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so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和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前提下,运用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上述教学模式,能够在充分激活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有效地深化理解感悟,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和理解运用技能,从而开阔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合作探究阅读教学,能够将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升华为有效探究,真正发挥好集思广益和多元感悟的学习功效,以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1.关注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
  语言学习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自主阅读是提高學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注重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语言素材表达的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习惯和能力。可以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其语言理解感悟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能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自主阅读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这种自主阅读方式主要有默读、朗读、轻读等。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由的学习发展范围,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习惯,以此来帮助学生能够适应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学习。这种自主阅读,应该注意激活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思维,特别是对文章中的思想主题的多元与个性、人物情感的复杂与丰富、理解感悟过程的变化与深化等予以特别留心,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带着质疑去探究思考。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苏教版)必修一的教学引导中,为了能够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我在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充分融入到阅读学习过程中。如在《寻找精神家园》的阅读中,我要求学生首先利用网络等学习资源,找出刘烨园、林海音等作者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像在《站着读与跪着读》的阅读中,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这两种读法不同,又有怎样的效果?最后,建议学生列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以便进行合作探究。
  2.发挥团队作用,鼓励学生多元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探究。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鼓励阅读者自主理解外,更要鼓励他们能够进行感悟。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途径渠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为丰富的阅读思考方法,增强阅读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个体单位,运用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机合作探究,不仅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而且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考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对此,我们可发挥团队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运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思考探究,以此来活跃阅读学习的氛围,有效解决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该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阅读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发展创新能力。
  在《语文读本》必修一的《再别康桥》阅读探究中,我要求学生能够就该诗的线索、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合作,特别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比喻”修辞运用对于诗人离别情感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3.整合合作成效,提高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学生的阅读合作探究不仅需要一定的引导,而且需要能够将合作探究的成效予以充分整合表达,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这种整合能够使得探究过程更为具体,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和语言表达予以充分展示,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
  我以为,整合阅读合作成效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中的理解感悟,通过语言表达或者其他的途径予以呈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和反思运用能力。这种整合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多样性,按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表达。(2)准确性,学生在合作探究后的理解感悟应该是理性思维的具体化。(3)创新性,即这样的阅读学习探究能够是学生感悟体味和文本语言表达的有机融合。
  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策略运用,能够在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利于激活学生丰富的阅读学习思维,优化阅读学习思维,增强阅读教学效果。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运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认知思维和整体理解感悟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芳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11).
  [2]丁明照.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3]丁莹.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4]陈法.高中语文阅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作为“文明点传承者”,更要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转变角色,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
摘 要: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杰出的剧作家,戏剧理论的先驱。他结合自己的剧本创作及舞台实践经验,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戏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当时拘泥于“三一律”的状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他的代表作《熙德》正是在他的戏剧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是一部思想崇高、台词华美、人物性格刻画深刻、舞台效果震撼的杰出剧作。  关键词: 高乃依 《关于情节、时间和场景的统一》 《熙德》    一、《熙德》及
摘 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剧本中富有诗韵的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艺术语言,以及剧作中采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包括隐喻、夸张、矛盾修饰、双关、拟人等,表现了莎翁戏剧文学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 语言特点    1.引言  亚里斯多德在论述戏剧语言时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亚氏
“语篇”一词,一般指使用中的言语,但是很多学者对这个词的解释有些不同。一些学者试着把“语篇”的定义为所有口语式的语言的总和,即所谓的在语篇分析情景下,一个比句子更长的语言单位,就是语篇。“语境”一词则通常被指向为语言的写作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语言写作的分析就被称为“语境分析”(Coulthard,nclair,1975;Coulthard,1992,1994)。其他学者则更倾向于用“语篇”一
摘 要: 作者以2001年到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所能查询到的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就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指出此方面研究的特点和缺失,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研究论文 统计 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目的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大量
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面对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威胁性情境或不良事件时,所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在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教师面临的压力因素及承受的压力程度都出现新的变化,尤其是语文教师,因学科特点,面临更多压力和困惑。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现阶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产生的职业压力进行研究,以探究教师的压力感、压力源和缓解压力的策略。  一、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  (一)教学方
摘 要: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一是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要灵活多样地进行合作学习,三是要做好当堂训练。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提高 有效策略    语文学习多年来的“高耗低效”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吕叔湘先生就曾经慨叹:“2700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问题。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