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卡取款 你愿意尝试吗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卡取现”摆脱了对借记卡本身的依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取款人外出时没有携带借记卡、借记卡意外丢失时,也能够通过手机银行的预约功能成功在ATM机上提取到现金。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无卡取款”的行列中,这一功能已经从特色功能变成了一项标准配置。其实,“无卡取款”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玄,它只是脱离了银行卡这一载体,利用手机银行的预约功能,与银行系统进行联络,在ATM机上以手机号码和预约码的验证来确定取款信息,帮助取款人从ATM机上取得现金。
  无卡取现怎样实现
  继交行首家推出“无卡取现”业务后,工行、建行、光大、广发等相继加入了这一服务的行列,尤其是工行和建行的加入,迅速拓展了“无卡取现”功能的使用范围,将这一小众的特色功能变成了ATM机的“标配”功能。
  那么,无卡取现功能究竟如何来实现呢?
  我们就以建行为例。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建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并进行注册成为建行手机银行的签约客户后就可以使用这一功能。在需要取现前,点开手机银行的界面,使用手机银行预约取款功能,并对取款金额、密码、期限、取款区域进行预约。据介绍,取款有效期可根据需要设定为1天、3天、7天和15天,系统默认为7天。办理成功后,特约取款的预约号码就会通过短信发到你的手机上。
  凭着这一预约号码,就可在自助取款机上通过特约取款功能,并输入“取款密码”来实现“无卡取现”。
  能否保障安全
  人们对于这一功能的普遍担忧在于,无卡取现是否能够保障安全?
  从技术上看,无卡取现必须经历两层验证,一是取款人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时所设立的取款密码,二是由银行发送的预约号码,一般人是难以获得这两个信息的。
  如果手机弄丢了,相应信息都在手机上,会不会造成账户风险呢?在办理预约取现时,取款人每次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密码。本次取款完成后,预约号码、取款密码也就相应地失效。
  另外,在手机银行的设置中,客户每次退出手机银行之后,手机内存中关于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将会被自动清除,而交易信息和账户密码等内容只保存在银行核心主机里,不会因为手机丢失而影响客户的资金安全。
  在建行的手机银行中对密码错误次数累计限制,当累计错误次数超过6次,手机银行密码将被置为锁定状态。广发的系统中,连续3次输入错误手机银行登录密码,账户冻结30分钟,连续10次,账户会被锁定,需去网点柜台解锁;若登录后超过10分钟无操作,须再次登录方能使用。
  最高每日取现2万元
  无卡取现的功能仅向手机银行的注册客户提供,也就是说,必须在柜台开通手机银行的注册客户才可使用,自助注册的则无法使用到这一功能,这一点也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的。
  对于无卡取现的额度,银行的设置是安全性条件越强,可取现的额度越高。如工行规定,使用银行卡账号登录的口令卡客户,手机预约取现单笔最高金额为1000元,日累计金额为5000元;使用动态密码器登录的客户,预约取现的单笔最高金额和日累计金额为2万元。
  建行的规定是,每一笔无卡取现的金额上限是2500元,当日的总限额是20000元。交行的无卡取现单笔最高金额为1000元,日累积金额为5000元。
其他文献
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影响走势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两个——资金和信心。当资金紧张、信心缺失,任何市场都涨升无术。不幸的是,如今的股市和债市正处于这种困境。手持现金的投资者现在应该稍安毋躁,抗拒超跌反弹的诱惑,耐心等待底部建仓的良机。  银行间市场“钱荒”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蔓延……  流动性告急!流动性告急!怎么办?变现!  抛股票!抛债券!抛基金!抛!抛!抛!  6月24日,一股抛售狂潮袭
期刊
