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美国等国家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为此,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调查了2600名学生,分析了他们领导力培养的现状,发现他们对领导力提升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希望通过社会实习实践提升领导力,并分析了学校、家庭、朋辈在培养学生领导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关于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思考,即转变教育观念,开发培养体系,搭建锻炼平台等。
  关键词 大学生 领导力培养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89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Students’ Leadership Train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Example from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ANG Shuo, LI Yingmin, GAO Xin, XU Xuan, LIU B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In nowerdays, US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gradually mature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But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o, the article tak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2500 students are investigated.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hey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improve their leadership. The role of school, family and peer'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dership is analyzed .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Chinese students’ leadership, which is changing education idea, developing the culture system, building a practical platfor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training; Status quo
  合格的社會公民应该具备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能够自律、合作、服从,能够坚持、沟通、协调,这正是自我领导、团队领导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所以,不论学生未来是否居于领导者岗位,都应该将领导力作为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对于目前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既符合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得到的数据,有利于研究者和教育者认清中国目前领导力教育的现状,以期根据中国大学生目前的现状特点设计领导力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1]
  1 调查设计
  本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抽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2500份,问卷回收率为96.15%。问卷采用了spss进行分析。其中被调查者男生比例为70.15%, 女生比例为29.85%。大一学生样本占7.46% ,大二学生样本占8.21%,大三学生样本占 76.12%,大四学生样本占8.2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请参看表1。
  2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分析
  2.1 高度认同领导力中的责任心
  不同的学者对于领导力有着不同的诠释。如:美国学者本尼斯认为,领导力就是把愿景转化成为现实的能力;美国学者查普曼认为,所谓领导力就是我们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激励别人实现那些极具挑战的目标。[2]
  学者们的定义大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与实践中个体的感受不同。为此,文章列举了与领导力相关的40项技能,请学生们选出他们认为与领导力相关程度最高的技能。结果显示,所有条目中被选中比例最高的八项依次是责任心、决策力、沟通力、协调力、影响力、应变力和思辨力。具体数据参看表2。
  本次调研的对象均为“90后”。与社会舆论对“90后”的认知不同,在“领导力”包含哪些重要内容的问题上,大家普遍认为责任心是领导力的第一要素。其次,他们对于决策力也非常看重,认为良好的决策能力是优秀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对领导力提升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看重协调力、应变力和沟通力的提升
  被调查的学生之中92.54%的都同意“领导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其中非常同意的比例为52.99%,比较同意的比例为39.55%。在“领导力教育是否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的问题中,74.6%的学生表示应该。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非常认可领导力的重要性,并对自身领导力培养的需求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愿望。大学生目前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在大学期间必须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这与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激烈的社会竞争、艰难的就业环境息息相关。学生们都非常清楚,要想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仅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领导力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结合大学生领导力模型,列举了与领导力相关的40项重要技能,并请学生们选取他们认为现阶段最需要提升的技能,结果发现,前八位的分别是协调力、应变力、沟通力、思辨力、领导欲望、决策力、创新力、大局观。具体数据见表3。
  2.3 高度认可社会实习实践在提升领导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针对“哪种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领导力”这个问题,有71.2%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实习实践,远远高于其他教育方式。同学们认为在实习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在协调、应变、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美国大学在培养学生领导力方面非常强调实践类课程,强化互动,让学生们通过服务等形式在实践中锻炼、体验。同时,对于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夏(冬)令营、出国(境)交流活动等形式也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具体数据请参看图1。
  2.4 社会参与主要以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缺少系统化、长期性的领导力提升平台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开展社会参与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比例达到25%。其次是学个人寻找的社会兼职方式,比例达到了19%。社区挂职和学校特定的实践基地所占比例较小,表明在固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学生较少。“几乎没有任何方式”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比例仍在5%,表明了这部分同学与社会实践较脱节。参见图2。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要实现领导力的提升就必须参与实践,在参与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目前,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往往周期短、内容单一,学生很难从中获得长期的收益。而学生主动寻找的兼职,风险大、收益小,缺乏对于领导力的专门指导。而学生们也普遍希望能通过学校设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挂职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参见图3。
  2.5 領导力培养的环境状况分析
  (1)家庭教育是领导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对于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调查显示(表4),有79.56%的学生父母缺乏培养孩子领导力的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注重对其领导力的培养,其中完全没有意识培养孩子领导力的家长达到了34.64%。有意识培养孩子领导力意识的家长为20.44%,其中很有意识的家长仅仅占到了3%。这说明,中国家长缺少领导力培养意识,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领导力培养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家庭环境中,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同时,我们进一步检验了家庭教育是否会影响到孩子本人对自身领导能力的自我评价,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学校培养等变量对学生领导自评得分的影响之后,多元方差显示,父母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对于孩子领导力自评有着显著的影响。由此推断,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具有领导力培养意识,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领导力水平。其中,对孩子领导力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个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得分。父母领导力培养意识强的孩子,在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父母不具备领导力培养意识的学生。
