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例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材料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归纳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一、要点归纳的方法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本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如2000年高考语文卷第21题“这篇散文(《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是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归纳。而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上的长城,其中有这样三句话: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上三点:①一卷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可以归纳为“开放,自信”。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如: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读上文,你认为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这是2003年全国卷的第19题。从这段文字看,最后一句是小结句,“童年的烙印”就在该段的前几句中。前两句是领起性质的句子,打下“烙印”的应在这两句之后。中间的四句话分别为一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父亲”、“母亲”“亲族”的爱;第二层说的是家乡的山水草木;第三层说的是“悲欢离合的家史”;第四层说的“邻里乡情”。据此,本题的答案是: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如果不对这段文字作层次分析,不凭借文中的词语,就会像许多考生一样,比较容易的题目也得不到好分。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本材料,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本材料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二、要点归纳强化训练
  
  读下列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标点除外,不超过16个字。)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概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三个“最”。(每条不超过6个字)
  在万众期待中,“鸟巢”昨天首次迎来八方来客。记者与上万名观众一起,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这个“庞然大物”。“鸟巢”不愧为奧运会的主体育场,除了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奥运会场馆外,细心品味它的服务、设施,其间也有许多“最”。
  此前采访“好运北京”测试赛时,记者已经体会过了严格的安检,然而昨天进入“鸟巢”时记者才发现,真正的奥运级别安检从这一刻才开始。记者被要求打开背包及笔记本电脑接受检查,并被要求取下笔记本电脑及照相机的电池以确认没有夹带其他违禁品。女记者携带的保湿喷雾剂更是需要喷到脸上试一下才能通过。
  外表刚硬的“鸟巢”,却有着非常温情细致的“內心”。记者走进这座建筑物后,发现场內的各种特别设计和设备,都能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温情和呵护。在看台几个醒目的大红台面上.有多个银色的摁压式水龙头,观众只要轻轻摁一下,就能喝到纯净甘甜的饮用水。卫生间的门口贴上了卡通标志,很是醒目、漂亮。
  答: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三)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遭受沙尘暴袭击;南方有些城市出现泥雨天气。几十年来,我们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为何沙尘暴和沙漠化愈演愈烈?由于人口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承载率为50%—12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见脊梁”的荒漠化地带。另一方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防治沙漠化的经费相对于广袤沙源地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国家林业局计划采用三项重要措施来遏制沙化土地扩展,使“沙进人退”的局面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第一项措施是,在我国沙化严重推进地带开展大规划的防沙治沙工程。第二项措施是依法治沙。第三项措施是建立起荒漠化动态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归纳出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所产生并愈演愈烈的三个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中学生渴望友谊、理解、独立。
  (二)①占地面积最大 ②安检最严格 ③设施最人性化
  (三)①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②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
其他文献
一、临场高考的总原则   1. 审清题意审题时请重点关注“任意”、“存在”、“唯一”、“当且仅当”、“至少”、“至  多”等关键词,尤其注意题中()内已知条件的使用. 正确审题包括:如何正确领会题意及如何挖掘隐含条件.   例1设集合 ,都是M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 , ( , ),都有 ( 表示两个数 中的较小者),则k的最大值是 .   【分析与解】本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领会题意.
期刊
一、委婉语  委婉语就是用温和的、间接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来替换那些被认为是令人讨厌的、粗野的或直率的词语。委婉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因此,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委婉语使用范围和特征如下:  1.避免僵化,改用积极词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也出现了不少委婉语。这些委婉语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品行、成绩的评价上,其目的是避免挫伤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起到激励学
期刊
例:设函数y=f(x)定义在实数集R上,则函数y=f(x-1)与y=f(1-x)的图像关于()    A.直线y=0对称B.直线x=0对称  C.直线y=1对称D.直线x=1对称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考察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由于对称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所以一直以来受到数学教师的青睐,在各种试卷中频频出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但是许多人认为是B,经过分析发现了引起同学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考生在完形填空解题中常常存在着诸多的失误。如何才能减少完形填空题的失误呢?除加强必要的训练之外,还要明确常见的失误原因,才能对此作出相应的对策。现根据平时考生的解题情况,将易错的类型加以归纳,并提出相应的解题对策,旨在对大家解题有所帮助。  一、忽视上下文联系造成的失误  完形填空题所提供的是一篇具有完整的语言信息的短文,其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
期刊
根据2009年高考江苏卷数学科《考试说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为最高级(C级)要求,本文探讨以圆为背景的平面向量数量积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1 静态问题  1.1直接求解型  例1.在半径为1的圆上按顺序均匀分布着点A1,A2,A3,A4,A5,A6,则  .  解析:如图1, ,  同理可得其余五项均为 ,故所求结果等于3.   点评:本题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直接求解,要注意向量的夹角(共起
期刊
平时我们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少同学仅仅着眼于所提供的语言点,而忽视其理由的论述。其结果写出的文章往往给人以不完整的感觉,所以总显得单调、泛味,缺乏一定的说服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在文章中增添一些理由的陈述呢?现结合一些书面表达和个人的感受谈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理由的陈述。  一、根据提示、展开想象  在进行书面表达时,不少同学很少去关注如何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做出合情合理的陈述,使自己所写的内
期刊
古人读书,首先要学的便是断句,所谓“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其次就是在正确断句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对于今人而言,这便是翻译;最后才是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观点与态度。    一、关于断句    断句,就是明辨句读,它需要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此,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常见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借助句子成分断句。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有主语、谓语和
期刊
温馨提示:2009年江苏卷的《语文考试说明》,文学作品阅读增加了新的要求:“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今年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以下一组训练,就是这样设计的。    下文内容我们在《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中读过,请联系所提到的“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儒家“仁学”在文化
期刊
1.人物评价    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分析】这类题要求我们要了解每个人的思想性格、观点主张、作品风格。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力求在
期刊
(一)《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二)《子产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