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变革的视角看班级事件及其应对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更注重实操性,力求实现知行合一,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劳动教育尚未充分调动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协会为媒介、意识和生活渗透为手段、法律和法规为支撑,且体现了极强的实践性、联动性、渗透性和组织性。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形成协同、联动、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借
摘 要  偏听,即“选择性的听”,教学偏听是一种背离对话教学要求的病态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出筛选,只保留和听取自己想听的内容。教学偏听实则是教师权力的过度使用及由此带来的师生权力失衡,它抑制了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声音,弱化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消弭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结合对话教学的原则,回归“倾听着的课堂”,应做到:确立生命知识观念,唤醒教师倾听意识;创设和谐课堂环境,构建“倾听
摘 要  教师通过课程理解彰显主体意识,实现其对课程的认知和精神生命的丰富和发展。但在教学场域中,课程理解的“复原”和“创生”取向容易造成教师主体意识的偏离,机械忠实的课程理解导致了主体意识黯然旁落,盲目生成的课程理解又导致主体意识过度膨胀。因此,只有在自由与规约中积极寻求主体意识的契合点,在课程实践反思中不断促发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视域融合中完美彰显主体意识的价值,才能实现教师课程理解中主体意识的
摘要  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赋予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紧随课改步伐,推进课改纵深发展,成为教师面对教育发展的挑战。学科大概念教学为推动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育视角和教学样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学科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学科“大概念”是建立在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科本质特征基础上的一种连续整体理解事物以及积累实际经验的认知观念和结构性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抽象概括性、联系整合性、广泛迁移性以
摘 要  闲暇和劳动是人全面发展与解放的关键。人类个体生命及其生活世界的追求离不开闲暇教育与劳动教育,教育贯穿人的始终。闲暇教育是人在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寻求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为个体接受闲暇教育奠定逻辑前提和提供物质保障。最初闲暇与劳动呈现二元对立的局面,在岁月的积淀中深化发展为劳动教育和闲暇教育两种教育形式,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从实践逻辑上,劳动教育与闲暇教
资教青年教师是新时代乡村学校教学的主力,他们给农村学校带去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打开了农村孩子求知的视窗。但是在从教职业生涯初期,青年教师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困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学校应准确把握资教青年教师的成长困惑,全程关怀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获得职业的成功感。同时,资教青年教师面对困难要放下包袱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加强学习,走出思想上的困惑和工作中的误区,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做出“乡村振兴”战略决策以来,农村基础教育共享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可以从主体、客体、基本方式及价值旨归等层面把握其基本内涵。虽然农村基础教育共享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目前仍面临发展成果差异较大、发展支撑要素运用不足、发展力量运用失当等现实困境。因此,必须做好提供有效制度安排、构建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多元化内容要素发展模式、开展
摘 要  课堂领导力由课堂前瞻力、课堂感召力、课堂影响力、课堂决断力、课堂控制力等构成。新手教师因领导技能不够突出、学科知识不够渊博、人格魅力不够明显、人文素养不够丰厚和教师惩戒权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教学的泛滥、学生自主权逐渐增强等,容易出现课堂领导力不足的问题。要增强课堂领导力,需要教师提高领导技能、丰富学科知识、提升人格魅力、提升人文素养,需要教育管理部门赋予教师合理惩戒权、合理运用
摘 要  培育学生形成劳动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围绕“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劳动精神与技能。针对当前劳动教育价值功利化、协同育人机制缺失、师资建设滞后、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文章从以劳铸魂、构建内涵式价值观的劳动育人课程,以劳育德、构建全面协同育人机制,以劳育人、构建学生劳动素养主导的教学模式,优化师资、构建专业化劳
摘 要  教育均衡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开展义务教育工作的前进方向。在大多数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后,“二元教育制度”遗留下来的城乡教育差异问题仍然制约着优质均衡发展,存在教育经费投入滞后、办学条件建设同质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关键问题。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应以城乡教育经费一体化、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城乡教师资源一体化为基本举措,注重城乡教育公平与差异、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及乡村教师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