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湾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林小时候就生活在辘轳湾的阴影里。
  辘轳湾是一处坡地,附近没有人烟。一条V字形的小河,终年有水。野苇子茂密,有鱼戏水,野鸡突然鸣叫一声,惊起鸟雀四飞。V字头上竖起四个青石磙,上面铺有两条青石板,大林赶东集,就从这里过。一条土路顺着河走,曲里拐弯,没入辘轳湾。
  许多外地人走到这里会迷路,走了半天,也走不出去,看看脚印,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大人是不让小孩来这里玩的。
  辘轳湾一到夜里就热闹,有好多鬼来这里赶鬼集,黑路神不能见白路神,他们也是鬼,飞升成了神。黑路神是行善的,有人迷了路,跟着他走,就找到了家;白路神是害人的,跟着他走,他把你领到河里淹死你。他们俩打架的时候,辘轳湾里扬尘四起。大林知道大人在骗小孩子,但还是害怕。
  大林爷爷就死在了辘轳湾里。那时候村里人都去东乡买盐回来卖,赚个差价。大林爷爷走得慢,到了辘轳湾小半夜了,他扛着盐袋闷着头走路,走着走着没路了,他走进了河里。后来家里人找到他时,已经没气了,旁边不远,就有一条路。
  大林也经常从辘轳湾过。
  明天儿子小强就要上初中了,通知书上写着:到学校报到时请带足书杂费十五元。大林在家买了红薯秧,一斤红薯秧带到庙湾能赚一分钱,足有一百五十斤呢。大林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車,带一百斤不成问题,剩下的那五十斤,没法带了。儿子小强说,我带。
  庙湾集离家七十里,爷俩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到庙湾时,集市上才有三三两两赶早集的人。找好摊位,大林把红薯秧掏出来,叶子蔫了吧唧的,还没睡醒的样子。大林寻了一壶水,含在嘴里,对着红薯秧一喷,蜷缩的叶子很快绽放开来。庙湾集是个老母猪集,别的小集还没到晌午就没人了,庙湾集不是,到了晚上还有赶集的。大林转了一圈,集上卖红薯秧的就他一家,他很兴奋,独家生意好做,一斤红薯秧兴许不只赚一分钱呢。大林走到一家卖油条的跟前,多买了一斤油条。
  快到晌午了,大林一斤红薯秧也没卖出去。市场管理员告诉他,前天下过雨,红薯已栽过一遍了。趁天还早,你上杨埠集看看吧。爷俩就收拾收拾,又跑了二十里到了杨埠,杨埠更便宜,卖一斤才赚五厘钱。红薯秧在大太阳的照射下,又想打瞌睡了,无论大林如何喷水,叶子就是支棱不起来。恼人的是,集上的人像露水,很快就散了。
  拐回到庙湾,人还是很多。一个小贩围着大林的红薯秧看了一圈,说,红薯秧我全要完,一斤一分,愿意了给我送到陶台铺。大林的泪水就要出来了,哥啊,我是五毛钱一斤买的呀。我就是回去喂猪,还省一斤麦麸哩。大林心一横,不卖了,回家。
  爷俩装好车子,闷声回家。还没走到辘轳湾,刚才还好好的天,突然下起了雨,土路变得泥泞,泥巴塞进泥瓦,别说骑了,推着都难。进了辘轳湾,天黑透了,大林不知道往哪走了,明明看见家的方向有灯光,一低头,啥都没有了。大林看到爷爷在向他招手,甚至听到了爷爷的喊声。他问小强,有人喊吗?没有。不对,大林没听错,爷爷的声音那么熟悉,他怎么能听错呢?
