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864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术式效果。方法:对8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选择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864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具备临床症状者643例(74.4%),无临床症状者221例。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86.03%)。结论: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定期查体可早期发现。术式应以年龄、对生育功能的要求而定。要尽量选择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尽可能保留卵巢功能。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术式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64例,占妇科同期住院5061例的78.08%。年龄23~62岁,平均42.5岁,其中41~52岁513例。有临床症状643例(74.4%),其中月经过多251例,周期缩短及经期延长225例,下腹坠胀痛60例,腹部包块54例,痛经42例,不孕11例。无临床症状,经查体发现者221例,其中合并妊娠者12例。
  处理: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合并妊娠者先采取终止妊娠,待月经复潮后再行手术。术式:全子宫切除术404例,次全子宫切除术28例,全子宫并双附件切除术38例,全子宫并单附件切除术102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8例,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并单附件体切除术21例,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5例,肌瘤剔除术64例,阴式子宫切除并阴道壁修补术5例,经阴道黏膜下肌瘤摘除术29例。29例属带蒂黏膜下子宫肌瘤,17例肌瘤嵌于颈管内,12例脱于阴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坏死。全部经阴道摘除术,无1例发生大出血。
  
  结 果
  864例子宫肌瘤术后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子宫肌瘤。其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83例(9.56%),囊性变25例(2.85%),感染坏死12例(均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宫腔);合并卵巢良性肿瘤34例(4.0%),2例合并卵巢浆液囊腺癌,1例合并输卵管癌。
  
  讨 论
  子宫肌瘤以40~50岁妇女多见[1]。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本组资料说明,生育期妇女定期查体是早期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措施,辅以B超检查可以提高诊断效果。
  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年龄>40岁,无生育要求者。方法:子宫圆韧带、附件按常规方式处理后,剪开膀胱子宫膜反折,略向下分离膀胱,在子宫峡部水平处理子宫血管。于子宫血管结扎部位稍上方环形切开宫颈筋膜,用力向上牵拉子宫,呈锥行向下切至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将子宫全部切下,碘酒、酒精消毒宫颈筋膜阴道顶端,0/2可吸收缝合线荷包缝合宫颈筋膜阴道顶端,再荷包缝合宫颈筋膜腔,宫颈筋膜顶端用7号编织丝线间断缝合,形成一个新的实体宫颈。术式优点:①克服了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破坏盆底完整性、可能发生阴道脱垂、缩短了阴道、性生活可能受到影响[2]的缺点。②切除了宫颈癌的好发部位——鳞柱状上皮交界区[3],消除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③不需要充分分离膀胱,不需处理宫旁组织及主骶韧带,降低了损伤膀胱、直肠、输尿管的危险,故并发症少。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此术式与日后妊娠关系重大,要注意子宫切口的选择,瘤腔的关闭、止血一定彻底。剔除中如穿透宫腔,术中宫腔内放置节育环,防止术后宫腔黏连。术后避孕半年即可以妊娠。
  卵巢的去留:对于已绝经或接近绝经者,原则上行双附件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对卵巢功能认识的逐渐提高,特别强调卵巢正常,应尽可能保留。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9-293.
  2 左常婷,刘新民.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4):183.
  3 黎培毅,刘宏伟,杨延林.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1):36.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1年至今共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8岁,ASA1~3级。均有腹痛、高热、黄疸、神志淡漠或不清、血压低、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方法:手术前充分了解感染性休克的程度及治疗情况,积极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维生素K120~50mg。 入室后监测ECG、NIBP、SPO2、MAP、CVP, 行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例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46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观察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这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微创介入科8年来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268节,其中男121例,女79例,男∶女=1.5∶1;年龄22~72岁,平均47岁。  突出的部位和节数:根据临床表现和CT或MRI检查确诊病例, L4~565例, L5~S133例,L3~4、L4~526 例, L4~5、L5S165 例,L3~4、L4~5、L5~S111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190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3 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提高结肠憩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21例(67.7%),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发生率(71.4%)显著高于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出血和穿孔发生率(93.3%和20%)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分别为33.3%和0%),P60岁者21例(67.7%),年龄60岁组左半结肠憩室发生率(71.4%)显著高于60岁组左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改良手术的优点。方法:392例病人在骶管麻醉或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下,针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不同类型,分别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根治术、挂线引流根治术、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根治术。结果:改良手术一次性治愈率为99.5%,肛瘘形成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而愈。结论:改良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小,缩短了病程,费用低。  关键词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改良手术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吉妮GyneFixIUD用于紧急避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方法:以100例无保护性生活后120小时内放置GyneFixIUD者为IUD组,术前行尿妊娠试验检查,排除已有妊娠;另110例无保护性生活后72小时内口服左炔诺孕酮(LNG)0.75mg,12小时后再口服0.75mg者为LNG组,服药前行尿妊娠试验排除已有妊娠。结果:IUD组经产妇比例高于LNG组(P>0.05),紧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干预性措施阻断HBs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以提高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率。方法:对36例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进行干预;对照组34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的HBsAg阳性孕妇,其婴儿HBsAg阳性率为8.3%,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HBsAg感染率61.7%。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采取干预性措施可降低婴儿感染率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宫颈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35岁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2%。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②全部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9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分娩总数为1821例,其中羊水过少51例,发生率2.8%;年龄20~41岁,平均27.2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8例,孕周<37周1例,37~39+6周23例,40~41+6周26例,≥42周1例,均为单胎。  诊断标准:B超检查显示羊水最大垂直径(MCP )≤3.0cm,或羊水指数(AFI)≤8.0cm,作为诊断羊水过少的临界值。临床检查扪及子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的效果。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枕后位、枕横位6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等仍不能转为枕前位,对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给予徒手纠正。结果: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改善胎头俯屈,减少难产发生,成功率76.7%,效果明显。结论:及早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