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升起青藏高原的美丽风景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4日下午,对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99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来说,是永远难忘的天,这天她收到了一份盼望已久的礼物——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的国旗。当她从目喀则地委书记格桑次仁手上接过这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久久舍不得放开。
  4月5日清晨次仁曲珍和当地群众身着盛装,举行了一个简朴又隆重的升旗仪式,老人缓缓抬头,仰望着这面在晨风中舒展开来的五星红旗。
  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多少次看着国旗升起了,从1965年开始,次仁曲珍老人就坚持每天在自家院中升挂国旗,至今已经有44年了。
  
  44年的升旗仪式
  
  几乎每一个到过日喀则的人都听说过次仁曲珍的故事。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帮村。在这里,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藏族老阿妈在自家的院子里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到了傍晚,她又自己把国旗降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好。这位藏族老阿妈就是次仁曲珍。
  40多年间,老人院子里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受她的影响,附近的乡亲们每逢节庆日也开始升挂五星红旗。从1965年至今,次仁曲珍老人先后更换了十几面国旗,每一次更换新国旗她都小心翼翼地把用旧了的国旗叠好收藏起来,放到箱子里。
  今年99岁的次仁曲珍,老伴儿早逝,没有儿女,仅靠着自己家几亩地维持着生计。1997年,聂拉木县国税局就开始对次仁曲珍实施对口帮扶,为老人盖了新房,送去了生活用品。就在国税局里的工作人员问老人还需要什么时,老人说:“我每天挂的国旗很旧了,你们方便的话就送我一面新的吧。”工作人员们唏嘘不已,当即答应送老人一面新的国旗。从那以后,对口帮扶老人的单位去看望她时,一定会给她带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次仁曲珍老人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今年3月28日,适逢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了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天安门国旗班代表向次仁曲珍老人赠送了一面崭新的国旗。
  
  永远热爱“金珠玛米”
  
  次仁曲珍1910年出生在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那里高山险峻道路崎岖,土地贫瘠。
  在旧西藏农奴次仁曲珍是农奴主们“会说话的工具”,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种点儿土豆和玉米,而大部分时间要靠编织竹器来维持生活。次仁曲珍和大伙儿换取食物填饱肚子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先上山砍伐竹子编织成竹筐竹垫之类的生活用品,然后顺樟木沟而上走五天到聂拉木宗缴纳赋税,换取食盐。顺沟而下,约走10天,到尼泊尔王国的巴尔比斯镇换取粮食。返回途中,要缴纳关税,回到村子,还要向村里的头人进贡。
  23岁那年的夏天,头人的手下闯进了次仁曲珍蛰居的窝棚,恶狠狠地向她清算因为交换粮食欠下的税和尚未服完的徭役,次仁曲珍拖着生病的身体哀求了几句,却换来恶奴一阵疯狂的皮鞭。
  苦难的生活终于熬到了尽头。1960年的深秋,次仁曲珍听到了“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和工作队要到樟木沟的消息。接下来,次仁曲珍分得了土地、牲畜、还加入了生产队,并担任了生产队副队长。“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说。
  次仁曲珍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是在一个热火朝天的修路场上。“金珠玛米”打着五星红旗开进樟木沟,他们腰里系着绳子,悬空打炮眼,开山劈石,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连接外面世界的公路。飘扬的五星红旗彻底改变了老阿妈的命运
  她从此认定五星红旗是吉祥幸福的标志,红旗下面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自己要永远感谢“金珠玛米”。
  1965年国庆节那天早上,整个樟木沟的群众都在自己的房屋前自发地挂起了五星红旗。那一天,次仁曲珍也在自己的窝棚前挂起了五星红旗。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次仁曲珍坚持不懈地每天升降国旗,直到今天。
  每当有人问及老人为什么能这么长时间坚持每天挂国旗时,老人的话朴实而又感人:“我年龄大了,别的也做不了,能做的,就只是把国旗每天升起来,以此表达我对共产党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
其他文献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物流行业将在新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格局变化.高等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90后”员工成为各企业的中坚力量,只有制定好奖励机制,尤其是制定好“90后”员工的激励机制与管理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