  另外,研究中发现,父母工作性质、职位并不能对孩子的领导力自评得分产生影响。这说明,影响孩子领导力发展的主要还是父母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环境,而非父母的社会地位。
  (2)学校教育在大学生领导力提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中国高校提供的领导力教育平台很有限,培养理念落后、方式单一是制约领导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领导力的 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51.92%的同学认为学校会给他们机会提升领导力,在培养领导力方面有着有效的方式。见表5。
  整体而言,学生对于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培养现状的满意程度为:满意的同学为51.2%,不满意的同学为48.8%。一半左右的同学对于学校提供的领导力培养机会较为满意,另一半学生则表示不满意,可见,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参见表6。
  学生们认为,制约大工领导力培养的最关键因素是理念落后,见图4。事实上,与国外先进的领导力教育相比,我国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偶尔开展此项教育,但是大多以课堂教育为依托,很难激发学生的领导意识以及参与热情。
  (3)学生领导力培养是学校、家庭互相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领导力教育是父母培养意识、学校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在学生的沟通力、洞察力、决策力和创造力几个方面,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不是某方面的单一作用,而是需要构建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是家庭、学校共同影响的结果。
  3 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思考
  通过调查2500名大连理工大学学生领导力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高校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观念落后、投入不够、大学生领导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策略,需要在相关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在丰富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大学生领导力为主的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可见,随着全球化发展呈现出多元性趋势,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人才观,国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领导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是个体竞争的优势所在。所以,高校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
  3.2 开发培养体系,加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投入力度
  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研和分析,不断增加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投入力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让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课堂,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素质。
  3.3 搭建锻炼平台,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领导力
  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搭建校企、校际的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开辟出适宜提高其领导力的特定环境。为此,高校一方面可以与其他高校联合,互相学习、交流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联合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培养,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社区,在实践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
  随着全球化发展呈现出多元性趋势,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人才观,国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领导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都尚处在起步阶段,今后,我们将结合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新渠道、新方向。
  基金项目:
  1.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6-dlut-2-8
  2.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YB2017075
  参考文献
  [1] 边慧敏.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28-334.
  [2] 胡礼祥.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论语》一书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学说,其人道、人性和人文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儒家学说的精华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我们在读《论语》时应深刻地感悟其中的人道、人性和人文气息,并以其中的积极妥善的为人处事原则作为待人接物的指导方针。同时,我们还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积极地释放正能量。  关键词 论语 人道 人性 人文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著名美国绘本作品《苏菲生气了》为例进行视觉语法的图像叙事分析,运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Kress & Van Leeuwen视觉图像语法阐述绘本图像如何叙事;以Nikolajeva & Scott 图文关系相关研究分析图文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旨在揭示绘本图像叙事的重要性,以加深对儿童绘本的图像解读,为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儿童绘本提供启示。  关键词 英语儿童绘本 图像叙事 《苏
期刊
摘 要 应用型本科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用人才。重讲授而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试卷考核方式亟需改革。教学要突出实践实训,进行深度的产学结合。考核要重点考查学生的技术革新能力和理念创新意识。这是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的维度,“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也要以此为维度,变知识讲授为饮食产业文化塑造,变试卷考核为过程性实践考核。  关键词 理论 实践教学 产学融合 过程考核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第三方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学生科学学习的几个需求:相互合作、学习兴趣、习持久性、学习材料丰富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拓展性课程的构架与相关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学生需求 拓展课程 构架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59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
期刊
摘 要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就业困难既来自外部就业压力,也来自大学毕业生自身,如综合素质不高等。而大学毕业生如何选择就业的地区、行业和职位,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就业方向 就业意向地区 就业观念误区分析 就业观念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对琼台师范学院传统网络课程向升级的慕课进行比较,发现慕课在改变教师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以及增进师生间的亲近感等方面都比传统的網络课程要优越,希望教师更多地使用慕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传统网络课程 慕课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
期刊
摘 要 为满足地方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南昌工学院为例,在分析其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需要为立足点,提出了基于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四个主体对象的“四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在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拟采取的具体措施,并期望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共基础课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入手,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 职业素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36  The Practice an
期刊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磁铁再认识》作为一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设计实践活动,鼓励质疑,给予学生实验的选择权,增加联系实际的实验。研究发现,小学科学开展學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科学核心素养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学科
期刊
摘 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特征为切入点,利用新媒体作为互动媒介,建立微时代背景下的课堂互动体系。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碎片互动整合成体系,并将智能手机由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因素成为辅助课堂教学与承载互动机制的利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媒体 课堂互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