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小麦套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中部地区小麦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比传统单一种植小麦、玉米更容易实现增产增收.在该种植模式下,选择山西省审定的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作为小麦配套品种,在小麦产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套种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京九26在所有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产量位居第1,是比较适合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在该套种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000株/hm2,其最佳播期5月22日.
其他文献
焦作矿区是全国著名的大水矿区之一,水患严重,虽然采用了井下底板注浆加固及改造治理措施,但仍未杜绝采掘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为彻底消除底板高承压水害威胁,决定引进地面区域水害治理技术.在探索和应用地面区域水害治理后,提高了底板水害治理效果,杜绝了底板突水事故,有力推动了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马唐是世界上公认的18种恶性杂草之一,在马唐的田间防控中,化学农药仍占据主导地位.从化学防控、生防菌利用、化感作用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马唐的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马唐的综合防控研究和田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北京农业全面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为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要求,科学推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北京农业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求.列举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推动北京玉米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山区玉米、远郊玉米、近郊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及成效,并提出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应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原则,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开发多功能的种植模式与技术.
为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56日龄青铜火鸡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 x 3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为2个能量水平(12.13和12.53MJ·kg-1)和3个蛋白质水平(22%、24%和26%);选体重相近的青铜火鸡雏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常规饲养至20日龄,21日 龄正式开始试验,为期35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56d火鸡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蛋白质水平为26%组56 d火鸡体重和ADG显著高于22%组(P
针对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瓦斯涌出量大、治理难度高的问题,在瓦斯治理巷采用低位倾向顶板钻孔进行初采初放瓦斯治理.通过负压抽采裂隙带瓦斯的同时,改变了采空区瓦斯流动方向,使临近层涌出的瓦斯经抽采管路抽至地面,有效降低了采煤工作面、回风流及上隅角初采期间的瓦斯涌出量,瓦斯治理效果明显.
为了保证邻近工作面顺利接续回采,高河煤矿在W4301工作面回采期间,应用边采边掘工艺布置W4302工作面回风顺槽.通过MATLAB数值模拟软件,对邻近高瓦斯综放工作面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工作面不同区域超前支承压力和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确定合理的护巷煤柱宽度提供依据,从而保证迎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巷道底鼓是煤矿安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山西某矿15202工作面留设15 m区段煤柱发生的底鼓变形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型研究煤柱宽度对巷道底板应力场和底鼓量的影响规律,揭示煤柱尺寸对巷道底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底板的垂直应力及水平应力也不断增大,水平应力是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煤柱宽度在5~7 m时,巷道底板的应力最小,底鼓量在500 mm以下;合理的煤柱宽度应确定在10 m以内.现场试验15203工作面,采用6 m煤柱双巷掘进,一次采动后底鼓量稳定在300 mm,相
安居煤矿2308工作面运输巷现有支护方案虽然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但锚杆、锚索仍有很大的富余承载空间,存在整体支护强度过高的问题.通过采取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308工作面运输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达到降低支护成本、减小支护作用时间及加快掘进速度的目的,为缓解安居煤矿采掘接替紧张局面,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的]研究南方设施栽培蓝莓的生物学性状,为南方设施蓝莓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高丛蓝莓“奥尼尔”为材料,对比“奥尼尔”在大棚设施与露地栽培下生长树势与成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露地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大棚,CO2浓度和空气温度显著低于大棚;露地栽培植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大棚栽培植株,功能叶叶面积和株高极显著低于大棚栽培植株;大棚栽培“奥尼尔”成熟期提前但产量较低,露地栽培“奥尼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大棚栽培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棚栽培的果实,维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开展三生空间研究对推进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性土地分类体系,揭示了 1980-2018三生空间格局分布及演变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三生空间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以生态空间为主体,生产空间主要聚集于东南部,生活空间集中于快速发展的重要城市,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西部及中部地区.(2)生产和生态空间在黄土高原的中西部地区的变化均较为剧烈,生活空间的扩张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3)社会经济因素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