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哪里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毕业至今,我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已经21年了,一路摸索着走过来,现在越来越觉得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来读读书是很必要的。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和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读了不少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的著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总觉得自已的时间不够,可如果你细细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你会受益匪浅。利用这次暑假,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书,虽然先前读过,可现在重新拜读,仍有许多新的感受和收获。
  这本书的第二篇就谈到了教师的时间问题: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是啊,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的教师经常说的,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抱怨自己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比如说我自己,平时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培优补差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作为班主任,从早到晚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班级管理。另外,学校还有各项活动需要老师准备,如各种节日、各种活动、创建工作、验收工作等,这样,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基本上都要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时间来完成了。而且业余时间还有照顾老人、教育子女这些家庭琐事等着我们处理,那我们的时间就更少之又少了。当我们抱怨之余,我们不防想想时间再少,我们的日常工作、家庭琐事也都能完成,我们照样有时间睡觉、有时间吃饭、有时间休闲……当然我们也一定会有时间读书,这不是我们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了。有句话说得好“牛奶是扔出来的,时间也是挤出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就是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现在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苛刻”。新时期的教师要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成就自己,不能再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能再是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的小容量,而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而现在我们教师的读书情况应该说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借口工作忙丢掉了读书的习惯,认识只停留在了如何教好课本上的那点东西,一年,甚至几年也不看一本书。久而久之,越来越怕看书,也越来越没有耐心看书,更不用说看相对枯燥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了。而且有不少人还觉得自己“肚”里现有的学问足够教了,因此,不再读书学习,坐吃“老本”。问题严重的是,其中有许多人实际上“本钱”本就没多少,常常捉襟见肘。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不喜欢读书,很少读书,当然也就不会鼓励孩子们去看书,至少缺少引导孩子们看书的意识。时间一长,教师不要求学生看书,学生看不到教师看书,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对书感兴趣,这样大家便远离书籍了,这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因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不会成为优秀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国家,不会成为真正发达的国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化功底,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一些经典的名著,随时读上一段,会使你由肤浅走向深刻,由偏激走向全面。为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有效,我们要读一些教育理论的专著,在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中,一些苦苦思索的问题会豁然开朗,一些新鲜的理念会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有创新意义。另外,还有一类书也是我们必须读的,那就是孩子们喜欢的书。要让孩子走进文学,为人师的不要说先行一步,至少也应该紧跟其后,否则,我们就失去了和孩子们对话的“话题”,甚至影响他们一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雷锋同志说过,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会出来的。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书,才能更好地育人。同行们,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吧。
其他文献
摘 要: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小说采用亡灵叙事这一荒诞的手法,叙述主人公杨飞死后七天内的所见所闻,把这个时代的荒诞展现出来。  关键词:余华;第七天;荒诞  余华的《兄弟》出版七年之后,他的《第七天》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在《第七天》面世之前就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七年磨一剑,读者的期待可谓不小。  “七”这个数字也有着特殊色彩,在西方文化中上帝七天创造了世界,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创造了夏娃,
期刊
摘 要: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陪葬青铜器与文献记载比较商末周初不同的饮酒风气,并且将《诗经》中关于酒的篇章与《尚书·酒诰》思想内容进行互证分析,探讨周初的禁酒令对于周代酒文化的影响。探讨商周不同饮酒风气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尚书·酒诰》;《诗经》;青铜器;商末酗酒;周初禁酒;酒德文化  一、西周初的禁酒风气  《史记·太史公自序》言“《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尚书》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
期刊
抗日战争将曾今的“雨巷诗人”戴望舒逼出了象牙塔,他无力再“撑着油纸伞”,也不想再“默默彳亍”。受尽迫害的他在狱中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与他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在意象和语言上皆透露出一种独到的美。  品读这首诗歌,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它的题目。从语法上来看,“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题目并不完整,而且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由此,便会引申出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是残损的手掌,用残损的手掌要做什么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姿,当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也日渐新奇和充实,但是小说的目的与旨归依旧离不开反应广阔的现实生活和愉悦人们的审美情趣。且中篇小说有其容量与情节的限制,那么既能够敏锐地感应时代、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内含着高超的艺术创造功力的小说便不多见。著名女作家谌容的《人到中年》便是当中的翘楚,在当代文坛上独具异彩,依然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家,《大街》是他的名作。身处当时女性主义运动时期,他的作品无处不弥漫着女性主义思想影响。本文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大街》的主人公卡罗尔分析,得出她是一个改革家,自由主义者,信仰家,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及社会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卡罗尔;女性主义;改革家;自由主义者;信仰家  辛克莱·刘易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在1930年因“他充沛有力
期刊
摘 要:兰波,一颗善良而无助的灵魂。在他逝世后百年中人们不断追寻其身影,这位“被缪斯的手触碰过”的人间天使在短暂的三十七年中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我是他者”的主张,并在艺术世界中以超时代的精神探求真实、“界定未知”。让我们走近兰波,走近他的诗歌,以俯拾一点爱与美的折光。  关键词:兰波;诗歌;本质  一、兰波其人  二零一二年一张“兰波等人在亚丁宇宙饭店台阶上的合影”被巴黎的两位图书馆理员发现,这引
期刊
班集体是教育的对象,但它一经形成,便又成为教育的主题,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重视班集体教育的力量,并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因为,一个良好的班级体不仅能向全体成员提出奋斗目标、有健全组织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纪律和很强的集体舆论,还有融洽的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这样的班级体必然
期刊
临近中考,学生们每天都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星期四,当我上完第一节英语课走出教室时,班长突然把我喊住,说有话对我说。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说:“老师,是关于我好朋友张勇的事情,其实我很矛盾,害怕和您说了之后,他会因为您知道而更加的自暴自弃,可是不和您说吧,作为好朋友,我不能看着他一天天堕落下去。”我对他说:“相信老师,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们一定能帮到他的。”他开始讲给我听,原来张勇这一段时间
期刊
摘 要:在庄子哲学中,人生问题——人与所处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保全自己——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他发挥的核心。在追求一种不受束缚的自然本真的境界过程中,与世俗社会必然局限的张力使得庄子不得不寻求解决之道。解决之道就是心斋。而心斋中关于心的讨论,又必然带来关于形的思考:在关注心的过程中,形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吗?本文试图以《庄子》内篇为核心,兼之少量外杂篇进行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庄子哲
期刊
摘 要:“下宫之难”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有所不同,因此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对其史实进行辨析,形成多方观点。研究这些学者的已有观点,并对“下宫之难”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探析,可以看出《赵世家》对下宫之难的记载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部分,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并不能全盘否定。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人们对这一故事的普遍重视和广为传播,下宫之难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