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论述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加工》课堂中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出,只有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机械加工》;教学方法
《机械加工》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含盖了金属材料、机床、刀具、夹具、加工精度、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内容,这些对于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学生来说,都是特别陌生的。再加上学校的实训场地及设备都很有限,所以仅凭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各部分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应用,使各种机构的动画,甚至是真的设备完全展示在黑板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简单介绍一下。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的贯穿于其中;二是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一样,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作者用呼吸作用的教学来说明这一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我认为还有以下独到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厌倦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恰好具备了这些特点。比如在讲铣床时,学生根本就没见过设备,我先将真的铣床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各部分结构及作用介绍一遍,再将各部分的运动做成动画,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包括主运动及各种进给运动的配合情况,然后再放一些实际的工作录像,看看工人是怎样操作的,这样使学生完全了解了设备的应用情况,哪个是铣刀,哪个是工件,它们又是怎样配合完成切削任务。看着一层层金属被切下来,各种不同形状的工件被加工出来,他们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了过去,就象身临其境,自己就是现场的操作工,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提高课上时间的利用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频繁使用板书,特别是对于一些机构的绘图,会耽误更多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无事可做,不能主动去跟着老师思考,越听越困,甚至有的学生就睡着了,想再集中精力学习就很困难了。而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些弊端,我每次都将需要的机构图做好课件,课上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下一内容的画面就马上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使学生没有时间让大脑开小差儿,就更不能睡觉了。同时,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开动大脑,做一些思考题,比如:通过观察思考(1)铣床适合加工什么样的表面?(2)在实际应用中铣床和车床有何区别?(3)车床和铣床均不宜加工的件(例如螺旋槽)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加工呢?等等。让学生通过看长见识,开阔视野,再学会独立去思考。另外,也拉近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为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一年来,多媒体被引入《机械加工》的课堂,丰富了课堂内容,为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将老师主动的“灌”变成了学生主动的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高效率。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学生做笔记难,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教案、录像带等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课堂上教学节奏比较快,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老师不可能把讲过的内容重复一遍,加之多媒体教室的光线偏暗,学生很难做好笔记。
2.教师无法即兴发挥,缺乏交流、互动。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语言,并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来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只能十分被动地跟着课件“走”。
三、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我的课堂上确实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但它也有自己的弊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这种形式,而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不论什么内容,统统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是在需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媒体形式,传统的板书不能丢,师生互动更不能少。而是将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讲铣床附件——万能分度头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用多媒体让学生熟悉它的结构及用法,将实物图,包括各个部件都展示在投影仪上,逐一讲解各部分的用途;(2)将传动系统图展示给大家,第一步锥齿轮传动,将运动分别传给主轴和侧轴,第二步直齿轮传动将运动传给蜗杆,第三步蜗轮蜗杆传动改变传动方向和传动比,要求大家必须记住1/40的传动比;(3)放分度头的工作录像;(4)实际应用计算:将例题及分度盘的孔圈数展示在投影仪上,板书讲解计算方法,在讲解中穿插提问;(5)思考:螺旋槽怎样加工?锥齿轮怎样加工?(同学先思考、讨论后说出想法,再继续讲解。)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又不乏与学生的沟通。
总之,多媒体对我的课堂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它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确实给我的课堂带来了“乐学”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机器,不能喧宾夺主,来掩盖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课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学习过程,多媒体只是辅助认知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多媒体,更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思考,因此,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而是要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来优化我们的《机械加工》课堂。另外,多媒体教学方法发展很快,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机械加工》;教学方法
《机械加工》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含盖了金属材料、机床、刀具、夹具、加工精度、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内容,这些对于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学生来说,都是特别陌生的。再加上学校的实训场地及设备都很有限,所以仅凭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各部分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应用,使各种机构的动画,甚至是真的设备完全展示在黑板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简单介绍一下。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的贯穿于其中;二是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一样,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作者用呼吸作用的教学来说明这一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我认为还有以下独到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厌倦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恰好具备了这些特点。比如在讲铣床时,学生根本就没见过设备,我先将真的铣床图片展示给学生,将各部分结构及作用介绍一遍,再将各部分的运动做成动画,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包括主运动及各种进给运动的配合情况,然后再放一些实际的工作录像,看看工人是怎样操作的,这样使学生完全了解了设备的应用情况,哪个是铣刀,哪个是工件,它们又是怎样配合完成切削任务。看着一层层金属被切下来,各种不同形状的工件被加工出来,他们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了过去,就象身临其境,自己就是现场的操作工,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提高课上时间的利用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频繁使用板书,特别是对于一些机构的绘图,会耽误更多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无事可做,不能主动去跟着老师思考,越听越困,甚至有的学生就睡着了,想再集中精力学习就很困难了。而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些弊端,我每次都将需要的机构图做好课件,课上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下一内容的画面就马上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使学生没有时间让大脑开小差儿,就更不能睡觉了。同时,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开动大脑,做一些思考题,比如:通过观察思考(1)铣床适合加工什么样的表面?(2)在实际应用中铣床和车床有何区别?(3)车床和铣床均不宜加工的件(例如螺旋槽)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加工呢?等等。让学生通过看长见识,开阔视野,再学会独立去思考。另外,也拉近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为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一年来,多媒体被引入《机械加工》的课堂,丰富了课堂内容,为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将老师主动的“灌”变成了学生主动的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高效率。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学生做笔记难,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教案、录像带等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课堂上教学节奏比较快,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老师不可能把讲过的内容重复一遍,加之多媒体教室的光线偏暗,学生很难做好笔记。
2.教师无法即兴发挥,缺乏交流、互动。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语言,并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来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只能十分被动地跟着课件“走”。
三、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我的课堂上确实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但它也有自己的弊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这种形式,而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不论什么内容,统统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是在需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媒体形式,传统的板书不能丢,师生互动更不能少。而是将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讲铣床附件——万能分度头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用多媒体让学生熟悉它的结构及用法,将实物图,包括各个部件都展示在投影仪上,逐一讲解各部分的用途;(2)将传动系统图展示给大家,第一步锥齿轮传动,将运动分别传给主轴和侧轴,第二步直齿轮传动将运动传给蜗杆,第三步蜗轮蜗杆传动改变传动方向和传动比,要求大家必须记住1/40的传动比;(3)放分度头的工作录像;(4)实际应用计算:将例题及分度盘的孔圈数展示在投影仪上,板书讲解计算方法,在讲解中穿插提问;(5)思考:螺旋槽怎样加工?锥齿轮怎样加工?(同学先思考、讨论后说出想法,再继续讲解。)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又不乏与学生的沟通。
总之,多媒体对我的课堂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它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确实给我的课堂带来了“乐学”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机器,不能喧宾夺主,来掩盖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课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学习过程,多媒体只是辅助认知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多媒体,更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思考,因此,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而是要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来优化我们的《机械加工》课堂。另外,多媒体教学方法发展很快,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