  小强,你害怕吗?怕啥,不怕。大林没给儿子讲过辘轳湾的鬼故事。
  他对儿子说,把车子放这,你回去喊人吧!我走不动了。
  儿子很听话,放下车子就走了。他走了老远还在喊,爹,你别挪地方,我一会儿就来了。
  儿子领着人来的时候,没见大林,两辆自行车歪倒在麦地里,盛红薯秧的布袋也不见了。
  直到天明,大林才回到家,他一身泥巴,只露着一嘴白牙。那一袋子红薯秧还稳稳地扛在他的肩上。有人问他咋走出辘轳湾的,他对人说,哪黑他就往哪走,黑的是路,白的是河。
其他文献
一栋房只住着两户人家,东边是石大家,西边是石二家。  石大和石二是亲哥俩,哥俩合买一栋房住了下来,房子周正,院子敞亮,只是中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让人感觉不大舒坦。石大和石二原本打算把墙拆掉,变得通透,后来两人一合计,毕竟是两户人家,中间没什么遮挡可能会不大方便,就留下了中间这堵墙。  石大娘是石大和石二的老母亲,石大把娘从老屋接来,住在了石大家。“骨肉亲,筋连筋”,石大娘虽住在石大家,有事没事也总愿
期刊
一开始没有战壕,那里只是广褒空寂的戈壁。戈壁上散落着两排房子,国界线从中间划开,戈壁被分成不均等的两块。可是两排房子距离如此之近,你可以清晰地听得到对方的交谈甚至咳嗽。  每一天他都无所事事。他躺在沙地上,看昏黄的天空,把枪胡乱地丢在一边。那边有人吹起口琴,曲子被黄风刮得支离破碎,却将他的两只耳朵灌满。坐起来,看到吹琴的士兵了,有着和他一样魁梧的身材,一样粗壮的胳膊,一样忧郁的表情,一样无所适从的
期刊
趟子手,镖局里的最末,相当于军队的探路尖兵,由新人嫩手充当。趟子手都想早日升级挣上镖师的工钱。  仁、义、礼、智、信,在镖局却是“信”字打头,就是讲不得“仁”。“提脑袋找食吃,拎刀枪过日子”得时时防着歹人,若是唐僧心肠,难免中贼人圈套。丢命事小,丢镖事大。不这样,就请别路发财。  事在清末,京城会友镖局派队押黑龙江。  说心里话,这趟走镖,沧州人李回德功夫最好。这李回德身材英武,相貌堂堂,但他是新
期刊
在海边居住的这段时间,我经常看到海边的白雾。  和陆地上的雾气不同,海边的白雾更加浓重,白色的雾气漂浮在海水上,有时候一动不动,好像雾气中千军万马即将杀出来。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浮动的海水氤氲着白茫茫的雾气,倒也有一种别致的美感。  我因为好奇走近白雾,却猛地嗅到海水的腥味。我像触电一样逃了回来。  从此我开始害怕海边的白雾,并且会生发联想,我吃的三文鱼、大马哈鱼、各种罐头在我的腹中不安起来,
期刊
他永远停留在了十岁,留在亲人的模糊记忆中。  他的照片,现在已被父亲烧毁了吧。大人们都是这样做的,还有被褥和枕头,一同烧掉。他悲伤地想。  庆幸的是他还保留着思考的能力,就跟活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现在他是一具尸体,僵硬地沉在冰冷的河底,被世人遗忘。  他每天看着冰面上的人走过,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他们冒着风雪,从河的这一边赶去那一边,在集市散了后再回来。他们匆匆而过,从
期刊
清风山金川寨的大土匪青面兽封三拜,是个有两三百人的小绺子。只有一百多条枪,当然还有鸟铳大刀片儿和红缨枪,七拼八凑的队伍。可是这拨人敢弄事,硬是攻打了通阳镇上的日本宪兵大队。这下可捅了篓子,日本人扬言要联合几个据点的鬼子兵,进剿清风山,炮轰金川寨。还说,杀个鸡犬不留,清风山上的石头也要火烧三茬,油滚三遍。  青面兽封三拜也不是吃素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大苇荡里再次伏击了日军的三辆运军火的大卡车,三
期刊
我曾在这世界里看到许多怪异的人,而后我才明白,怪异的是这个世界。  ——题记  一  现在是晚高峰,公交车正在缓慢地行驶。车上的人,大多麻木或者疲惫。  侧身站在我前面的那个中年男人,此时根本不知道他背后的包正在被一张薄薄的刀片划开。而手持刀片的那个人,他手腕上正慢慢张裂开一道细长的口子。  一无所知的被害者,紧张但嚣张的作案者,麻木又演技高超的围观群众,这一幕和当年我第一次见到那伤口时的情形一模
期刊
这一天,刚吃罢午饭的福镇人谁也没想到,北门张记南北货店里,突然从屋内跑出个披头散发的漂亮女人来。那女人跑到店前的廊檐下,声嘶力竭地喊: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  福镇人认得,那是店老板张杏林的第二房太太。  张杏林的这二房太太叫陆筱筱,是咱福镇的一朵花儿。当年,陆筱筱还在福镇简师读书时,张杏林便想方设法和她好上了,并指天划地发誓今生今世,爱二太太要爱一辈子的。为此,张杏林的原配姜娟香不知大吵大闹了
期刊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老王平时喜欢摆弄花草,但他的花草很少是从花市里买的,都是他自己淘来的。  老王并不老,四十刚出頭。他淘来的花草,应该归属于奇异类。在他眼里,件件都是无价之宝。比如,那一截粗壮的、有些怪异的树桩,是他去乡下的亲戚家,在村头遇到有人正锯一棵老榆树,他发现了老榆树根下,旁生的这个桩造型别致,就让人家出个价钱,他要买。乡下的树桩也就是个烧火棍,不值几个钱。再说,现在谁家烧大锅灶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日子大多过得清苦。刘老歪做梦都想像电影里的地主老财们一样吃顿大鱼大肉,再咪上二两小酒,那会是个啥滋味呢?  这一日,刘老歪从北安出差回来,背了一包的黄豆,这可是不容易淘弄到的好东西啊!他做贼似的悄悄溜回家,但还是被站在院子外边撒尿的白文化瞧见了。  “大歪叔,咋还鬼鬼祟祟的呢,偷啥东西了?”白文化呲着两颗大板牙,单薄的身子一抖一抖的。  刘老歪虎着脸说:“歪叔也是你叫的?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