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优美分式不等式的推广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zi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中学数学研究》(广东)2008年第12期刘长华老师文章中的两个不等式进行加权推广.
  关键词:分式不等式;加权推广
  
  参考文献中给出了三个优美的分式不等式,本文拟对其中两个不等式进行加权推广,推广后的不等式在形式上、结论上都保持了简洁与优美的品质. 现叙述如下:
  定理1 若x,y,z,λ>0,且满足x+y+z=1,
  则++≥.
  证明 由题设知0  则(λ+4)x-(λ+5)<0,1+(λ+1)x-λx2=1+x+λx(1-x)>0.
  由[(λ+4)x-(λ+5)](3x-1)2≤0,
  展开得9(λ+4)x3-(15λ+69)x2+(7λ+34)x-(λ+5)≤0,两边同乘正数λ得9λ(λ+4)x3-(15λ+69)λx2+(7λ+34)λx-(λ+5)λ≤0,
  整理可得≥.
  于是有++≥
  .
  由于x+y+z=1,
  则++
  ≥=.
  令λ=6,便可得参考文献中的定理1,即如下:
  推论1 若x,y,z>0,满足x+y+z=1,
  则++≥1.
  定理2 若x,y,z>0,且满足x+y+z=2,≤λ≤,
  则++≤.
  证明 令f(x)=(9λ-4)x+3λ(4-3λ),x∈[0,2],若要让f(x)≥0在区间[0,2]恒成立,只需满足f(0)≥0且f(1)≥0,即3λ(4-3λ)≥0且(9λ-4)+3λ(4-3λ)≥0,解得≤λ≤.
  由上知,当00,(9λ-4)x+3λ(4-3λ)>0,于是有(3x-2)2[(9λ-4)x+3λ(4-3λ)]≥0.
  展开得(81λ-36)x3-(81λ2-48)x2+(108λ2-108λ-16)x+12λ•(4-3λ)≥0,
  整理得(λ-λx+x2)[(81λ-36)x+12(4-3λ)]≥(3λ+4)2x,由于λ-λx+x2>0及(3λ+4)2>0,
  则上式可化为≤.
  由x+y+z=2及上述所得结论可得
  ++
  ≤
  =,证毕.
  令λ=1,便可得参考文献中的定理2,即如下:
  推论2 若x,y,z>0,且满足x+y+z=2,
  则++≤.
  令λ=,可得以下:
  推论3 若x,y,z>0,且满足x+y+z=2,
  则++≤3.
  对两个定理的参数取恰当的值,可以得到一些优美推论,在此不再详述. 对参考文献中的定理3的加权推广比较容易,读者可以一试.
  
  参考文献
  刘才华,周学英. 三个优美的分式不等式[J].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由同角异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寻求角的范围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我们根据三角函数角的终边位置不同其取值大小时应不同,对坐标平面进行适当划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同角异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可巧妙解决角的范围问题本文先适当划分象限。后举例说明此类解题方法。  关键词:同角异名;三角函数值;划分象限;数形结合
采用高精度的ITRF2000全球参考框架、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和误差改正模型、统一的卫星轨道参量和地球自转模型、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重新处理了IGS全球跟踪站数据以求解1994~2004年的GPS卫星轨道。通过轨道比较评估了IGS精密星历的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发现IGS精密星历标称精度和实际精度存在差异,特别是早期结果。IGS精密星历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系统偏差,主要由其在不同时期采用的不同ITRF序
介绍了一种基于修正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GPS单历元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对连续两天同一时段的实验数据进行静态解算和单历元解算,以静态的解算结果为最或是值,计算单历元结果与最或是值之间的偏差,构成各个基线分量偏差的时间序列,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Eviews分析了各个时间序列的正态性、互相关性和自相关性,得出结论:1)偏差服从正态分布,均值都小于1mm,说明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或者系统误差在均值中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给传统的考试评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在中考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近年来各地在中考命题中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呈现出 回归自然,在意境中亲近数学;回归生活,在现实中触摸数学;回归课本,在活动中感悟数学三大特点.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中考动态,本文拟以《标准》为依据对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综
摘要:动直线经过定点,动点在定直线上的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试题的热点,本文抓住动直线方程y=kx+b,通过运算得到b=f(k)且6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则动直线方程v=kx+f(k)恒过定点,全文探讨了动直线过定点问题,相辅相成地解决了动点在定直线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