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以此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兴趣越浓,他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认真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有趣、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老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篇,可以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好的倒烟,能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诱发到活动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直接趋向目标。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师生共同做游戏猜谜的方式。我让一个学生随意想一个数,不要讲出来,然后按照一定的运算,如将这个数减2乘9得多少,只需将运算方法说出来,教师即刻就能猜出这位学生所想的数。随便请两位同学再想一个数,让老师猜,结果老师总是没有猜错。“真奇怪”!老师怎么会猜出我想的数字呢?这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把话题一转,“欲知奥妙,得从列方程解应用题开始”。学生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期待讲课。
  二、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常言道:“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思考是由问题引出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知道在关键处、思维的转折点设疑,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周长和面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吗?(2)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相等,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讨论,发表见解。学生不仅能给自己出一些计算周长和面积的问题,而且通过实例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由此可见设计出好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欣喜,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三、 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思维是需要感情性料做基础的。根据小学生好动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难易抽象程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具和字具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试着拿出一些圆柱和圆锥,让同学们分组实验,将空圆锥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内,看能不能刚好倒满,需要几次,结果有的小组三次刚好倒满,有的小组不能,我再引导观察,三次刚好能倒满的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三次不能刚好倒满的是什么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同学们深刻的地掌握了圆锥和圆柱的关系。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觉积极地用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时间到认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运用形象的焦距、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将有关知识、问题、内容用形象的实物教具的手段,把学生带到具体、形象的情景中去。
  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用平行四边形演示器,引导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在底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着高得长短变化而变化,高越短时,形状越扁,面积越小;当高为零时,面积也为零;当演示器的高最大时,就变成了长方形。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高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说,好的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一个“趣”字动脑筋,千方百计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找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与现状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求解思维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兴趣,为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主要研究口腔环境中采用滑动机制内收前牙及远移尖牙阶段正畸不锈钢弓丝机械性能、表面摩擦力及表面形构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择两种不同0.019”*0.025”不锈钢方丝(分
电压门控氯离子C1C家族成员在不同的生物类群中均有分布,并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稳定膜电压、离子转运和细胞器酸化等。C1C家族成员的重要性表现在某些氯离子通道基因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