己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得不到情感上的满足,就不会自觉地追求教学生活的内涵和生命的厚度。  目
王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督导专家、广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产业资本化、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发展、基础教育、比较教育(中美教育比较)。参著《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简明教育经济学教程》《教育财政学研究》《流动儿童义
2017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出具体规定。我们分两期对高考综合改革进行分析和解读,从市级层面明确高考综合改革的任务和挑战,从学校层面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案例。本期,我们邀请清华大学附属中學、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分享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