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等院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经验,该文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结合岗位技能需求,从高等院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二维动画制作的综合能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二维动画;岗位需求;课程改革
《二维动画制作》是高职院校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现在的学习阶段主要是传统讲授方式,主要先教授书中基本的理论知识,老师再演示具体的案例,最后是学生模仿案例实践操作,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缺乏自身对课本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这样虽然能突出教师的能力,但是学生并不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掌握。本文试图通过对动漫行业的职业技能需求的研究,从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动漫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出发,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对二维动画制作的个性化教学的改革,以期结合岗位技能需求对二维动画制作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 传统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分析
1.1 教学形式僵化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把教育的任务很好地完成,也是现有教学方式中效果明显的一种,但是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个性发展,不能够对老师的问题举一反三,更是不敢对老师的“权威”有任何质疑,就像是给当代学生的一个枷锁。所以,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人生道路的指引格外重要,他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还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兴趣以及不同的性格自主的调控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尊重并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并进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探索,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工作岗位的要求。
1.2 教学手段单一
我们从开始学习二维动画书本的知识到最后的应用,反反复复都是按照老师或者是教学的任务学习,完全没有自己发挥想象的余地,还有那永无止境的成绩考核,更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累积成山的作业更是让学生疲惫不堪,他们评价自己的只有考卷分数,而不再去追求“为什么”,无形之中学生的个性就被这应试教育的方式抹杀。综上所述,改革《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2 “二维动画制作”岗位技能分析
(1)原画师:其工作内容是按照剧本根据理解的导演意图,设计制作动画角色的所有动作,需要抓住表情及动作的关键动态,动作表情要求生动,需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极其考验原画师的想象力是否丰富,需熟练运用PS及Painter等绘画软件。
(2)修型师:修型师的工作内容是牢固掌握动画基本原理,并且能真正理解及正确运用它们,负责补全原画的动作,对原画的多余的线条进行清除,对一原的表情、动作进行准确的概括、提示以及修正,提升整个绘画品质。
(3)上色师:其工作内容是根据原画设定、依据导演分镜要求,明确具体的上色需求,敏锐把握色彩的感知程度,能熟练地对动画场景、角色进行上色。
3 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二维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 素质培养入手,贯穿课程始终
热爱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贯穿课程始终的中心思想。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最缺乏耐心,而原画师、动画制作师、上色师等动画职业人最需要耐心这一职业素养,因此在学习模块的设置上循序渐进的介入,将岗位技能需求与二维动画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接,最终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训进行巩固和提高。
3.2 前沿理论引导,注重实践训练
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学生在教育时期的“游戏性”心理,培养他们独自的兴趣爱好,使他们逐渐适应大学教育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从互联网上下载课程所涉及的图片或者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多样化,并结合教材来演示和讲解,充分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学习上质疑时,教师要耐心的逐个讲解,或者是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看,并向其解释这中间所暗含的方法以及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这种疑惑彻底解除,并且记忆深刻,然后自主制作动画。
例如在教学《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的时候,因为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是教学的基本保证。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针对在实训中,学生所提交的动作设计作业过于模式化,缺乏生动性,没有对动作进行夸张,往往学生在做作业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认真思考怎么将动作设计得更加有创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要采用结合多种形式、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最快最好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将企业带回的实际项目融合到课堂练习中去,结合真实工作案例,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将零碎的知识点重构成一个项目,由简单到难、由零散到整,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3 二维动画课程循序渐进,逐渐提升模块
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在工学结合核心課程中和综合实训课程中不断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如从校企合作公司引进了二维动画制作项目管理规范、二维动画制作工作流程;从某动漫公司引进了手机动漫、游戏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方法、游戏数据库开发案例。从而实现了将企业的工作过程、管理规范、项目流程等引进课堂,在此基础上开发形成仿真化、生产性实训项目。同时,注重实训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建设实训项目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收集、开发、整理电子课件、虚拟仿真动画、视频教学资源,并开通了微博、QQ等方式进行课后辅导。 3.4 实现教学评价的过程化
虽然说传统的通过分数去判断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方法并不全面,我们不断地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结果同等地位,因此,在对《二维动画制作》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只以分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事实上,唯分数进行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这一做法忽视了学生努力学习的过程,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及创造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重视分数这种评价方法,逐渐向如何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转变,如加强考核的创新和变革,改变传统的考卷类型,让学生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地去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二维动画制作系列课程之一《Flash动画》的期末考核,就紧紧地将考核内容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竞赛内容相结合,把大广赛的命题作为考试内容,学生参与制作全过程,从创意构思到场景设计、角色设计,从动画前、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学生掌握了整个动画制作流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推进二维动画项目化课程改革,将专业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评价的过程化。
