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的新收获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斌主编的《为人生的教育——名家名师对话叶圣陶》一书,集朱永新、朱晓进、孙春福、梁杰等众多名家名师的研究智慧,从不同视角对叶圣陶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提炼,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开启了一段新的精神之旅,把大家带进了叶圣陶教育思想这片充满无限生机的新天地。
  多年来,人们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研究,往往多着眼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观点。的确,教为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代表性观点之一,但是,叶圣陶的这一观点是如何形成的?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其背后的教育哲学是什么?还有哪些与之相联系的重要思想?《为人生的教育——名家名师对话叶圣陶》一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叶圣陶在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语文教育、师表风范等一系列重要领域,都提出了诸多一以贯之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散见于他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著述之中,却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其要旨可概括为“七观”:(1)教育本质观;(2)养成教育观;(3)教学哲学观;(4)学生主体观;(5)全面发展观;(6)语文教育观;(7)师表风范观。难能可贵的是,论者追根溯源,立足文本,同时又慧眼独具,见微知著,发现这些观点并非零散孤立,而是有着自洽的内在逻辑和鲜明的核心指向,那就是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人、人生和人的发展,打定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即为人生奠基。叶圣陶这一教育思想和当下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充分彰显出教育大家的前瞻性教育智慧。
  作为读者,我感受尤为深刻的是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儿童是怎樣一群人?叶圣陶的“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强调了教师应该秉持正确的儿童观。
  1919年,叶圣陶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指出:“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芽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了。”1921年,叶圣陶在《一粒种子》中用夸张的手法,以一粒种子的奇特遭遇,形象地说明了自然适宜的环境对种子发芽生长的重要性。1957年,叶圣陶在《“瓶子观点”》中指出,“把学生看成瓶子……瓶子是装东西的,当然不会独立思考”,批评了当时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瓶子”的现象。
  叶圣陶用“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表达了对儿童和儿童本体地位的高度尊重。他借用吕叔湘的一个著名比喻提出了他的“儿童是种子”的观点:“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绝对不像工业。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他认为,儿童不是流水生产线上的最终产品,而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教育儿童不是生产预先设计好的产品,而是给儿童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使他们健康成长。他的“学生种子观”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和保护像种子一样的儿童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并提供适宜种子生长发育的环境。
  二是学生要提升学习成效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什么?叶圣陶的“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强调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学生提升学习成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于该任务的重要性,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是他反复强调的,也是他核心的教育思想之一。此外,他还认为,能力的养成和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由此看来,在他心目中,养成习惯和教育是合而为一的。
  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在《高等教育所要养成的好习惯》中写道:从个体层面来说,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好处的习惯就是好的习惯。从人群关系来说,对社会有好处的,有益于他人的习惯就是好的习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些人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因为“专门人才负着一种责任,要推进文化的步子,增加文化的总和”。而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叶圣陶认为其关键在于“自得”。所谓“自得”,就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本领。这在他“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中有体现。他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其实是把师生都看作是现实的、并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主体,教育就是把他们的潜能呈现或诱发出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潜在的可能性。他认为:“要受用必须自己用心思,自己花力气,不是听老师讲讲就做得到的。书本是经验的宝库,但熟读几本书,也只是记诵之学,要整个消化了才能受用。”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靠受教育者自己尝试去做,并且是按规定的要求做。
  三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体现了对教师育人能力的具体要求。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求得之”的内在潜力,意识到“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而“善于启发的老师都把学生看成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以适宜的培养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要求教师能够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之所以要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因为自身是独立而富有发展可能性的人。而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还要“为人师表”,始终以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渊博知识,敬业奉献、公正无私、言行一致等优良品格,能起到以身示范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判断力和创造精神都会得以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恰恰也是他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观所强调的。
