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5 m立式风洞尾旋试验3维场景复现软件

来源 :兵工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直观展示风洞尾旋试验结果,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基于OpenSceneGraph 3维渲染引擎设计一款软件。以模型数模与位置、姿态角、舵偏角等数据为输入,将尾旋试验过程3维复现,并可自由调整观察视角、控制渲染速度、导出尾旋动画。结果表明: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气动中心Φ5m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有效提升试验效率和数据分析体验。
其他文献
学位
传统的挟沙冲蚀试验台与风沙风洞难以构建均匀风沙流场,难以准确反映风力机叶片的风沙磨损特性。因此,在改造的风沙风洞中,通过对风力机叶片平板试样开展涂层冲蚀磨损试验,探究不同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及有效截面质量流率对风力机叶片涂层材料冲蚀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有效颗粒质量流率一定时,在相同冲击速度与冲击时间内,磨损量在冲击角度约为30°时达到最大。小于30°时,磨损量随冲击角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大
我国疆土辽阔,人口稠密,环境、资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高速列车(High-Speed Trains,HST)符合我国国情。当前,尽管我国高铁建设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在过去的建设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然而关于高速列车行驶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优化控制等基础应用研究仍是科研热点和难点。综合我国高速列车发展的需求和面临的形势,深化高速铁路相关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研
针对可移动+升降+开放式风洞,构建了基于皮托管和微差压变送器组成的测量系统,并运用最大风速、风速不均匀度和风速稳定性等测试方法,对可移动+升降+开放式风洞进行实际测试,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可移动+升降+开放式风洞试验段最大风速大于55 m/s,流场不均匀度小于2.5%,大部分区域气流稳定性系数小于1%,流场品质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得到风洞流场风速、均匀性、稳定性与风洞升降高度的关联
我国低风速风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低风速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低风速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鸟类通过弯掠翅翼可以在低风速时自由控制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受鸟类翅膀弯掠形状的启发,研究低风速区弯掠叶片风力机的气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7m/s来流下,以直径为400mm的DTU-LN221翼型直叶片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对直叶片进行弯掠设计,通过CFD仿真计
对气动性能、总体结构、各部件及系统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够实现对新型航空发动机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测试则是贯穿发动机试验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只有通过测试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发动机的状态和性能。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是集流体力学、热力学、计算机、电子学、控制学、材料学、结构力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无论在研制过程中,还是在批产、使用过程中,发动机试验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期刊
目的 探讨PIV示踪粒子添加方式对管道流场的影响,寻找最合适的添加方式。方法 对比单管、多管、L型管加注示踪粒子的方式,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L管加注示踪粒子在各流量下对流场的影响均较小,但粒子在管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几乎全部集中于管道中部。多管加注示踪粒子对流场的扰动与其他方式相差不大。结论 L管示踪粒子集中在管道中部,不利于PIV全管道截面流态测量,多管加注的示踪
学位
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是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龙飞船作为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代表,不仅实现了重复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发射成本,而且采用了垂直回收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定点着陆回收。我国面临着发展新一代载人飞船以满足长期大量人员物资的天地往返需求。研究龙飞船的相关气动性能对于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载人龙飞船为例,对钝头体类
基于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了0°~90°风向角范围内宽厚比为1∶4矩形柱的气动特性,得到了其风压系数、气动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阻力系数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升力系数的绝对值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平均扭矩系数分别在α为55°和85°时取得极小值和极大值。脉动气动力系数在α≤25°时整体较α>25°时大。斯托罗哈数在α为15°~35°和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