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建议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国对薪酬的制度都在不断发展。绩效工资制度是将劳动者的收入与业绩挂钩的一种薪酬制度,这一制度在英美等国的高等院校教师薪酬发放中得到应用。但是高等院校教师要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要以绩效考核作为基础,这在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英美等国高校绩效工资实施艰难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就我国而言,在高校引进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引入具有竞争的工作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探讨和规划,才能有效改革我国旧的工资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绩效工资 工资制度
  我国高校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之上。美国高校的绩效评价制度问题中评价指标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绩效工资缺乏必要的基础,但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现有的工资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需要引入一定的绩效因子来平衡教师的劳动和产出。我们国家建立的引入绩效因子的工资模式从现在来看是基本正确的,能够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变革现有的岗位绩效,从而进一步規范工作秩序。
  一、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1.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概况。高校在实施绩效工资时,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岗位为主,并根据职工工作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来确定岗位级别,以工作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劳动成果确定工资总量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是将雇员的薪酬和业绩挂钩的一种制度,充分调动了1员工的主动性,有利于组织整体效益的提高。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更加强调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业绩,将这一业绩和教师的工资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的高校内部人才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高校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
  2.以英美为例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英国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英国将教师的工资与绩效挂钩,主要根据每所大学中不同学科教师的工作业绩来进行评估,总共分为五个等级。若教师被评为最高等级,除了依据其工龄和贡献,还会每年都增加其工资,根据教师的业绩来判定增加工资的量。这样的工资支付结构正式认可了按照业绩来支付教师工资的模式,并通过补贴的形式来吸引教师对一些冷门学科进行研究。美国的高校在教师的聘请等方面都具有市场化的因素,在基金的运营等方向更是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美国高校教师工资的发放模式更是具有浓厚的市场化气息,通过商业管理的模式与绩效相结合。美国高校制定严格的薪酬制度,并结合程序化的工作评估机制对教师进行评级,根据教师的岗位对教师进行绩效奖励。美国高校教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等。固定工资是根据教师的职务和年资来确定的。变动工资的部分主要是根据教师所在的专业和职位来综合确定的。学科、职位等是绩效工资的本质,而教师对学校的贡献部分的薪酬则体现了绩效工资的本质。考量教师对学校作出多少贡献,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水平来确定。
  3.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体系。我国的工资制度在1985年、1993年、1999年、2006年有过几次全国性的重大改革。在1993年的时候高等学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教师的固定工资有固定的工资和津贴组成。直到2006年,高校对津贴进行改革,细化为了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岗位与绩效结合的津贴制度。在实施新绩效工资制度前,各高等院校不断探索分配制度改革,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工资体系。但这一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高等学校缺乏教师工资管理自主权”等,导致学校内不能形成良性竞争的体系,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果。
  二、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困境与反思
  1.英美等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困境。英国高校绩效工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导致改革难以推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量化的指标不明确,短期的量化指标和教师长期的发展有一定的矛盾。绩效工资的实施导致教师更加关注短期的指标,甚至忽略了教育本质。同时还可能导致教师牺牲了质量而追求量化指标的现象出现。美国的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体系的实施效果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很多教师甚至反对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模式。有些教师认为,在高校使用绩效评价模式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性和创造力,还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平等。在这些反对的意见中,争议最为强烈的集中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不良影响。教师认为评价是缺乏可信度的,因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主要追求快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认为,教学体系不能简单的进行量化,因此评价体系中科研部分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2.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反思。高校绩效工资的评价的基础是对教师绩效的评价。高校教师的绩效主要体现在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上。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工资发放的前提是对教师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但是对高校教师绩效的合理评估是相对困难的,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陷入困境。使用绩效考核的模式进行评价最初是在企业中进行的,其评价模式和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相适应的。但是高校的模式和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从企业生产过程和高校学生成长来看,企业有着标准的程序化特点,而高效的人才培养没有普适性。从质量标准来看,企业具有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而高校的人才培养却不能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其独有的理想。同样,高校的学术是难以用绩效衡量的,知识产品不同于企业的实物产品,其真正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总而言之,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进行绩效评价,这导致了在高校实施绩效考核是缺乏基础的。从绩效考核的发展来看,绩效工资的本质是计件工资。而在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中,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是难以进行衡量的。在高校中使用绩效考核的模式,导致教师过于追求学术的发表数量而忽视了学术的质量,很多教师甚至弄虚作假。这种量化的评价模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学术生态,是导致我国高校学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我国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策略
