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有的是单幅插图,有的配有两幅或两幅以上的插图。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课文不可或缺的成分,好的插图能从视觉上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的确如此,插图也有表达能力,虽然它的表现形式很直观,但也是编者和作者某种意图的写照,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言语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插图进行有效运用,以此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教材插图,促进语言理解
  大多数词语只要放在语境中,我们都能明白词语的含义,但也有些词语即使是放在语境中,词语的意思也不够清晰。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时间推移导致其语义发生了变化,也有可能是地域文化等原因造成的理解差别。如果出现了语境中难以理解的词语,不妨转化视角来研究插图,往往也能发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其实作者在选择插图时,已经将词语的释义囊括其中,其目的正是为了引导学生打破句子的局限性,从插图中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让学生对文章“言”和“意”的理解都更为深刻。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有两句描写小儿闲适生活的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很多学生对这里的“无赖”一词的含义产生了疑惑,这个词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贬义词,指蛮横无理,作者辛弃疾用“无赖”一词形容小儿,难道是贬义吗?如果是贬义,为什么要说“最喜”呢?我们通读上下文发现并没有相关的解释说明。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看看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小儿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小儿在说什么做什么,这幅静止的插图在学生们的想象中灵动了起来。学生们一边想象,一边饶有兴趣的交流,他们仿佛看到小儿悠闲地卧着,一边唱歌,一边晃动着小腿,手里剥着莲蓬,吃的时候还发出赞叹的声音……想到这里,大家不再怀疑“无赖”是一个贬义词,绝对是用来形容小儿活泼、调皮的褒义词。这幅插图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联想,学生通过自己构建的意象了解了“无赖”一词的解释,理解的过程趣味十足。
  运用教材插图,引导感情朗读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我们不能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很容易由于自己的感情色彩对词句的意思产生误判。插图中有很多暗藏的人物情感线索,我们只要稍加挖掘就清晰可见。这些线索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些线索,人物的情感也就跃然纸上了。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朗读,就更能读出文章的条理,一个个文字仿佛变成了路标,沿着这些路标,学生就能找到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嫦娥奔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段文字极富美感,学生初读这段话,被文中景色吸引而陶醉其中,将文章读的绘声绘色,而这种欣赏美景的朗读思路显然与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不符合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会发现,飞在空中的嫦娥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她目光呆滞,表情哀伤,双手酥软无力,丝毫没有对月亮的向往,反而是对地面无尽的留恋。掌握了这些情感,学生再次朗读时,语气就哀伤了很多,他们读出了嫦娥的伤感和留恋,也读出了对嫦娥同情的情绪。
  有了插图的辅助,教师不用花大力气对学生的朗读加以纠正,学生只要看到插图就能对文中人物情感有清晰地认识。
  运用教材插图,提升表达能力
  运用教材插图,训练表达能力 除了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想所感有序地表达出来,这对提高学生语言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受到阅历、词汇等限制,在写作或是口语表达中大都存在简单表达、无序表达等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运用教材插图,培养表达能力 《古今贤文》(读书篇)记载:“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活学活用。阅读其实是一个素材积累的过程,是为写作服务的。课文插图有着丰富的意蕴,能启发人的遐想,因而从插图中提取写作素材也是教师常用的写作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文章内容与插图之间语言联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迁移表达。
  例如,《少年王冕》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教师可以先介绍这段话的写作方式,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的,色彩十分鲜明;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插图中有但文中没有描写到的,学生找出了水牛、蜻蜓、柳树等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景物,找出它们的特征,按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有层次感和色彩感的文章。
  教材编者和插图作者设计插图一定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揣摩其用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材插图资料,发挥教材插图更大的语言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其他文献
广州的江女士国庆前刚参加完学校家委会竞选活动,她感慨道,本以为家长们会拼身价、拼职位或者拼关系,没想到杀手锏竟是“学习”.江女士表示,通过这次家委会的竞选,她意识到孩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我的人生信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一路走来,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奉献着一生中最美的青春时光!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难以忘怀,难以割舍。  扎根教育,无怨无悔  因为喜爱教师这个职业,所以走上了三尺讲台;因为拥有教师这个称号,所以要坚守心中的理想。教师工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对象决定学校学生个体差异显著,传统的集体教学不能满足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儿童的需要。产生的后果,就是班级中无法跟着集体教学进度的学生,在一节课的
在农民合作组织运营风险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多个变量进行综合评价,如涉及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组织风险等的众多个指标。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组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
在90年代的早期,商务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又称为商业智能或业务智能)应用在几个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例如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和使用的指数级增长,从主机生成的运
文章是对宋茨林先生发表在《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的《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包装——“屯堡重塑”中的热点和冰点》一文中一些观点的应答。针对宋文的某些质疑,文章解释文
近两年热播的纪实电视片《爸爸去哪儿》吸引了不少观众,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便是忠实的观众之一。我们被片中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悲伤所感染,羡慕之余更多的是喜爱。5个爸爸带
这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也称小茅盾文学奖)得主黑鹤的一部自然随笔。在经济不断发展、都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而破坏环境的行
我对童喜喜的说写课程的研究,对通过说的途径来提高写的做法非常感兴趣,现在我通过美国教育中对口才、写作等做法的介绍,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大家都知道语言学习基本上归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