3.5 培育学生乐观、善感的品质
现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制作二维动画的精妙就是通过教师适当性的个性化引导形成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熏陶和感染,对制作二维动画会变得敏感,才会具有自己的独特审美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整体性的把握,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善良的品质。提升动画制作能力。
3.6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传统形式的教学方式有时候效果并不好,他们接受过的知识很有限,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因为这种接受方式所学的内容产生比较大的疑问,但是有时候虽然有不懂的时候但是却不敢提问,所以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在线学习与常规的师生面授相结合,以参与“江西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目标导向,参考竞赛考核标准,以赛促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立常态化专业调研机制,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支撑教学目标。让学生敢于质疑,并能够在质疑中提高自己的所学所得,努力营造较为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倡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1 X考证培训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实训场所,从而实现1 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一体化,朝“课证融通”的目标迈出了探索的一步。同时完善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料,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 结束语
《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也要结合本学校教学实际,着手从教材、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及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二维动画制作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想象力为目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动漫岗位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二维动画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才能更好地把课堂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该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宋阳.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2):112-115.
[3] 徐畅.“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計算机教育,2009(6):42-43.
[4] 尹颖.高职院校《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1(6):105-106.
[5] 朱丽兰,郭磊.《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1):38-40.
【通联编辑:代影】
关键词:二维动画;岗位需求;课程改革
《二维动画制作》是高职院校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现在的学习阶段主要是传统讲授方式,主要先教授书中基本的理论知识,老师再演示具体的案例,最后是学生模仿案例实践操作,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缺乏自身对课本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这样虽然能突出教师的能力,但是学生并不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掌握。本文试图通过对动漫行业的职业技能需求的研究,从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动漫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出发,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对二维动画制作的个性化教学的改革,以期结合岗位技能需求对二维动画制作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 传统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分析
1.1 教学形式僵化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把教育的任务很好地完成,也是现有教学方式中效果明显的一种,但是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个性发展,不能够对老师的问题举一反三,更是不敢对老师的“权威”有任何质疑,就像是给当代学生的一个枷锁。所以,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人生道路的指引格外重要,他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还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兴趣以及不同的性格自主的调控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尊重并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并进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探索,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工作岗位的要求。
1.2 教学手段单一
我们从开始学习二维动画书本的知识到最后的应用,反反复复都是按照老师或者是教学的任务学习,完全没有自己发挥想象的余地,还有那永无止境的成绩考核,更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累积成山的作业更是让学生疲惫不堪,他们评价自己的只有考卷分数,而不再去追求“为什么”,无形之中学生的个性就被这应试教育的方式抹杀。综上所述,改革《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2 “二维动画制作”岗位技能分析
(1)原画师:其工作内容是按照剧本根据理解的导演意图,设计制作动画角色的所有动作,需要抓住表情及动作的关键动态,动作表情要求生动,需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极其考验原画师的想象力是否丰富,需熟练运用PS及Painter等绘画软件。
(2)修型师:修型师的工作内容是牢固掌握动画基本原理,并且能真正理解及正确运用它们,负责补全原画的动作,对原画的多余的线条进行清除,对一原的表情、动作进行准确的概括、提示以及修正,提升整个绘画品质。
(3)上色师:其工作内容是根据原画设定、依据导演分镜要求,明确具体的上色需求,敏锐把握色彩的感知程度,能熟练地对动画场景、角色进行上色。
3 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二维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 素质培养入手,贯穿课程始终
热爱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贯穿课程始终的中心思想。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最缺乏耐心,而原画师、动画制作师、上色师等动画职业人最需要耐心这一职业素养,因此在学习模块的设置上循序渐进的介入,将岗位技能需求与二维动画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接,最终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训进行巩固和提高。
