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残留特性,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分散吸附剂净化,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01、0.10、1.00和3.0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枇杷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2%~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3%~5.4%,定量限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半衰期为9.5~12.8 d.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摄入吡唑醚菌酯的风险概率为60.3%.结论 在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50~375 mg/kg)施药2~3次、施药间隔7 d、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4 d的条件下,吡唑醚菌酯残留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同步分离脐橙皮中的黄酮和果胶.方法 以脐橙果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双水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双水相体系乙醇体积分数、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萃取温度对黄酮和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能同时分离脐橙果皮中的黄酮和果胶,其中上相为黄酮类化合物,下相经脱盐、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后获得果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5%,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为18%,萃取温度为78℃,此条件下的果胶得率为(8.35±0.09)%,黄酮得率为(3.32±0
目的 对基于酶法制备的凉薯饮料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测定.方法 凉薯为主要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Na,CMC-Na)、白砂糖、柠檬酸、木糖醇为辅料,凉薯经液化、糖化后,使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各辅料对凉薯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对凉薯饮料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测定.结果 凉薯饮料最优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8%(m:V,下同)、柠檬酸添加量0.12%、木糖醇添加量1%、CMC-Na添加量0.18%.在此最优配方条件下,凉薯饮料感官评分为86.9分、总酸含量
各式各样的烹饪方式在赋予食物不同风味的同时,也会在烹调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化合物,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醛、苯等,这些有害化合物会损害人体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食物不同烹饪方式(水基烹饪、油基烹饪、熏烤腌制和其他烹饪方式)的优缺点,综述了食物在不同烹饪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形成与减控技术,以期为食物在烹饪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设计蜂蜜玻璃包装的缓冲结构.方法 依据蜂蜜玻璃瓶尺寸,以A型瓦楞纸板建立缓冲结构,通过试样的抗压实验和跌落实验分析结构在瓶盖高度、瓶底高度、瓶身卡扣折叠宽度变化时的缓冲性能,并依据包装减量原则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随着瓶盖缓冲高度、瓶底缓冲高度、卡扣折叠宽度的增加,结构的抗压能力逐渐增强,瓶身的最大加速度值逐渐降低.当瓶盖缓冲高度增加到8 mm、瓶底缓冲高度增加到15 mm、瓶身卡扣折叠宽度增加到15 mm时,结构的最大载荷为267.32 N,最大加速度为255.37 m/s2.之后再增加结构参
目的 研究地下粮食筒仓中高水分玉米粮堆在谷冷通风后的温湿度变化.方法 采用TOPRIE-TP700多路数据记录仪和TOPRIE-TP2305温湿度传感器对谷冷通风后,试验仓内高水分玉米粮堆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对相同尺寸的模型仓进行了同工况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试验仓内上层粮堆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谷冷通风后的静态储藏期间,第四层粮温由初始的6.8℃降至3.5℃,下降3.3℃;第三层粮堆先由初始6.5℃升至8.1℃后,又下降至6.2℃;第一层和第二层粮温表现出一致的变化性
动物油脂是动物脂肪组织经提取精炼而成的油脂.动物油脂因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风味,广泛应用于制备食用动物油、起酥油、肉味香精,同时也是生产肥皂、甘油和饲料的重要原料.然而,因动物油脂价格低,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在食用植物油或高价动物油脂中掺加低价动物油脂,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近年来,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及其质谱联用技术、实时分析质谱法、近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等光谱法、低场核磁共振等技术应用于食用油掺假鉴别技术研究.本文对主要食用油掺假鉴别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均出台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政府经过近些年来不断努力,加强标准的完善和修订,从2005年颁布了第一个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到2021年3月发布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共计修订了6个版本和一个补充版本.本文从农药残留检测人员工作角度,以苹果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查询为例,梳理了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进展历程,分析了2021年新版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目的 分析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团体标准的发展情况,发现团体标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推进团体标准的健康有序发展.方法 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标准发布省份、标准发布实施时间、起草单位等重要数据进行挖掘和重点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收集到459个社会团体发布的1610项食品领域相关标准.团体标准数量从2017年迅速增长,到2020年已达到2017年的6倍左右.团体标准中产品标准占比超过50%.结论 结合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结果与当前我国团体
2011年因在食用燕窝产品中检测到高含量的亚硝酸盐,引起了公众对燕窝中亚硝酸盐的恐慌和高度关注.鉴于此,2012年原卫生部公布了食用燕窝亚硝酸盐临时管理限量值,以确保食用燕窝的安全性.经研究,亚硝酸盐是燕窝的内源性物质,燕窝在形成过程中因环境因素会产生不同含量的亚硝酸盐,从而使燕窝呈现白色、黄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同时基于亚硝酸盐易溶于水的特性,燕窝中亚硝酸盐可有效去除.本文从燕窝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含量情况、有效的去除方法及其对燕窝颜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导消费者对燕窝中亚硝酸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目的 了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在各种粮食及其产品和全国各地区的污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销售的13种产自当地的粮食,共计3414个样本.将粮食样品充分研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检测,在包被了DON毒素的微孔中加入标本、标准品和抗体.温育并洗涤之后,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浓度.结果 在不同种类的粮食中,玉米中DON毒素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大米、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