  当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要求教师必须会教,是善导者。叶圣陶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同时他也指出,教育工作“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把握好导的艺术,在导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明白今天的“扶”,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诱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最终实现教师的完全“放手”。
  此外,“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还要求教师在发展职业素养、增强育人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叶圣陶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发表〈精神独立宣言〉》一文中就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愿意费心劳力,做工作,尽责任,为的希望大家发育成长,不断的趋向美善,尽量的享受幸福。这期间,为人也为己,为己也为人,实在分不开来。惟其分不开来,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值得去干的事业,好比在自己的合作社里担一份职务一样。”叶圣陶先生用非常朴素平实的语言,阐述了一番教师职业发展的深刻道理,那就是教师应该在造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自己也应该而且能够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本书后记所写,对话,不仅仅是致敬,致敬前辈们对教育的笃诚信仰和赤子情怀,而且也是为了让其思想增值,让先贤的智慧瑞泽当下,更是为了开启叩问与寻求教育救赎之路的大门,让大师的教育思想照亮未来。相信《为人生的教育——名家名师对话叶圣陶》的出版,一定会把学习研究和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胡娟,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主任,215131)
  责任编辑:朱忠明
其他文献
摘要:从对综合高中的理解和认识、综合高中办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综合高中办学的困惑和判断等三方面对综合高中办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综合高中;高中教育  自2018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试办综合高中班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8〕19号),“综合高中”或“综合高中班”(以下统称为综合高中)作为一个热词就搅动了高中教育的一池秋水,引起了高中教育人的高度关注。其实“综合高中”并不是一个新词,高
向求纬,1946年生于重庆万州。曾下乡到大巴山区城口县待了20年,后调回万州日报(现三峡都市报)做编辑,已退休。创作文学作品600余万字,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大赛中获奖,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10余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三峡都市报主任编辑。  滴雨为界  一边是重庆武隆,一边是贵州道真,大娄山,一道界梁横在中间。  这就够了。通常是山梁为界,山沟为界,河流为界,界
望秦,本名周奎,1980年出生于浙江嵊县。有诗歌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诗林》等刊物。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冰 湖  万物沉寂。玛尼堆在湖水的波光里祈祷,午后的时辰渐渐有了形状。  一场细雨如约而至,湿了湖心的雪山,云朵陷落在森林上空,唯有冰雪消融形成溪流,从山石间带来淙淙乐音,远山入韵,神话入韵。  穿过森林的风,时深时浅,敲击着布满波纹的湖面,时间在宁静中,有了更悠远的蓝。掬起
黄恩鹏的组章《一个人的心灵要按照大海的姿态生长》,首先由其题目交呈给我们一个隐秘的入口:自然的人格化(人格的自然化)。这一说法读者当不觉陌生,将自然与人格相联系,历史久远到足以成为我们的无意识。对西方人来说,自然是产出万物的母亲,这位母亲同时又推动她的造物消失(死亡)。自然经过了最早的物活论认识,到被视为神的秘密、技艺,再到被神化,继而人格化这样的思想历程。对中国人来说,人与自然存在一种感应关系,
路特斯Evora GTE Road Car    上市时间:2011年10月  预计售价:468万人民币起    作为世界三大跑车制造商之一,来自英国的著名运动汽车生产厂家路特斯(Lotus)中国宣布正式引进顶级跑车Evora GTE全新改装的公路款。而这款车前不久才在美国卵石滩车展首次亮相,就在今年10月,打着全球限量生产的旗号Evora GTE Road Car将随着路特斯北京展厅的开业启动在
摘要:“互联网 ”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改革创新,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运用。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35-05  一、引
山  山是村庄的围墙,终年四季遮挡自然的造访,风放慢了脚步,霜减缓了力度,鸡鸣犬吠便有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空间。  山是姓氏的命脉。孙家山、李家山不是孙家、李家的山,一个倚山而居的姓氏繁衍出生命的村庄,山的厚实与高大旺了这儿的人脉。  山是时间的台板。东山上太阳升起,西山下日头归窝,阴历的日子揭去一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台历换了一沓又一沓,物是人非,时间的台板依旧清唱着如歌的季节。无论背阴向阳,不均
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1926- ),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新超现实主义”(又称“深度意象”)的领袖人物,散文诗大师。他从5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迄今已出版《雪地里的宁静》《身体周围的光》《穿黑衣的人转身》《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早晨的诗》《我的判决是一千年的欢乐》《对着驴耳谈话》等多卷,获得过1968年美国全国图书奖。他提倡“客体散文诗”,其散文诗集主要有《牵牛花》《这个
养一只蝴蝶,作伴  我深愛的一支白月光,伸出了纤纤玉手,哦,我的思念刚刚露出水面,水鸟替我清洗眉眼,我仿佛才出生  荷上有一只蝴蝶,我记得你,你可是去年夏天的那一只?小舟上的我虔诚而又期待,你就那么妩媚而来,那么停在我的裙摆上  一本翻开的古书,一片令人惊·叹的沙摸,怎么合二为一,蝶恋花才是一本正经  我撑起一片荷叶,假装有一群蜻蜓,假装遇见骑士,假装像荷花一样亭亭玉立  蝴蝶也有声音?怎么就传来
冰葡萄  葡萄,于我一直是神秘的存在。  缠绵爬行的藤本植物、甜美的果实,充满无数疑问的、动物明眸一样的颗粒。  浅笑、深醉、出离愤怒、喜悦溢于言表……这些都可以用葡萄表达。  葡萄单纯而复杂,每一粒,都飽经风霜,却保持了自己丰盈的本色。  (2002年晚秋,沿着尼亚加拉河,都是葡萄的领地,间或有蓝莓、迷迭香,都不可以与葡萄平分秋色,她们只能让葡萄的味道更甜美馥郁,在乡间公路上远远地就可以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