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几点探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型技术在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求高职院校能够转变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才能不断市场的需求。如何将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学校实训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分析,探究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具体特点,构建了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总体架构,并分析了基于工作过程中机电类实训室的工作导向过程。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机电;专业实训室
  随着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对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机电实训室的建设,需针对机电实施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建设实训室,以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结合企业的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在现有的机电专业实习中,一般都是在金工实训室中进行,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出发,将企业的要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目标结合在一起,建设机电类专业实训室,才能学生正常学习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特点
  结合国家职教改革20条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能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并结合企业的工作过程设计实训方案,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结合实践工作中的典型岗位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具有如下的特点:
  1)职业性与技能性。结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机电实训技能的培养是作为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关键环节,并结合“1 X”证书制度的要求,可以针对学生某些技能进行专业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实训室的建设,要能贴近企业的工作岗位,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每一个生产阶段的技能要求,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然后通过实训技能培养,模拟企业的过程,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实践性与应用性。由于机电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必须在专门的实训室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实训室的建设,要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中为指导,强调学生实训过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征,利用实训室的实践教育活动,将企业的生成过程与学习实训结合在一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企业岗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需要,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一般故障的维护与处理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综合性与创新性。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是严格依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标准来建设的,在具体实训过程中,能够模拟企业工作过程与工作标准,结合实践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要求,不仅创新高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组织方式,还能将企业需求与专业技能的培训结合在一起,使得综合实训室具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理念与能力的功能,参加实训的学生不仅要负责实践操作,还对企业生产流程与管理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
  2 机电综合实训中心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分析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实训室建设的特征,机电类综合实训室的建设要能体现出学生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要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分离实训实习到产品全过程的技能培训方式,从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到企业的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整个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因此,在具体实训室建设与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技能建设与企业人才标准的需求,构建基于实训载体与工作过程的实训建设规划指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每一个实训过程中的建设,要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开放性与独立性,也要有利于学生一专多能的学习,具体如表1所示。在具体地实训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安全上保证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还要从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训,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还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的深层经营理念。在整个机电类实训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能体现出工作流程,还要能对学生的各种实践技能进行单独实训,以提高实训室的综合价值。不同的能力岗位间设计比较灵活,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在内部流动,流程短,反馈及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协同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能熟练的操作常见的车床、铣床、钻床等使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能完成电梯、洗衣机、汽车发动机、起重设备等相关设备的维护。
  4、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与测量仪器。
  5、能对常见机械设备零件失效进行维护。
  6、能够熟练使用机电设备软件,如CAD、UG等。 熟悉机电一体化的工作原理,能从理论上分析机电失效的原因。 2 机电设备电气故障分析实训 培养仪表检测设备、分析故障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 3 机械设备零件拆卸实训 培养学生对失效部件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并独立完成拆卸。 4 机电设备维护实训 培养学生机械设备维护的能力。 5 机电设备管理实训 培养学生能利用测试仪器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的能力 6 常见机电设备改造实训 锻炼学生对废旧机床、设备的改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 综合机电技能实训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整体架构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要能整体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模拟企业整个生产控制过程,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而且机电类专业的综合实训中心建设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表1对机电类实训设计规划的总体要求,根据实训室中典型工作流程的要求,把整个实训中心的建设分成6个实训区域:拆装型基础实训区,重点培养学生的机电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拆装技能;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区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常见的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并能对故障进行分析;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实训区域,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失效机电设备的处理等;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区域,培养学生维护机电设备的能力,并能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机电设备改造实践区,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一些老旧的机电设备进行改造,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创新能力;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区域与机电设备管理实训区域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提高学生对全面技能的应用技巧,以满足专业课程实训的要求,整个区域流程的设计与企业工作流程设计相一致,而且每一个独立的区域,能单独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还能组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各个实训区域之间可以相互交叉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在每一个区域之间还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便于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讨论专业实训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的综合实训室建设的总体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4 基于工作过程中机电类实训室的工作导向过程
  在完成机电类实训的构建后,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训内容与实训过程,同时还需要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既懂机电设备诊断维修、又懂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能以“学生能力”为本的理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过程导向,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的实训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在具体专业实训过程中,不高“大而全”的专业实训,而是采用“小而精”的专业实训方式,逐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能帮助学生掌握整个实训的过程。在具体的机电专业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要能针对不同的实训要求,对实训过程进行整合,动态调整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学运行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现职业岗位的实训与岗位能力相结合,以保证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岗位能力的适应性,同时也能体现学生能力培训的工学交替相结合的特征。在具体的实训中,设置了两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在第一阶段,全体学生参加的载体抽签式分组,并领取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性实训并达到预期目标,在学生掌握相应的能力之后,能单独的完成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在第二阶段,抽取第一阶段综合实训优秀的部分学生作为负责人,其他学生作为成员,参加综合技能实训,例如“机电设备改造”技能或“机电设备再制造”的实践实训,这个阶段的实践技能操作,主要是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综合训练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并对接企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从而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实训技能的培训相互交叉、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在机电设备的诊断、維护与再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面,也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5 结束语
  为培养机电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不仅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机电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了解企业的生成过程,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类实训的建设,使得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型、专业型人才,全面提升的综合能力。在达到基本培养目标基础上,通过以工作过程的机电类实训室的建设,各个岗位实训区域相互交叉与互动,实现实训资源的共 享,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的场地,还能为学生提供企业岗位实训的基地。对学生未来发展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远明.向工程训练转化的金工实习教改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1):135-138.
  [2] 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5-47.
  [3] 张曙.论独立单元综合制造和管理系统[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16(1):52-55.
  [4] 于云程,陈剑鹤.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25-27.
  [5] 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120-123.
  [6] 欧阳国军,赵艳玲.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实训室构建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71-73.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电路板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文中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设计了课程思政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施,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工程案例;教学实施;教书育人  Abstract: Curric
摘要: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人的发展共同目标,是我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我国目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主要是基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的,这明显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综合性理念相悖。该文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思考以能力结构重构课程教学,提出了LAM能力结构体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变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能力结构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
摘要: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高职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各个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素质高、专业强的技术型人才。就目前而言,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别专业竞赛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基于此,该文旨在研究技能大赛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相融合的相关问题,以其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计算机;教学;融合  1 背景  高职教
摘要: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和EduCoder平台,以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为例,探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让课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不下线,实践教学不依赖实训机房环境。经实践检验,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管理,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EduCoder;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改革  1 引言  现代教学,利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职业院校开
摘要:Java程序设计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对接企业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考试成绩考核,因此本文提出基于OBE理念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思路进行课程改革,本文探讨了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探讨。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课程;OBE;课程改革  Ab
摘要:随着“互联网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为保证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本研究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结合混合式教学理念,构建一种立体交互式和学习行为跟踪的全新混合式教学模型,即同步异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所在高校某班级学生为例,开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单一的同步在线教学,同步异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较为明显,对于
摘要:根据高等院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经验,该文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结合岗位技能需求,从高等院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二维动画制作的综合能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二维动画;岗位需求;课程改革  《二维动画制作》是高职院校动漫制作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技术,相关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实践性,通过传统教学过程无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依托教育部提出的“金课”建设工程,比对所提出的相关标准,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手段和教
AI时代,基于数学知识,应用编程原理所设计的“程序”无处不在。作为一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编程教育中融入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数学学科进行交叉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从数学学科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具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编程的灵魂,提高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不失为良策。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基于PDCA循环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开展课程特点分析,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开发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方案;迭代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提升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探索实践。结果表明采用PDCA循环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