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个性写作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就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拓宽生活面,丰富情感体验
  1.角色体验,做心灵的美容师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杨再隋语),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幼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所谓角色体验,是指某种角色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即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实践是角色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活动的角色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学生的体验感受来自于自身的实践。
  例如,体验活动(一)“喜迎新年,快乐传递” 学生扮演“圣诞老人”在平安夜的晚上,给年幼的小朋友和年老的爷爷奶奶送去新年的祝福,和他们一起品尝糖果的甜蜜,让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个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心灵体验,让他们真正地拥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
  2.观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体验活动《我们的新朋友——小刺猬》,在这个长线体验活动中,我首先安排学生去观察小刺猬的外貌,然后记录在作文手册上。然后引导孩子观察小刺猬的活动和吃食,每个学生在经历了带小刺猬的一天一夜后,写下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个性化的体验。孩子们喜欢探索,但他们的探索有时候仅凭自己的想象。他们喜欢探索,也会犯错,有失误。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机会,注重引导。
  3.认识自我,做集体的小主人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
  例如,让学生应聘“老师助理”,体验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首先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竞聘的要求,随后自己撰写演讲稿,制作ppt,展示自己最优秀的方面。随后,参加学生投票,竞聘上岗。这样的活动,既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又给学生积累了新鲜的作文素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给学生带来写作的冲动。
  二、捕捉动情点,提倡个性化表达
  1.捕捉学生心理变化,加强情感积淀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他们与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
  2.教会学生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作文往往以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作文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象
  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挖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体验活动”作文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有着自己的适用范畴,对于小学作文“体验活动”教学,我将不断地进行长期的、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寻得生活的源头活水,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是心智活动的路径。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重的功能,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把主题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有效连接主题中的关键词,展现并列关系等,从而达到深层次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发散思维,解决写作中无话可说的问题。  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把思维导
期刊
童漫作文是把儿童漫画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让学生将对漫画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童漫作文的课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研究,供同仁参考。  写作就是运用文字表达自我,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当前,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生活经验少、阅读量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缺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导致在写作时仅会简单概括,不会细节描写。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
期刊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作用,优化提问方式,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提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要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张久琪老师《不宜作为教材的三点理由》和冯华蓓老师《对的当下解读》提出商榷,讨论《甜甜的泥土》入选教材的合理性。  【关键词】  甜甜的泥土 教材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转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孩子对母爱的渴望。笔者首次教学之时查阅了相关论文,发现不少文章对这篇小说提出了不同见解。其中有三篇文章指出,《甜甜的泥土》不宜
期刊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创造奇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每但我看到《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时,我就想起了共产党……  这本书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叙述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事件,记叙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战略,记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宏伟诗篇,描绘了改革开放的春
期刊
五月,蔷薇开尽,荼蘼花事了,姗姗来迟的槐花才开出一树的白。  槐花是极平凡的——它既不能供人景仰,也不能用作建材,说是花中最平凡者也不为过。可每每听到乡下人叫某个姑娘“槐花”,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像极了槐花的香,是镌在骨子里的。  槐树的生命力是极旺盛的,家乡的山坡上满是槐树。槐树不挑地儿生长,因而我极幸运地得到了一段充盈着槐花香的童年。  槐花形不似雪花飘逸,色不及梨花洁白,但它胜在多:
期刊
【摘 要】  最近几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再一次强调了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生活化,也就是让学生真实并且富有情趣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见解。而我们平时的现状恰恰和它背道而驰,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薄弱初中,都是为了应付中考“做”文,即通过机械僵化的训练,制造出雷同单调缺乏生活气息的文字产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薄弱初中作文教学真正生活化,和新课标相统一,最终走出当前困境
期刊
有人说,阅读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给予人丰盈的精神滋养;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去改变;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让人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  请以“—————是最好的修行”为题写作。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身份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是最好的修行。手捧一本心仪的书,在阅读中与经典人物握手,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运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生活情境;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回归美术本土文化。  【关键词】  小学生 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当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新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既具有知识性、创造性,更具有个性化的人,于是个性化学习应时而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独创性的特征,因此,首先要求打破传统束缚,解放师生思想;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表现、个性化发现,并给以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造的精神。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特点 方法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