香港政府采取快、准、狠的战略、战术,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力求不留模糊地带、清楚表明意图,彻底扭转市场预期,以使原本心存侥幸的投机者不敢轻越雷池一步!  香港特区政府从下决心整治楼市,到初见成效,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其中应有我们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香港城市条件利于房价炒作  当然也有专家不以为然的表示,两者差距之大,根本不属同一个量级,这样的比较毫无实质意义。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不论地理版图的大与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钱荒”让这个6月变得异乎寻常起来,潮湿的空气中多出了几份凝重。表面上看,这场“钱荒”以央行的开闸放水而宣告结束,然而正如很多评论人士所预测的那样,“钱荒潮”将是一个还可能持续的问题。  市场“钱荒”,意在“表外”  “我们相信,央行意在惩罚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投放,这也是央行重建中国金融系统的信心的好机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团队在其最新一期的经济观察中指出。  澳新银行团队认
期刊
近日股市暴跌,再次验证了金融市场的残酷性:升如抽丝,跌如急雨,金融市场会突发性地发生“系统性骤停”(SSS: System Sudden Stop)。系统性骤停是资本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的一种形态,背后可能是严重经济危机,也可能仅仅是金融市场本身的流动性不足。如果是后者,央行应立即释放流动性;若果是前者,央行不仅要释放流动性,还要协同相关部门启动反危机措施,以弱化经济危机的破坏力。  那么,近期股市
期刊
中央与央行应该不会再容忍这种“猫捉老鼠”般的游戏,而是要让银行真正发挥“百业之母”的角色。假如经过这次整顿,真正把钱赶入实体经济的话,称2013年6月初为“六月革命”,应该不会错到哪里去。  2013年6月,可能会被历史定性为中国经济的“革命月”。  此月,上海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曾一度抽高上30厘的历史性高位,其后应无继者,因为这个高拆息,是中国人民银行,或应确切地讲,是中央政府默许或指示央行,
期刊
连续两周,观察分析中美关系,只因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之上,太关键了。前已分析,自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已历经了三个战略磨合期,很幸运地,这三个战略磨合期最终都成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2013年开始,“习奥会”极有可能揭开中美第四个战略机遇期的序幕,这个战略磨合期有无可能再一度地成为中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虽然在上周的短评中分析了美国奥巴马之所以调整对华战略,有从剑指中国的“重返亚
期刊
6月25日晚间,央行出手放水,“钱荒”危机暂时化解。然而中国经济的警报却并没有解除。  汇丰中国6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8.3,低于此前预期的49.4,也低于5月份汇丰PMI终值49.2,创下9个月来新低,显示国内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仍在恶化。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目前国内制造业仍然面临着外需恶化、内需疲弱以及去库存压力增大等挑战。如今新一届政府着力推进改革,调整结构,虽然长期看
期刊
医保卡里的资金容易被套取的问题由来已久,最近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再次在社会上引发了如何有效堵住医保套现黑洞的讨论。那么,究竟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顽疾呢?  作为一名新上海人,唐小姐已在上海工作多年。每年过年前,她都有一个习惯:拿着自己的医保卡,到自己所租住小区楼下一家能刷医保卡的老百姓大药房买一些保健品,回家时送给父母和亲戚。在唐小姐看来,这么做既体面,又实惠,不但让终日躺着睡觉的医保卡沉淀资金及
期刊
前两周去了一次德国。一回来,就看到三大记录:一是股市大跌,上证指数跌穿1949点“建国底”;二是“钱荒”空前,隔夜拆借利率创下13.444%的历史新高;三是房价大涨,1~5月70个大城市中居然有69个上涨。  股灾源自“钱荒”,“钱荒”的根子则在越吹越大的房地产泡沫。  央行数据言之凿凿:广义货币M2超过104万亿元,增长15.8%,而GDP增长不足8%,即货币增长超过实体经济的2倍;全部金融机构
期刊
五穷六绝是传统股谚。但是今年5月的行情,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并没有出现“穷”的走势。事势难料,进入6月后,全球股市风云突变。在美联储可能退出“QE”的预期下,众多市场下跌猛烈。躲过了“五穷”却逃不出“六绝”。看来股谚还是很有参照意义的。这一波由资金催生的行情,随着资金的离去,必将回复到企业盈利、经济景气和基本面。可以预见的是“缺钱”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资本市场的常态。  说到“缺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