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病情才需要输液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的女儿因发热伴咽痛、鼻塞、流涕来急诊看病,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我给她开了退热药和清热解毒药,让她多休息、多饮水。朋友似乎对我的处理不太满意,问:“能否输点液,好得快一些?”
  内科急诊医生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感冒、腹泻等疾病通过口服药物对症处理,即可自行好转、痊愈,患者却主动要求输液治疗。临床上,一般是以下四种情况下才需要输液。
  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药物。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需要禁食的疾病;因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吞咽、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意识不清,不能口服药物时,需要静脉给药和进行肠外营养。如果患者口服药物后出现了明显的胃肠道反应,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输液治疗。
  外用藥物无效。如果是皮肤局部的炎症,无发热、活动障碍等全身表现,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皮肤科常见的湿疹、单纯疱疹、局部皮肤过敏等疾病,首选外用药物。因为通过输液到达皮肤局部的浓度低,不如通过局部用药效果好。如果皮肤病伴有严重渗出,需要补液,或皮肤症状由其他内因引起,外用药不能达到相应效果时,就需要输液。
  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腹泻次数不多,能进食的急性胃肠炎、牙周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道感染等,通过口服药物即可缓解。急性肺炎、急性脑膜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突发脑卒中等疾病,吃药效果不明显,甚至症状加重,或是腹泻、呕吐、出血较多,需要紧急补液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静脉输液。
  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如果直接口服,可能伤害血管,甚至引起组织坏死,这时可能需要输液。
其他文献
人到70岁之后,衰老是个必然的过程,每天命运都在翻篇。如何延缓这个过程,给老人添活力,可上演三部曲。  别怕麻烦老人  我有个亲戚退休前是医院院长,但我生病挂号从不麻烦她。她满90岁后身体江河日下,女儿跟我说她的脑子开始糊涂了,我便隔上俩月带全家去拜会。我说,我们最近耳朵都很不舒服,你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啊。老太太来了精神,拿出一个尘封的盒子,“这是真正的德国货”,她一边颤抖地组装一边找电池。然后,
早上9点,85岁的惠婆婆打开房门,胡阿姨已经拿着豆角和大葱站在门口了。提前说好的,今天惠婆婆想吃豆角馅儿的饺子,胡阿姨就早早地买了豆角送来;知道惠婆婆家的大葱也不多了,还特意买了几根大葱带来。中午11点半,胡阿姨又出现在惠婆婆家门口,放下手里一个修好的电视遥控器,端起惠婆婆包好的饺子,去杨大爷家送饺子了。  胡阿姨、惠婆婆、杨大爷他们都是社区“老伙伴活动”的参与者。“老伙伴活动”是社区举办的“邻里
人老,常有“今不如昔”之叹。但自感体力、脑力,30年前不坏不好,30年后不好不坏———殊无太大差异。  年轻时就爱健身,自创“捶龙泻玉法”———人体的十二经脉仿佛盘绕在体内的龙,以手在全身上下左右捶之,即是捶龙:早起空腹饮温开水,边捶边饮,由于身体受到震动,水从口中喷出,谓之“泻玉”(起洗胃作用)。经过一番捶打喷吐,骨松筋舒,里外通泰,倘若哪天不这样折腾一阵,浑身便紧巴巴地难受。几十年下来,我几乎
我爱好旅游,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带孩子游玩。每次旅游归来,双方老人都搶着看我们的照片,那时我读懂了老人们的渴望。  后来孩子读高中住校,每个周末就成为我们带老人出门旅游的日子。第一次去抱犊寨,带上了我婆婆。考虑到老人年龄大了,我建议坐缆车观光,婆婆一口回绝:“出来爬山,却坐那个铁匣子,不如自己爬上去。”  妈妈听说我带婆婆出去玩,羡慕得很:“我比你婆婆年轻十多岁,下次出去玩,能跟你们一起去就好了。
“摔”:三分之一老人都摔过  老年人由于身体平衡性的降低,视力听力的下降等,很容易摔倒;老年人骨骼含钙量降低,骨骼变硬变脆,摔倒易造成骨折。同时身体的自愈能力下降,骨折后不易康复,这也是老年人怕摔的一大原因。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老年人最怕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牙口不好,最好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心情不好的危害就更大了,孤单自卑等负面情感长期郁结于心,会造成气血
杨王孙是汉武帝时人,以死后裸葬而闻名。  这位老兄家境富裕,平时极注意养生,凡能想到的各种办法无所不至。但在病重临终之际吩咐儿子说,“吾欲裸葬”,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去办,到时用布囊裹住尸体,入地七尺,然后从足跟处引脱布囊,盖上泥土,这样我能早日回归自然。儿子很为难,从命吧,于心不忍,但父亲的话似乎又不能不听,于是请父亲的好友祁侯帮着做说服工作。  祁侯给杨王孙写了一封信:聽说你病了,我因事忙无法
2015年11月10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逝世,享年96岁。这位深受民众爱戴的德国总理,在世界各国政要中,即使不算最长寿者,也是长寿者之一吧。  施密特逝世以后,网上出现了不少有关他的资料,文字的、影像的都有,其中有一个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2015年1月4日,新浪网采访了梅兆荣先生。梅先生是资深翻译家,参与了施密特《与中国为邻》《未来强国》《大国与它的领导者》三本著作译成中文的工作。梅先生
炒菜之后控會儿油。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装盘。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非常适合这种方法。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  拌凉菜时最后放油。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  煲汤后撇掉上层油脂。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后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大大减少油
一位老专家披露了一件往事:那时,他还不是专家,一位级别挺高的老干部因为咳嗽来找他看病,他检查发现没有大问题,就让老干部回家多喝点白开水。结果老干部觉得自己没得到重视,跑到科主任那里去告状,科主任马上安排老干部住進了高干病房。不就是咳嗽吗?止咳!吃了止咳药,确实不咳了。但痰咳不出来,变成肺炎了!不就是发炎吗?消炎!大量消炎药一用,炎症消退了,但是火毒出不来,变成急发性肺源性心脏病了!得了心脏病,喘不
2016年3月4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在上海去世,享年99岁。这位“中国之莺”用真挚的感情和一个又一个音符,完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  不“关门”的终身教授  周小燕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她说:“既然是终身教授,就要干一辈子,干到底。”  1949年,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活。  周小燕的老伴张骏祥說:“小燕除了躺在床上睡觉,其余时间全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