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解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司法实践的总结,以案例为切入点,对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展开解析,对用人单位关于《劳动合同法》规则的错误认识提出纠正意见。
  关键词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 法律风险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经济学院青年科研项目《劳动合同法专题研究》(XJ2009026)成果。
  作者简介:张焰,湖北经济学院法学系讲师,法学博士,现挂职于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民二庭。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070-02
  
  当前,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争议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根据笔者在基层法院挂职期间的观察,许多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的败诉并非源于用人单位在主观上不愿意遵守《劳动合同法》,而是因为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规则在认识方面出现了偏差。
  常见败诉点一:试用期满再签订书面合同。典型案例:小张被公司录用,公司向小张声明先试用三个月,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满后看小张的表现再说。小张三个月试用期满的最后一天,接到公司通知,公司以小张在试用期内业绩不好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小张之间的劳动关系。小张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公司违反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判决公司额外支付小张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败诉点解析:
  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对于试用期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关系存在着误解,由此导致用人单位败诉。
  许多用人单位想当然地认为,所谓试用期的存在就是让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届满,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则可以当然地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则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殊不知,上述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与试用期的有无以及试用期是否届满都不存在任何关系。其实,如果用人单位想要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以考核劳动者是否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完全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条款。如果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给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在试用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经过试用能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不想与劳动者维持劳动关系而要解除合同,也不会有任何额外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损失。相反,如果用人单位错误决策,打算待试用期限届满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公司在小张上班后一个月之内与小张签订一份书面劳动合同,完全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条款(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就可以将试用期约定为三个月)。在三个月试用期限届满前一天,如果公司以小张在试用期内业绩不好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小张之间的劳动关系,不受任何限制,且无须支付任何补偿。
  常见败诉点二:将录用通知等书面文件误当书面劳动合同。典型案例:小王通过了公司的招聘考试,接到公司的书面录用通知,通知上注明了小王到公司报到的时间、部门以及被录用的岗位,并标明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小王如期到公司报到上班。一年期限届满,公司通知小王劳动合同终止,并不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依法向小王支付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小王认为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遂要求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额外向自己支付11个月的工资。而公司却认为当初寄送给小王的书面录用通知就是与小王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公司的录用通知不具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性质,因而判决公司应向小王额外支付11个月的工资。
  败诉点解析:
  许多用人单位误将发给劳动者的录用通知等书面文件当做书面劳动合同,待劳动者持录用通知报到上班后,不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且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而用人单位寄发给劳动者的录用通知尽管也具备书面形式,但一般不会包括诸如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劳动者身份证件号码、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且一般没有劳动者的签字,只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发出的通知,不具备合同性质,更不能构成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出了书面录用通知并不等同于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用人单位在小王到公司报到上班后一个月之内与小王签订一份期限为一年的书面劳动合同,则一年期限届满,劳动合同终止,公司除依法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之外,无须再给付其他补偿。事实上,公司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不会给公司带来成本的增加,反而防范了法律风险。
  常见败诉点三:对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且继续留用的员工没有重新签订或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典型案例:2008年6月1日,小刘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同,至2010年5月31日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期满后,公司未通知小刘终止劳动合同,但也没有与小刘续订劳动合同,小刘在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公司也照常向小刘支付工资。6个月以后,小刘向公司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请求公司就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向自己额外支付5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公司认为当初与小刘已经签订过书面劳动合同,虽然期限届满,但既然劳动关系还在延续,就视为是原劳动合同的延期,公司无须与小刘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而拒绝额外支付5个月工资。双方诉至法院,法院支持了小刘的诉讼请求,公司败诉。
  败诉点解析:
  在实践中,许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之后不注重对于劳动合同的管理,常常忽略了劳动合同已经到期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用人单位继续留用劳动者,却没有及时与继续留用的员工重新签订或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原来的劳动合同自动延期、继续有效,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其一,尽管在劳动者继续留用的情况下,其岗位、工资可能未发生任何变化,看似是双方在事实上对于沿用原劳动合同的认可,但原劳动合同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是这类劳动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合同期限是难以沿用的。以本案为例,原来的劳动合同期限是两年,如果到期后想当然地视为延期,则究竟延期多久?是一年?还是两年?或者无固定期限?这样就使得劳动关系在期限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而我们知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强调书面劳动合同,就是希望通过书面劳动合同将劳动关系的内容确定下来。而这种想当然的延期,显然无法达到明确劳动关系内容的效果,也就很难得到支持。
  其二,从劳动合同理论上来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其效力终止,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其后,劳动者在原岗位继续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也没有提出异议,则双方自原劳动合同期满后的用工第一日起,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为了防范法律风险,应当关注对于劳动合同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并打算继续留用劳动者的情况下,应当及时与劳动者重新签订或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
其他文献
摘要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枪炮作响法无声”,这句话说明了在战争年代法律对人的约束力是很弱的,现在欧盟的成员国没有一个国家还保留死刑,因为欧盟规定了欧盟的东扩过程是一种和平的发展趋势,而欧盟认为,在和平时期是不需要死刑的,因此加入欧盟国家必须废除死刑,因此死刑制度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更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的死性制度应该怎样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意在分析死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应不应该保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简易程序的理解和适用已经束缚了简易程序理论的的发展,阻碍了民事诉讼中设置简易程序立法的目的。然而通过引用和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即决判决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简易程序适用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简易程序 即决判决 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王文芳,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以班级文化为底蕴,班级文化中培养学生的关键是要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以团队精神为载体,以提升班级文化为基础,共创美好的校园文化。本文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 价值观 团队精神 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重要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对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和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 犯罪嫌疑人  作者简介:蔡科臣、赵小凤,靖江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利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课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编写好导学案,利用好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转变的步伐也在加快,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归根于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效性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以来对法院内部规范案件审理、提高审判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成为审判管理的一个重要规范和依据,但是经过多年的审判管理实践,我们对审判管理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法院对审判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规定》中许多要求暴露出了与审判管理新要求不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审判实践 执行案件 刑事案  作者简介:刘丽丽,
[摘要]五年制师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他们数学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学课的地位作用、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62-01  师专院校的文化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学习专
期刊
在革新式的素质教育面前,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必须从基础抓起,抓紧、抓早,本文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