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温湿度传感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温度和湿度变化是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比较常见的实践活动。本文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DHT11网络温湿度计,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等实验中突破传统器材的局限性,使实验更加简便、精准。
其他文献
本文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利用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开展不同氧气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及其产物的论证,从布置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形成主张,再引导学生质疑反驳并进行合理的辩护,最后达成共识。在论证、质疑、辩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生物学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教学实践出发,借系统性思维、适应性学习、科学实践与应用以及科学史的拓展应用对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进行探索。
“学习探索情境”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特色,在试卷中出现频率高。本文以辣椒素特异性受体分子的发现和研究情境为例,呈现试题,还原命题过程,并从知识内容、情境选择、解题思路等三个维度观察试题。“学习探索情境”试题的命制应遵循“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关注多种能力的考查,强调“思维可视化”。
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设计与制作在一个模型中,在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同时演示肋骨、膈肌和肺的协同变化。可使学生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与呼吸运动过程的认知融会贯通。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基于构建模型和小组活动,贯穿使用假说演绎法层层剖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期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探究不同供氧环境下酵母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同条件下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实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很多生命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微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初中生的理解,这成为了他们学习上的难点。本文主要从课堂小实验的开发途径、原则及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课堂上,设计、开发一些课堂小实验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目的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过度力学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导致纤维环变性、引发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适度力学刺激能够调控纤维环基质代谢,改善纤维环炎性微环境,但其机制尚不清楚。YAP作为力学敏感转录因子,可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生物信号,进而调控细胞代谢及生长。深入探讨适度力学刺激对纤维环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YAP/NF-κB信号通
期刊
农村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依靠反思,而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是反思的最好形式。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5个策略激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引导农村教师实现想写、可写、会写、能写和写好论文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农村生物学教师快速地专业成长。
通过模型演示、系列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开展“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度建构新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