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致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具有高致伤率、高致病率、高并发症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全球每年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人被动物咬伤,其中被猫、狗咬伤占大多数。目前公众对被动物咬伤后正确处理方式的知晓程度较低,甚至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近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了《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供医务工作者及公众了解动物致伤相关知识。
每个人都面临被动物咬伤的风险,被咬伤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只有被狗咬伤,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被狗咬伤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占动物咬伤病例的80%,其中发生感染的比例为15%~2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被狗咬伤多发生于宠物主人遛狗过程中,5~9岁男孩被咬伤率最高,部位常为上肢。感染通常在咬伤后8~24小时发生,使咬伤部位出现疼痛、化脓及恶臭分泌物。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伴有血流感染的骨髓炎或关节炎。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来自狗口咽部的需氧菌(如巴斯德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奈瑟菌等)和厌氧菌(如梭菌、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拟杆菌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如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肿瘤、肝硬化等患者。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破伤风疫苗。回家后也须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感染征象(如疼痛加重,傷口附近发红、发热,伤口渗出脓液等),应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更易被猫咬伤,受伤部位主要为手和手臂,需要引起注意。由于猫的牙齿较尖,人被其咬伤后更易发生血流感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猫口咽部的细菌,如巴斯德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莫拉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常见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此外,被猫抓伤或咬伤的患者可感染巴尔通体,表现为受伤部位附近淋巴结在2周左右出现肿大,达1~10厘米,最常见于腋窝、肱骨内上髁、颈部等,常伴有压痛。被猫咬伤后也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病疫苗,若出现感染征象及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蛇咬伤,严重时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田间劳作或夜宿野外是被蛇咬伤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被蛇咬伤后,应去除受伤部位的束缚
每个人都面临被动物咬伤的风险,被咬伤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只有被狗咬伤,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被狗咬伤:最常见的动物咬伤
被狗咬伤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占动物咬伤病例的80%,其中发生感染的比例为15%~2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被狗咬伤多发生于宠物主人遛狗过程中,5~9岁男孩被咬伤率最高,部位常为上肢。感染通常在咬伤后8~24小时发生,使咬伤部位出现疼痛、化脓及恶臭分泌物。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伴有血流感染的骨髓炎或关节炎。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来自狗口咽部的需氧菌(如巴斯德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奈瑟菌等)和厌氧菌(如梭菌、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拟杆菌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如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肿瘤、肝硬化等患者。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破伤风疫苗。回家后也须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感染征象(如疼痛加重,傷口附近发红、发热,伤口渗出脓液等),应及时就诊。
被猫咬伤:需警惕巴尔通体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更易被猫咬伤,受伤部位主要为手和手臂,需要引起注意。由于猫的牙齿较尖,人被其咬伤后更易发生血流感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猫口咽部的细菌,如巴斯德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莫拉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常见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此外,被猫抓伤或咬伤的患者可感染巴尔通体,表现为受伤部位附近淋巴结在2周左右出现肿大,达1~10厘米,最常见于腋窝、肱骨内上髁、颈部等,常伴有压痛。被猫咬伤后也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病疫苗,若出现感染征象及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
被蛇咬伤:需警惕中毒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蛇咬伤,严重时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田间劳作或夜宿野外是被蛇咬伤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被蛇咬伤后,应去除受伤部位的束缚