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目标检测式教学模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学中,我们探索建构出了目标揭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目标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本模式基本程式(操作)
  
  1. 目标揭示
  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因此在课堂上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当必要。
  对于如何揭示一堂课的目标,我们也做了尝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目标的揭示是直接的陈述表达,例如要掌握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培养怎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点模糊,不知道怎样去达成。于是我们采取了目标问题化的形式,把每个目标都以问题的形式来揭示,这样一来学生就很清晰地知道要他们干什么了,从而在课堂上就会关注相关的内容了。
  2. 学生自主探究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陈旧的观念,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师生互动、注意引导、注意宽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本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开展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拥抱美好的未来》(九年级)的主题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 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还提出了哪些要求? 十年后的我们将会是……
  这种探究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了简单、机械化的解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而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汇聚,智慧在碰撞,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设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信息。学生通过发现、选择、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新知。经历这一探究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从终身学习能力、世界眼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等方面形成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3. 教师点拨
  这个环节是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也是对教材的回归。学生在经历了自主探究环节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看法,而这些观点看法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拨开云雾,对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进行明理矫正。这样课本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帮学生建构知识,从而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
  4. 目标检测
  这是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的环节。完成了以上的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这需要进行检测。对于知识技能性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题目来考察。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在检测上相对比较复杂,因此这个环节必须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例如,在学习探究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九年级人教版)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完成:“承担好为人子女的责任(一个星期的时间),并请父母进行评价‘我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这种检测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从而也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本教学模式收到的效果
  
  1. 有利于知识的自行生成和发展。本模式关注通过师生互动而自行生成新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可能表现得异常精彩,从而营造出全新的课堂知识氛围。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本模式往往以生动的问题情景、真实可感的生活题材、新鲜有趣的现象展示、自主求解的宽松氛围、快乐的过程体验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力,诱发探究欲望,产生思维动力。
  3. 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表现、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质疑、解问等探究活动本身就蕴含着创新体验,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绪、灵感受到激发,产生出很多新的东西。
  4.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模式中,学生自主探究、情景分析等最终都回归到了日常的实践当中来。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和动漫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发挥两个专业学生的特长,以游戏开发课程为切入点,按照游戏开发的工作过程,进行计算机类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整合教学。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原发于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的以浆细胞增殖为特点的恶性肿瘤,是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生率
目的:在最高和最低值之间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200例大样本病例对照,最后,参照试验结
目的:观察腰椎曲度变直时各椎体内MR信号特点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并观察腰椎曲度变直组33例病人的MR图像资料,并与对照组(曲度正常)30例正常人MR图像资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