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本是褒义词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肮脏”一词在今天只有一个意思:不洁净。但在古代,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肮”本义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种死法叫“绝肮”,即割断咽喉而死。“脏”本义是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比如内脏、五脏。“肮”和“脏”组成一个连绵词“肮脏”,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高亢刚直的样子。东汉赵壹的《疾邪诗》中写道:“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伊优”是逢迎谄媚的样子,《康熙字典》解释“肮脏”为“婞直之貌”,“婞直”即倔犟、刚直。小人善于逢迎谄媚,因而得以升堂为权势的座上客,而高亢刚直的君子不受重视,只能倚在门边。
  “肮脏”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身躯肥胖的样子。北周庾信的《拟连珠》中写道:“肮脏之马,无复千金之价。”
  大约从元明开始,“肮脏”一词逐渐演变出糟蹋、卑鄙丑恶的意思,尤其在戏曲和话本小说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后来又慢慢演变出不洁净的意思。到了清朝,“肮脏”已定型为今天的语义,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肮脏,俗为不洁者为肮脏。”这一语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肮脏”最原始的语义则慢慢湮灭,不再为人所知了。
其他文献
汉代“纯文人”中,我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都是司马相如。他的文才,自不用说;他的性格,大有可爱之处。最有意思的是“当垆卖酒”这一出,几近无赖,然而无赖得有风度。顺便说一句,当初他勾引卓文君,是看上了卓老太爷的家产,不过结尾圆满,历代不以为乱。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卓家在临邛。他把卓文君拐到成都,等了些日子,不见被迫做了老丈人的卓王孙送来一个大子儿。京剧里有几句词,“老爹爹百般施辣手,他那里皱双眉借酒
期刊
晋文公重耳当上国君后,要封赏那些在流亡年代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但“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子推没有向晋文公邀功请赏,晋文公也就真的把人家给忘了。  介子推是什么人?在重耳四处流亡的岁月里,他一直对这位落难公子忠心耿耿,甚至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给重耳吃。但介子推是乱世里的高人,品格高洁,他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感觉非常厌恶。于是,他决定带着老母亲退隐山林,安静地走开。在决定退隐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有一个人赶夜路,不小心碰见一个鬼。这样的桥段若放在国外的恐怖片里,鬼多半是个索命鬼,人也一定很倒霉
期刊
京城第一个电话局诞生  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攻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北京城可就乱开了。第二年,有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趁“庚子之乱”擅自把自己在天津租界里经营的电话业务延伸到了北京,在城里的东交民巷架设电话线路,并在东城船板胡同设立了“电铃公司”。这就是北京最早出现的电话公司,是由外国人经营的。  丹麦商人的电话业务对当时清廷已经开办的电报局业务冲击很大,激起了以李鸿
期刊
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抗战时期都到了昆明,房舍紧张,地皮难觅,干脆三校合一,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人称西南联大。今天去看联大的旧址,大抵是些废弃的庙宇和草房子,比今天任何一所最烂的学校都要差上一百倍。但是,这所大学却大大地有名,要论教学质量,今天还真没有哪所大学超过了它,从这所大学走出来的几位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他们到了美国,就学业而言,没有什么课再值得上了。  但是,即使这样一所大学
期刊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认为,“父母官”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老百姓才是所有人的“父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在“坐稳了奴隶”或“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旧时代,等级森严,地方官员呼风唤雨,权力不小。老百姓遇到恶的地方官,只能自认倒霉;遇到好的,算是幸事了,自然便有百姓感恩戴德地称其“父母官”,甚至“青天大老爷”。那些为民办好事的官员,听着“父母官”这样的词也挺受用。在他们看来,那是一种尊重
期刊
吴三桂空酒坛装石灰伏击李自成  吴三桂在山海关下联手清军击败李自成后,尾追李自成到北京。吴三桂得悉农民军要向西撤退,先在西山设下疑兵,找了几千个空酒坛子,里边装满石灰,秘密地埋在西去的必经之路上,上边盖上浮土,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万马齐驰到此,马足踏到坛子上,马匹受惊跌倒,后边的骑兵压在前边人马之上,石灰腾起,迷住人眼,吴三桂的疑兵趁机鼓噪,农民军阵脚大乱。吴三桂率兵追击,农民军把辎重、妇女全部抛弃
期刊
1934年8月,卢作孚在《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中,第一次把自己主持的各项主要事业称为创造现代社会生活的试验。这“试验”的概念和方法是卢作孚将中国历史文化中注重“践行”的传统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杜威实验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知道,蔡元培和黄炎培是最早向中国学术界、教育界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先驱。早在1912年和1913年,蔡元培和黄炎培就先后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学校教育采用实
期刊
清华百年校庆举办了一个超级隆重豪华的典礼,这所名校什么时候建成“世界一流”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在我看来,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或许就可以称得上“世界一流”,至少是离“世界一流”很近。在历数清华灿若群星的人物时,有一个人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服务清华近四十年、执掌清华和西南联大十七年的梅贻琦先生。  梅贻琦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但在大陆,他的一生行为并不被太多人了解,这或许是和他
期刊
有关元宵节的长短和来历,历来说法不一。在明朝是从初八到正月十七;在宋代是五天,在唐代是三天。汉朝则跟现在一样,是一天。不过无论长短,这个节似乎都与敬天、祭神有关。  有一种说法,元宵节的前身是汉代民间的“火把节”,乡民在田间持火舞蹈、祈福,以求庄稼能避开虫害。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此后它的祭祀成分不断加重,汉武帝开始,在这一天祭祀至尊天神“太一”。到了东汉,受佛教影响,汉明帝又下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