  1.优化绩效评价体系。高校教师的工资改革应该抓住搞高校的学校属性,在改革的过程中注意高校是一个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机构,学术研究是学校的存在价值,这就要求任何学校都遵守这一组织特征。尊重高校的组织特征就要求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研究环境。学术研究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学术活动不会受到外界的条件的干预和限制。用德里达的话说:“学术研究是对未知事物的追问,是对真理无条件的质疑,是对权威的反抗。”而在绩效工资的体制下,如果将学术研究进行量化,那么就不能体现学术研究的本质。绩效中对学术研究的量化极有可能导致教师仅仅追求数量和成果,并因为学术的数量而感到职业压力。要优化高校的薪酬制度,不得不强调教师工资评价的模式。在高校中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如何通过绩效工资从正面提高教师的学术成果才是当代工资体制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高等院校工资制度的优化要重视学校的组织特点,尊重教师的劳动知识,这是工资改革的起点。
  2.优化工资比例。高等院校应该逐渐提高原有的固定工资水平,合理优化津贴比例。由于高等院校的学术特征,要求在教师薪酬结构中大幅度提高固定工资的比例,形成以固定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模式。提高基础工资水平,有利于降低教师的经济压力和竞争压力,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引入绩效因子来评价教师的工资,体现了我国完善高等教育制度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通过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理念。从根本上说,绩效工资的引进能够改善我国教师的工资制度,建立良性的竞争模式,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但我国的绩效工资目前还在初步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理论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江玲.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07:155-157.
  [2]周琼婕.关于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37.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我国高校开始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管理是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好分配领域问题的需要。本文在科学评估和合理设置岗位前提下,兼顾高校内部各类人员公平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绩效工资分配现状,提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实施建议。  关键词:绩效工资 现状 建议  一、高校绩效工资管理现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知识管理都能够对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及公司未来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代新形势下我国各大公司的竞争愈演愈烈并开始走向白炽化,无论欠缺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向导两者间的任何一项,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损害。本篇文章针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做了简单的讲解。  关键词:新形势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 企业绩效  在当代新形势
期刊
摘 要:内退制度为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安置职工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然而现有内退制度规定不适合当前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的需要,不能充分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完善内退制度,提高内退职工的满意度,使内退制度顺利实施,对于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产能过剩 内部退养 劳动权益  “内退”即内部退养,是指企业富裕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一种劳动管理形式,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是石油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绩效考核在石油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就我国石油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的有效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石油企业 绩效考核体系  近年来,石油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研究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效率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已不再是世界竞争力的核心,而人力资源已成为了各大企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而且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开启,国有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重难题,只有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本文通过对占国有企业大多数的生产型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从绩效管理的方向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型 国有企业 绩效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有
期刊
摘 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而企业中层干部考核作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中层干部的考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干部考核体系的科学设置、考评指标的设计,考评原则及考评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于改进现阶段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考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 中层干部 考评工作  企业干部队伍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认识到人力也是一种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将是任何经济实体中最重要的资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 都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为人才创造成长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  关键词:人力资本 投资 经济增长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认识到人力也是一种资本。我国各级
期刊
摘 要: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市场。企业的人力资源为适应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样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的研究,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进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传统思想影响深远,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面狭窄。为了解决和调整目前的就业形势,要从社会性别视角着眼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结合时代背景找出其真正原因,加以思索得出解决的应对措施,解决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极大推动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科技经济都在不断发展,思想也要加快发展脚步,女大学生就业新思考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女大学学生就业新思考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就业现状 社会性别歧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