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磁铁矿金属化还原-选分-电热熔分新工艺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进行了金属化还原-选分-电热炉熔分实验,考察了磁场强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碳比、还原煤粒度对金属化还原及磁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50 mT、还原温度1 350℃、还原时间60 min、配碳比1.0、还原煤粒度为-75μm时,金属化还原后产物及磁选分离磁性物质、非磁性物质的各项指标最佳,进一步进行电热炉熔分可实现铁钒分离.新工艺达到铁钒钛资源高效分离要求,铁钒钛收得率分别为95.07%,71.60%和80.08%.
其他文献
0-1测试方法是一种新的可直接作用于时间序列的二元混沌识别方法,通过对Chebyshev映射进行混沌检验,验证了其有效性.运用该方法对东北地区106个气象站1958-2011年逐月降水序
为解决大规模服务选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蚁群优化(HACO)算法.该算法先采用动态skyline服务查询过程过滤抽象服务类相关的冗余候选服务,以大力缩减空间提高查找效率,然后利用
采用传导与辐射耦合传热模型,对快速热处理工艺中晶圆片内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SiO2沟槽宽度和沟槽排列密度对晶圆片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O2沟槽宽度相同的
提出一种基于开放网络环境和用户协同过滤的可信Web服务推荐方法 TWSRCF(trustworthy web service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首先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亚波长周期性银狭缝结构的中红外透射率进行了数值研究,并通过考察电磁场和坡印廷向量分布对TM波垂直入射条件下所选择狭缝结构的透射行为进行了深入探
以剥采比最大境界为基础,使用锥体排除法,逐步排除满足增量大小且平均品位最低的部分,得到一系列地质最优境界和对应境界的地质最优开采体序列.使用动态规划法得到每个境界的
以经过铸造和热挤压的Mg-Zn-Ca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对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采用仿生法在该合金表面形成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利
乙酰胺法快速检定外用药品中绿脓杆菌曾有报道[1,2].但其采用将培养液离心集菌后,加乙酰胺培养基培养后进行鉴别,操作较繁,易造成污染及菌损失.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冷却模式下变形温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可促进铁素体的转变,使马氏体形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