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数字化教育、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许多国家(我国也不例外)的学校都围绕“数字化”“纵横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主题,积极寻求着作为未来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佳切入点。主要阐述在学科整合基础上的更高阶操作——学科资源的融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时注意的问题三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资源;融合教学;能力提升
   据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世界部分国家的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就已经开始试验和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国内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信息技术空前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各级资源互联互通的今天,其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深地影响着全社会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做出了明确部署,提出加快完善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可见,课程融合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视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习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为学生的学习实施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实现课程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多途径(AnyWay)的信息化、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学生在未来纷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技能。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对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纵观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最早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学,如PPT课件演示、视频动画的使用等;其次是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学习,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网络环境学习等;最后就是应用智慧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如智慧校园数字化应用平台等。但是无论哪个阶段,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一种从属角色,作为学习的应用辅助工具。而笔者经过大量课堂实践,始终认为:在学习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要想提供必须的学习支持的功能的前置条件,必须是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技能,并形成相应的信息能力!这个问题是在以往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中比较容易忽视的。
   因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教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将会是前置能力,同时又在学习中起到助推作用。
   1.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融合没有从属之分,只有互补与促进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许多教师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融合的时候是以哪个学科为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如何的?早在“十五”期间,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课题开题研讨会上就曾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李克东教授也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来解决各学科的学习问题,并因各学科的学习问题而学习信息技术,两者之间应当互补与促进,没有从属、主次之分。
   例如,在广州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注:以下行文中涉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皆为此版本教材)的五年级教学内容中,其中一个教学内容是使用WPS制作电子报刊,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掌握制作电子报刊的方法和技能,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制作报刊的内容时就可以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来解决,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会倒逼学生去学习缺失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技能,从而形成这种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的融合学习体系,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从信息技术的课程知识框架寻找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的可融合点
   既然我们强调信息技术在学科融合中的前置性地位,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学科知识群中寻找到可融合的切入点呢?
   在广州版教材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四年级内容是Windows 7系统、文件操作以及键盘打字(中英文打字)的学习等;五年级内容是WPS文字和WPS表格的学习;六年级则主要是WPS演示和Android智能手机编写应用程序App In-ventor的学习。其中,对于Internet(互联网)的使用和学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那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出以下的知识融合点:    语文→中文打字练习、电子日记、电子报刊、课文朗读……
   数学→WPS表格数据计算、统计图……
   英语→英文打字、背单词指法练习、中英文翻译……
   音乐→录音处理、舞蹈视频处理……
   美术→电脑绘画、图形设计……
   科学→PPT动画制作……
   综合实践应用→Android智能手机程序编写、生活视频的录制和修饰……
   ……
   同时,网络的使用,包括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相关知识又可以贯穿其中,使整个的融合学习分类、分层、不分科。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实践操作的方法与策略
   改变当前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的局面,让信息技术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的得力助手,既是我们融合的初衷,又是期待的结果。故此,教师要因有信息素养而进行多学科的资源融合教学,因其他学科的问题需要而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新型玻璃》一课,教学重点是了解5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有《表格的制作》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并将表格应用到实际中。结合信息技术表格制作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可以融合为:(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归纳、总结了解5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2)学会绘制表格,理解表格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3)通过使用表格,帮助理清文中新型玻璃的类型与特点,感受表格的作用。这样将信息技术的技能教学与语文学科内容学习有机融合,达到双学科知识能力共同提升的目的。
   再例如,在信息技术四年级的教学中,有一个章节是英文指法练习,我们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与输入方法后,将英语课堂学习的单词、短语融入练习中,通过学生默写、老师听写、不同类型单词归纳等,既让学生熟记英语单词,又提升了学生的输入技能,还让熟记英文单词和熟练键盘打字同步实现,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融合时注意的问题
   经过课堂实践发现,进行学科资源的融合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学科融合的内容资源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最大限度地基于学生既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进行,注重方法与能力的培训和发展,避免对学科知识的生搬硬套;其次,学科资源融合时要紧扣国家课程和相关素养要求,避免无中生有,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后,学科资源融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融合实施和学生能力形成的最终效果,故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素养的提高,形成学科融合的意识并有付诸实践操作的能力。
   另外,据对本地域教师的情况的调查,当前小学教师兼课情况还比较普遍,要突破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对跨学科教學中顾此失彼的尴尬,切实落实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那么学科资源融合应该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效融合,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质量提高还是学生能力培养来看,相信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永杰,卢有为,樊晓冬,等.基于学科融合的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19(3):138-141.