3.2 前沿理论引导,注重实践训练
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学生在教育时期的“游戏性”心理,培养他们独自的兴趣爱好,使他们逐渐适应大学教育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从互联网上下载课程所涉及的图片或者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多样化,并结合教材来演示和讲解,充分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学习上质疑时,教师要耐心的逐个讲解,或者是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看,并向其解释这中间所暗含的方法以及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这种疑惑彻底解除,并且记忆深刻,然后自主制作动画。
例如在教学《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的时候,因为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是教学的基本保证。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针对在实训中,学生所提交的动作设计作业过于模式化,缺乏生动性,没有对动作进行夸张,往往学生在做作业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认真思考怎么将动作设计得更加有创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要采用结合多种形式、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最快最好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将企业带回的实际项目融合到课堂练习中去,结合真实工作案例,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将零碎的知识点重构成一个项目,由简单到难、由零散到整,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3 二维动画课程循序渐进,逐渐提升模块
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在工学结合核心課程中和综合实训课程中不断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如从校企合作公司引进了二维动画制作项目管理规范、二维动画制作工作流程;从某动漫公司引进了手机动漫、游戏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方法、游戏数据库开发案例。从而实现了将企业的工作过程、管理规范、项目流程等引进课堂,在此基础上开发形成仿真化、生产性实训项目。同时,注重实训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建设实训项目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收集、开发、整理电子课件、虚拟仿真动画、视频教学资源,并开通了微博、QQ等方式进行课后辅导。 3.4 实现教学评价的过程化
虽然说传统的通过分数去判断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方法并不全面,我们不断地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结果同等地位,因此,在对《二维动画制作》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只以分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事实上,唯分数进行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这一做法忽视了学生努力学习的过程,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及创造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重视分数这种评价方法,逐渐向如何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转变,如加强考核的创新和变革,改变传统的考卷类型,让学生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地去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二维动画制作系列课程之一《Flash动画》的期末考核,就紧紧地将考核内容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竞赛内容相结合,把大广赛的命题作为考试内容,学生参与制作全过程,从创意构思到场景设计、角色设计,从动画前、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学生掌握了整个动画制作流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推进二维动画项目化课程改革,将专业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评价的过程化。
3.5 培育学生乐观、善感的品质
现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制作二维动画的精妙就是通过教师适当性的个性化引导形成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熏陶和感染,对制作二维动画会变得敏感,才会具有自己的独特审美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整体性的把握,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善良的品质。提升动画制作能力。
3.6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传统形式的教学方式有时候效果并不好,他们接受过的知识很有限,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因为这种接受方式所学的内容产生比较大的疑问,但是有时候虽然有不懂的时候但是却不敢提问,所以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在线学习与常规的师生面授相结合,以参与“江西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目标导向,参考竞赛考核标准,以赛促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立常态化专业调研机制,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支撑教学目标。让学生敢于质疑,并能够在质疑中提高自己的所学所得,努力营造较为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倡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1 X考证培训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实训场所,从而实现1 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一体化,朝“课证融通”的目标迈出了探索的一步。同时完善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料,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 结束语
《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也要结合本学校教学实际,着手从教材、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及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二维动画制作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想象力为目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动漫岗位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二维动画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才能更好地把课堂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该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宋阳.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2):112-115.
[3] 徐畅.“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計算机教育,2009(6):42-43.
[4] 尹颖.高职院校《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1(6):105-106.
[5] 朱丽兰,郭磊.《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1):38-40.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