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体育教学近二十年来,根据体育理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发展变化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德育教育经验,由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德,在体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全面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学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是一项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体育教学中注意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条件性的组织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不容忽视的。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体育教学质量很难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渐渐发挥出巨大作用,体育教师如能在注意学生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呢?体育教学中地德育应从体育课地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地特点,结合教师、学生有效进行。只有遵循学科思想渗透地规律,采用灵活多样地教育手段,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授业又传道地目的,以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计划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何不同教材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详细安排注重反馈及时总结。教师应充分根据体育教材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体育教材根据思想内容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1 思想内容显性教材。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教材的思想性较强,思想教育内容明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地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体育基本知识教材,可讲述中学体育教学地目的和任务,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方法;身体与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问题;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教育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积极锻炼,以便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
  2 思想内容隐性教材。对于思想性不太明显的教材,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懂得该项教材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实用意义,并严格遵守一定的要求。如在单杠教学中,针对有些同学不敢上杠练习这一现象,教师就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使其克服害怕心理,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而且,这些意志品质的树立和培养,有助于学生敢于直面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坎坷,向着理想的目标执着追求。
  二、结合实际、区别进行
  学生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条件等均有差异,认识水准、接受能力、思维能力也都不同,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地进行教育。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特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事例激励法。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语言上就要求要具体形象,应通过生动的事例,着重进行正面教育,多鼓励少批评。如通过伟大领袖毛主席、邓小平等锻炼身体的故事或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的锻炼经历,并做到持之以恒。对高年级学生应着重讲清道理、分析原因与后果,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 恩威并重法。根据青少年兴奋高于抑制,精力旺盛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甚至连续犯各种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高标准要求一丝不苟,同时又不能操之过急,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
  3 正面教育法。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检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搞反面教育,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结合课堂突法事件、及时进行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的兴奋状态,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变化。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发扬先进思想行为,制止不良倾向,分清是非界限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某些原来表现较差的后进同学,当他稍有进步,就及时适当的加以表扬,肯定成绩,更能起促进转变作用。如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跑时不小心摔跤,班上个别同学熟视无睹,不但不去搀扶,反而袖手旁观,甚至言语讽刺;而另外一些同学却能迅速上前把他扶起来,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并关切地询问,这时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事例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同学中哪种做法好,提出表扬,对做法欠妥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今后学生的行为提出严格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四、结合课的类型配合进行
  当前,体育课包括理论知识课和活动课两大类型,无论何种类型,对学生都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在理论知识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教学部分及教法措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也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措施。体育课中的思想教学,应配合学校德育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巨大德育人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地教育;
  1 通过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的意义。
  2 结合武术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的意识。
  3 通过传授必要的帮助保护合自我保护的知识技巧,进行安全教育。
  4 通过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组织性、纪律性、团结友爱和互相协作的优秀品质,同时还能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5 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步骤,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等。
  6 通过体育课堂常规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
  五、结合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可信赖的人,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精神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应做到:
  注重仪表。教师的衣着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应穿戴朴素整洁大方。
  注意言行。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要尽量规范。
  注重精神面貌,情绪饱满。教师的精神状况如何是一堂课质量优劣的前提,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防止简单粗暴,禁止损害学生身心的行为。
  总之,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同样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两大特点。体育课的思想教育应该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不能离开身体锻炼的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根据情况,抓住时机去深入挖掘提炼出各种德育因素,然后在教学中因材实教,采取不同形式去组织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目的,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课内容新颖、方法多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
期刊
一、前言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提高篮球运动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水平,为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专项素质,完善和改进其训练方法,并提供训练手段作为参考,寻求更适合篮球运动自身特征的训练方法,尽可能的降低运动训练时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  二、体能素质训练  进行正确性的体能训练是进行比赛前的必要准备。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提供足够的能量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黑龙江省图书馆联合协办的
期刊
体育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体质训练,还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所以体育中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德育的功能,应该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
一、概念——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手段,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产生新的认知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启发式教学法,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提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习”
1 “举国体制”内涵回眸  上世纪,经过二战洗礼建立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基础差、民众体制差。为了在短期内取得一些突破,结合特殊的历史时期,推出了“举国体制”。即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专业运动员”。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和实践,在各项世界大赛中荣获大量荣誉,证明举国体制在我国运用是成
一、丰富的材料是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手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刷、挂布等。还可以投放一些辅助工具: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
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主要方法。幼儿“写生”即引导幼儿将立体的物体直接过渡到平面纸上的活动,但它不同于成人写生,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幼儿“写生”,只是一种幼儿画实物的活动。  一、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选择写生题材  写生对象应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如直线、弧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