   [2]李运林.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走进信息化教育——五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2):5-11.
   [3]高凯涛,高杰,贾嫚.STEM教育理念下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9):106-112.
   [4]岳秋.从整合到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问题分析】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但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文章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
摘 要:在传统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普遍缺失,所以存在课堂相对乏味、学生缺乏自主参与等现象,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分别从创设多样情境,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美味之“汤”;巧用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情感体验锤炼美味之“术”;鼓励课堂创作,为提升学生情感体验提供美味之“新”等三个维度
小笛信箱等你来信!  ①南京市石头城9号初中生世界小笛姐姐收(210013)  ②E-mail:xiaodijiejie@yahoo.com.cn    问:我身高1﹒69米,体重176斤,试过减肥但没有成功。再加上成绩也不好,班上的人看我憨就欺负我。我练篮球,就有女生来挖苦我;我喜欢班上的女生,还没有开口,就被别人的讽刺挡了回来;看来我是考不上高中了,想去上艺校,又有人来讽刺我。我好孤独!(Li
摘 要: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就当前英语教材而言,利用了不少插图将教材内容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看图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材插图也是呈现教材内容的一种方式,能有效提升教材内容的渲染力。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采用插图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插图运用   插图在于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
亲爱的读者朋友,第九届作文大赛及颁奖活动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新一届竞赛活动又开始了!欢迎你们继续关注和参与!  初赛题目  1 生活中也许会有很多无奈、悲伤、迷惘、痛苦……但,多姿多彩的生命里,也一定会有一个理由让我们面带微笑。请以“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松绑”一词内涵丰富,用途也很广泛。比如可以说老师给学生松绑,父母给子女松绑,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请以“松绑”为题写
王吕彬是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大三学生,曾获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今年1月,他的小说集《零度叙述》出版面世,其作品力求从内容、结构和立意上寻求新的突破,融入了他对人生、哲学的领悟。究竟是什么指引这位80后作家在写作路上走出自己的天地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王吕彬。    叛逆者or思想者    第一眼看到王吕彬,他穿着简单随意的运动装,戴着时下流行的黑框眼镜,给人的感觉和大多数
一副腼腆的学生模样,笑容里带些羞涩,瘦瘦弱弱的身材,一眼看去,完全没有一点老板或企业家的架势。他就是一个自主创业、资产过百万,年创纯利润80万元的“90后”企业家——赣榆县金山家禽孵化基地总经理刘远洋。  刘远洋,2005年9月进入金山职业高级中学学习养殖专业。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刻苦,特别喜欢动手,专业知识很扎实,2008年毕业后回村自主创业。刘远洋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跟父亲养起了鹌鹑,创立了赣
摘 要:数感是数学文化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数学思考的催化剂。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有利于改善以往枯燥的知识记忆,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探索数的关系,实现思维水平的良好发展。同时,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以后,他们将真正理解数的概念、算理与运算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如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教育目标为主,数感培养观念相对淡薄,缺少深刻认识,同时,不重视利用身边素材培养
作文试题:  请以“你还会______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4)不少于55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试题解说: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  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本题如何“补题”呢? 
10岁时,伟站在家乡的田野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但肚子咕咕直叫。他想,要是能饱饱地吃一顿白米饭,看几本心爱的小人书,那该多好啊!  20岁,伟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顿顿有鸡鸭鱼肉,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刊。他想,要是能把倾慕己久的鹃娶回家,那该多好啊!  30岁,伟成了单位的领导,娶了鹃做妻子。他想,要是再有个红颜知己,那该多好啊!  40岁,伟成了主管部门的领导,也金屋藏娇了。他想,要是银行是我家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