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科学教育。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教育 物理课本 物理习题 物理实验
  
  所谓科学教育,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科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探索未知、发现真理,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的成效,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我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摒弃“顺藤摸瓜”的探究,让学生亲历科学过程
  科学教育是学生个体的科学再认识和再创造过程。因此科学教育就其认识过程而言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即遵循着“问题─假设─验证─理论”的探究思路。这样的探究思路总体上符合科学的求实规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而,问题在于学生以怎样的方式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中流行着一种以科学探究思路为线索的,被称之为“顺藤摸瓜”的科学教育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设计出最简捷、高效的探究路径,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听”“看”“思”为主要活动方式,追随教学设计思路顺藤摸瓜地观察、理解、消化、获得结论。虽然,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经历了所谓的科学探究,但这种从问题发现到假设提出,再到验证方法、步骤都设计好的探究并不反映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在这里没有挫折,无需反复;没有怀疑,无需争论;没有尝试,无需验证。它只是科学探究的形似,而没有神似。学生从中体验不到科学的求实规范,不利于学生求实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只有亲历科学过程,才能体验科学规范,领悟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变革这种“顺藤摸瓜”的科学探究,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求实规范,领悟求实精神。
  2.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课本教学之中
  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尽快培养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提高科学素质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创造性地研究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钻研教材、教法,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的教学,课程内容求精不求多,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对物理世界的直接体验。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应着重讲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提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即“假设、演绎、验证和推理”。像讲故事一样使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抓住一些规律研究和一些概念的本质联系,使得学生加强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物理学中,有不少定律是研究几个量之间关系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都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科学方法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摸清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习题教学之中
  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而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要使学生参与解决新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和具体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我们也可以说:“授人以鱼,不如与之同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等训练,做到精讲多练。这也是使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的良策。
  4.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观察和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又是学生学好中学物理知识的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观察验证”。强调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理论,既是科学教育自身的内容和要求,又是体验求实态度、求实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教育,是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和精彩的导语是密不可分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堂课如何开头,用什么导语开头,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很多成功的方法与例子,作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导入方法 导语    一、热点时政式导入方法  热点式导入新课,就是把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联系
新的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三个贴近”。第一个贴近是贴近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时代特征相统一;第二个贴近是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一种现象,一些学生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因此,从社会实际出
摘 要: 作者根据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对于如何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和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旨在增强高三政治总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三政治教师 校本教研 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论教师的有效学习》[1]中指出,教师的有效学习应该是能够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针。坚持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深化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中学政治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新一代接班人。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传授知识、
摘 要: 课堂效果受多个条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课堂导入,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导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导入 思考    课堂效果受多个条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到位就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进而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好的关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知的欲望,那么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就一定会很好,使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学习气氛也浓厚。结合实际工作体会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从教法创新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途径.
摘 要: 本文针对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的现状,提出了几种激趣途径。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思品课教学 应用    首先,激趣是提高思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激趣是增强思品课吸引力的有效途
倡导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能力。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及日常听课的观察,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  1.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经历。  大多数高中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舞台。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但是,在现行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往往只存在于表面上的应答之中,教育教学的过程常常成为教师独自“表演”的过程,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努力构建。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
摘 要: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插播史料纪录片、图片、地图和图版模式及教师的不断设问,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由此可得出:信息技术优化历史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创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